财政系统综合知识一、概念解释1、财政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出资、拨款以及进行各种支付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支出;政府为筹措满足社会公益需要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所需的资金而征税、举债以及收取各种规费、使用费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收入。
这种由政府进行的收支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政或财政活动。
2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答: 所谓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是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我省执行的具体政策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学生; 其他县( 市、区) “两免”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
“一补”资助对象为“两免”资助范围内的贫困寄宿生。
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答: 所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是指对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由政府予以差额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根据省政府要求, 我省从2011 年1 月开始, 低保对象的人均月补差标准不得低于160 元。
4 、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答: 所谓新型五保供养制度, 是指政府安排资金, 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瞻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2011 年1月我省的五保供养最低标准是: 集中供养不低于2240 元, 分散供养不低于1320元。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答: 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农民个人每人每年缴费10 元, 各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2006 年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0 元。
6 、粮食风险基金答: 所谓粮食风险基金, 是指经国务院批准, 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规定比例共同筹集资金建立,各省、自治区、省辖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规定统筹使用的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专项资金。
7 、良种补贴答: 所谓良种补贴,是指国家为了加强农作物良种推广步伐, 促进农业良种化, 提高农业科技贡献,对在重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良种进行的补贴。
目前在我省实施的良种补贴项目主要有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和玉米良种补贴。
2009年国家安排我省优质良种补贴规模3250 万亩, 补贴标准为每亩10 元, 补贴资金32500 万元, 其中小麦良种补贴3000 万亩, 占全国的1/3, 玉米良种补贴250 万亩。
8 、农机购置补贴答: 所谓农机购置补贴, 是指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对我省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个人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进行的补贴。
我省于1998 年在我国率先实行农机购置补贴。
补贴的重点是, 大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和收获机械四大类。
补贴标准是, 大中型拖拉机类单机补贴额5000 至10000 元, 耕作类及秸杆还田机单机补贴1000 元, 其他机具补贴率不超过20%,定额补贴按总体上不超过市场平均价格30%测算。
v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但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
9 、国债专项资金答: 所谓国债专项资金, 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方式筹集的、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的资金。
10 、循环经济答: 所谓循环经济, 是指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因为这三个词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R”, 有人将之称为“3R”原则。
11 、财政投资评审答: 所谓财政投资评审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概算、预算、标底、竣工结( 决)算进行评价与审核,是融技术性与合规性于一体的专业性监督管理行为。
12 、代建制答: 所谓“代建制”是指通过招标等方式, 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 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 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
代建制打破了传统的建设、监管和使用三合为一的管理模式, 使投资、建设、监管和使用相对分开,政府的办事职能淡出,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13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答: 所谓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并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
它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 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14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答: 所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 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和综合评判。
15、政府采购答: 所谓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政府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制度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
1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答: 所谓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是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上又称为国库单一帐户制度。
17 、财政直接支付答: 所谓财政直接支付, 是指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单位的申请, 向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 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的一种制度。
18 、财政授权支付答: 所谓财政授权支付, 是指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授权, 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 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 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 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有关账户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的一种制度。
授权支付的范围包括单位零星、经常性的小额支出和未实行政府采购的购买支出。
19、零余额账户答: 所谓零余额账户, 是因库单一账户体系中重要的一类账户, 包括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财政零余额账户是由财政部门开设的, 用于办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的账户。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是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 用于办理财政授权支付的账户。
零余额账户日常不存储资金, 支出时先由代理国库集中支付的商业银行垫付资金, 然后再向国库存款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清算。
20、政府非税收入答: 所谓政府非税收入, 是指除税收以外, 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固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21、契税答: 所谓契税, 是指我国对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时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行为税。
22、外债答: 所谓外债, 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主要有五种类型: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对外发行债券和国际金融租赁。
23、还贷准备金答: 所谓还贷准备金, 是指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为确保对外按期偿还政府国外贷款本息而负责筹集、运用的专项储备资金。
为了保证借用国外政府贷款本息的按期偿还, 维护国家对外信誉, 有效防范因少数项目出现问题而造成对地方财政平衡的冲击, 促进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地方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借用政府国外贷款规模、期限及结构等情况建立还贷准备金。
24、土地出让金收人答: 所谓土地出让金收入, 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而形成的收入。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应当全部上缴财政。
我国依法实行固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但是, 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我国法律规定, 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城市基础设施用池和公益事业用地; 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等用池, 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此外的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 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
25 、零基预算答: 所谓零基预算, 是指在每年编制预算时, 不以上年基数为基础, 而是以零为基点, 对支出项目重新进行分析评估, 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支出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26、部门预算答: 部门预算是对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 由按科目编制预算改为按部门编制预算, 也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部门预算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部门的资金收支活动。
实行部门预算, 还必须进行预算周期、编制原则、政府收支分类、项目评估、支出金额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27、财政管理体制答: 所谓财政管理体制, 是指国家划分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收支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和利益的制度规范。
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预算管理体制。
28 、一般性转移支付答: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上级政府为了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 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 从集中的财力中拿出部分资金, 对下级政府的财力性补助。
此类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 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安排使用。
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从1995 年起实施, 原称之为过渡期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是参照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的差额及可用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量等客观因素, 按统一公式计算确定。
29、" 三奖一补" 政策答: 所谓" 三奖一补" 政策, 是指对财政困难县政府增加本级税收收入和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奖励, 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 对产粮大县按照粮食商品量、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等因素和各自权重计算给予奖励, 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的政策。
30、财政政策答: 所谓财政政策, 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运行态势, 直接使用调节税收或增减政府支出的方法以达到特定经济目标的政策及措施。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 将其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类。
其中,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支等措施来增加和剌激社会总需求, 以拉动经济增长。
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功能则与其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