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丽中国内涵
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美丽中国”其重要内涵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从经济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
力求内外部协调,改变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与要素在内外部两个市场的最优配置;统筹中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供求,调整投资、消费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经济环节的良性循环;优化商品、要素、金融与资本市场结构,实现均衡增长,也就是“美”的协调增长。
其二,从生态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评估体系,对资源与环境进行价值重估,明确不同经济活动的环境与社会代价,进而寻找与本地区资源与环境禀赋相适宜的新路径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三,从社会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解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协同。
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
特别对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要有切实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切实保障。
而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应向整个社会释放。
其四,从文化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
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
一方面要传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其五,从政治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公权力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制前提。
由此来看,“美丽中国”不只与生态文明有关,它是一个语言形象、内涵丰富的发展新目标。
其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整个过程。
这种五位一体的做法是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其中蕴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机会将是难以估量的。
美丽中国意义: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代要求
二、“美丽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战略
三、“美丽中国”建设能科学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改革难题
四、“美丽中国”建设是全力推进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伟大跨越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中国的意义
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孕育新的希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中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中国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建设从低水平起步,基础差、底子薄,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受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推动。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带有明显的粗放特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是建设小康社会
和现代化中国的必然要求。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迫切
需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重化工业和城镇化的双加速发展,对土地、水资源、矿产和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保障和生态环境产生持续压力;区域产业特色不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对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压力。
这些问题和矛盾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个突出弱点,就是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还没整体性突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实质性提高。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所遇到问题的迫切需要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的有效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的创新,需要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我国坚定不移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
从而,使我国经济向着又好又快发展,并推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