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它总是令人无法抗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对于美总是愿意欣赏的。
美,它是具体可感的;美的事物以其具体的形态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它可以是春天的鸟语花香,夏日的接天莲叶;也可以是秋天的累累硕果,冬日的皑皑白雪;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动物,也可以是棱角分明的雕塑;可以是做工精细的刺绣,也可以是寥寥几笔的素描……美,它以各种姿态呈现于我们面前,但无论美的表现形态多么的难以数计,却只能划分为两大类型:现实美和艺术美。
一、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概况(一)现实美的内容和含义现实美,就是存在于客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
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
它伴随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因而产生最早,范围最广,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的美、社会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其中社会生活的美是现实美的主要方面。
1、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美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事物的美一般被称为社会美。
第一,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特别集中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一定环境的社会先进力量和先进人物的身上。
美在他们的行为和性格中得到突出的体现,譬如古代斯巴达的奴隶起义,到陈胜吴广、李自成、洪秀全等农民起义,从巴黎公社到开辟人类新纪元的十月革命等等,构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宏伟篇章,体现了社会生活的美。
第二,还表现在,它产生于社会的生产活动。
譬如在原始艺术中,原始人在进行创造产品中,不仅存在着一种对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也潜藏着一种暂时还不能为人民所觉察的审美因素,并且这种审美意识逐渐被人所认识。
2、自然事物的现实美主要包括了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原林田地等等,一般又将其称为自然美。
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使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它。
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的美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自然界只是因为当作人和人的生活中的美的一种暗示,这才在人们看来是美的。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美和自然美虽然广阔生动和丰富 ,但它们仍然不能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因此产生了艺术美。
(二)艺术美的内容和特殊价值1、艺术美的含义与内容现实美虽然范围广阔,内容生动丰富,但它仍然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艺术美相对于现实美来说,表现得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应的产物,它存在于各类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
对于什么是艺术美,我们可从两方面来说:第一,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中美以及相关的丑所进行的自觉的能动的反映。
第二,就其形式来说,它是艺术家在熟练地掌握艺术媒介物质(语言、声音、动作、色彩、线条、形体等等)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
简言之,艺术美的内容来自艺术家体验到的社会美(以及相关的丑),艺术美的形式则是艺术家对于自然美以及自然物的形式美规律的自由运用和创造,因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社会和自然中的事物自觉加工的结果,属于第二性的美。
2、艺术美的特殊价值和现实美相比,艺术美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它具有特殊价值的。
第一,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则具有集中性。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美,纵然千姿百态,但他们彼此是孤立和分散的;而艺术美是艺术家把这些分散的集中起来,进行艺术的典型化,创造出典型形象,因而比现实美更集中、更强烈,更有普遍意义。
第二,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
在现实美中,美与不美共处于一体,从而显得比较粗糙、芜杂;而艺术美则是经过了艺术家的“清洗”,将不美的转化为美,这样艺术美自然要比我们看到的现实美更加纯粹,更加精致,即使是丑的经过艺术创作也能转化为美。
第三,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久性。
现实中的美一般是处于活动状态中的,因而它是不固定的,易于消逝。
而艺术美进入了更高的审美境界和层次,因此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可能跨越时间和空间,流传永远。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童年时代’的希腊艺术,不是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吗?艺术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既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方面,使得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又可以推动社会生活前进,使得人们通过艺术作品与艺术家进行心灵的交流,在人们心头燃起为实现理想的生活而斗争的火焰,以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后目的。
二、艺术美和现实美的联系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客观现实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产物。
这就使得艺术美和现实美有其不可割断的联系。
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两者的关系:1、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它具有客观性。
艺术作品以社会生活为创作源泉和基础,是现实美的再现,这主要体现在:第一,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媒介,同时他不可能在抽象的幻想世界中凭空塑造艺术形象,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客观现实。
如雕塑家离开了泥块,石头,现实物体形象就不能完成艺术创造活动;再如唐代画家张璪也曾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艺术作品内容来自现实美。
第二,艺术家进行创作,总是为了使人感知、认识,从而发挥其社会影响。
所以艺术家借助客观物质材料将现实美转化为艺术作品,使其获得欣赏价值。
例如清代绘画大师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将现实中的秀美河山,通过画家创造性劳动熔铸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画,从而使得人们能够体验到大好河山的美,激发人们的爱美情结。
第三,社会生活的现实美能够影响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甚至还可以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冲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美离不开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美。
2、艺术美高于现实美,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它是源于现实美、高于现实美的美的典型形态。
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然美、社会美等等现实美,是现实生活中的美,属于社会存在范畴,是第一性的;但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加工、改造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它融入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造性想象及精湛的艺术技巧,是对生活的集中和概括,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第二性的。
哥德说“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
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能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
”现实的事物只有融合了艺术家的主观性才能使现实事物成为艺术作品。
黑格尔也曾指出:“艺术美高于自然。
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譬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就体现了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所展现的虾与马的境界。
总之,一切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与对主体思想感情的表现的结合。
当然,在具体的作品中,有的偏重于再现,有的偏重于表现,可以各有侧重;但是,完全脱离了表现的再现,完全脱离了再现的表现,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的。
三、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艺术美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美,表明了它们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它并不是只是机械地复制现实生活中的美,这又体现了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的特征。
1、从两者形成的方式来看现实美是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由功利事物不断积累进化而形成的,是一种自然过程。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有审美者的参与。
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将狩猎的胜利品别在腰间,只是一种功利性的作用,只为了表明自己的勇敢、坚强和成功,又如,妇女套在脖子上套上沉重的玉制品或象牙,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会发现这种功利性的事物成为一种美的事物,成为审美对象来被人们所欣赏和效法,只不过在刚产生时这种审美意识是潜藏的,为人们所没有意识到的。
由此可见这种审美意识和心理是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而艺术美不同,它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是为了供人欣赏和评价的,它的产生无需欣赏者参与,而且产生的时间也比现实美短。
2、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来看现实美是通过它的形式来引起人们的愉悦和欣赏,比如夜晚的满天繁星,自然造就的喀斯特地貌等等。
而艺术美则不同,它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在艺术创作中,鲜明的形式表现了艺术的内容,罗丹说:“一幅素描或色彩的总体,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便无一美处。
”这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类似于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意在笔先”,即先有内容,再选合适的形式。
比如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多而鲜明,展现的画面繁华而伤感,情景人完美统一。
在这一点上,艺术美显示了它独特的美,深远的美。
3、从两者表现美的方式来看现实美通过它所具有的具体的美的形象来引起人们的感官的愉悦,它只能是美的事物引起的美感。
比如我们去登山时,清新的空气、葱郁的树木、朦胧的小道、鸟儿婉转的叫声等等,这些美德事物都能使我们心情愉悦,引起我们的美感,使我们欣赏他。
而艺术美则不同,它既可以通过美的艺术作品引起人们的欣赏,又可以通过艺术家的技巧把现实丑变为艺术美,罗丹说:“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例如被誉为“丑的如此精美”的罗丹的《老妓》,就将现实中的丑深刻地揭露出来,而体现了一种艺术美;再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通过刻画他的外貌丑来突显他的心灵美,以丑衬美,使这种美更引人欣赏,这是现实美所不能达到的。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区别,同时验证了我们上面所述的二者之间的联系,艺术美来源且又高于现实美。
四、结语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的形态,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
它们都是美学的研究范畴,尤其是两者的关系一直都是美学家探讨的热点。
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同时又高于现实美。
现实美是一种客观的美,而艺术美则是主观和客观,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美,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牵连。
参考文献:1、刘书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周扬译《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歌德谈话录》人民出版社第137页4、马克思《马恩选集》第二卷第114页5、黑格尔《美学讲演录》6、《罗丹艺术论》第24、26、52页7、期刊文章王煜东《现实美与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