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化学说课课件

实验化学说课课件


NO2-+ Fe2++2H+=Fe3++NO↑+H2O
NaCl 较稳定
无明显氧化性
还原性
5NO2-+2MnO4-+6H+=5NO3-+2Mn2++3H2O 3NO2-+ Cr2O72-+8H+=3NO3-+2Cr3++4H2O
还原性较弱
溶液酸碱性
弱碱性
与Ag+反应
Ag++NO2-=AgNO2↓
加稀硝酸后沉淀溶解
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 计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探究,使学生感悟理论 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以进一步提升其运用化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化学 实验 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电化学问题研究 物质的定量分析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
预习作业节选
性质 色、状、味
熔点 沸点 溶解度(20℃) 溶解吸放热 毒性 用途 热稳定性 氧化性 还原性 溶液酸碱性 与Ag+反应
NaNO2
NaCl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性质对照表一: 性质
色、状、味 熔点 沸点
溶解度(20℃) 溶解吸放热 毒性
用途
NaNO2
白色或淡黄色晶体、咸味
271℃ 320 ℃分解
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浙江省上虞市崧厦中学 甘建国
教材分析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 课题2。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的亚硝酸钠(工业盐)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 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物质结构 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81 g 显著吸热
有毒
食品防腐剂、发色剂、 混泥土防冻剂……
NaCl
白色晶体、咸味
801℃ 1413 ℃
35.9 g 无明显变化
无毒
食品防腐剂、 调味剂……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性质对照表二:
性质 热稳定性
NaNO2 320 ℃分解
氧化性
2NO2-+ S2-+4H+=S↓+2NO↑+2H2O 2NO2-+ 2I-+4H+=I2+2NO↑+2H2O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课堂引入]四川景区百余游客检验结果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
为何会出现这类严重的中毒事件?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展示NaNO2样品,简介NaNO2的用途。
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 水,有毒。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 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中性
Ag++Cl-=AgCl↓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问题3]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回答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 方案设计
序号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加入试剂
方案一 热稳定性
加热法
方案二 对应酸的不稳定性 气体法
H2SO4 (aq)
方案三 对应银盐的溶解性 沉淀法
AgNO3(aq)、HNO3(aq)
方案四 氧化性
方案五 方案六 ……
氧化性 还原性
显色法 显色法 显色法
KI(aq)、淀粉、H2SO4(aq) (NH4)2Fe(SO4)2(aq) K2Cr2O7(aq)、H2SO4(aq)
化学 实验 方法 应用
化学 核心知识
基本 操作技能
设计 评价能力
数据 处理能力
学情分析
➢储有知识: 学生已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具备能力: 学生已具有物质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与操作的基本能力。
➢拓展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迁移、发散、收敛的品质,提高物质鉴别的 能力,形成物质鉴别的学科思想。
目标分析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
序号
加入试剂
现象
鉴别的方法
方案一
方案二 NaOH 固体
方案三 石蕊试液 方案四 pH 试纸
……
一种呈黄色, 一种无特殊现象
焰色反应法
一种无气体, 一种有气体
气体法
一种溶液变红 色,一种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一种溶液 pH为 小于 7,一种溶 液pH等于 7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组成、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
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评价、操
作、处理等实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
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 方案实践
序号
加入试剂
显色法显色法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思考与整理]
由物理性质 形成的鉴别
物质鉴别 的原理
由化学性质 形成的鉴别
由组成、结构形成的鉴别 ……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展示NaNO2样品,简介NaNO2的用途。
如何鉴别NaNO2和NaCl,以减少这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问题2]鉴别NaNO2和NaCl,已有哪些知识的储备?
交流已完成的预习作业: NaNO2和NaCl性质和用途的科普小论文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