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新进展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新进展
2、记忆策略 3、元记忆
4、知识基础
总的说来,年长的儿童的知识更丰富,他们更 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了他们学习和记忆的能 力
事件记忆的发展:源头
• 发展
– 出生 – 9个月 – 有趣现象:婴儿 期失忆
• Usher等的研究, 1993 • 解释
– 弗洛依德 – 认知理论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 2 3 4 5 发生该事的年龄
(三)儿童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元记忆(metamemory),是人们对自己的 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儿童的元记忆能力有了 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 有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自己记忆广度的 估计与真实情况有较大差异,学龄儿童的估计比 较接近实际,四年级学生基本达到了成人的水平。
第五章 儿童认知发展:
研究新进展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研究 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
第一节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一、认知单元 (一)图式(schemata)
图式是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此处的图式与皮亚杰理论中的图式(schema)不同,
搬家 死亡 住院 出生
记忆分
事件记忆的发展:脚本记忆的发展
• 访谈者:你们睡在帐篷里?一定很有趣。 • 儿童:后来,我们醒了,吃晚饭。我们先吃晚饭, 在上床睡觉,然后,我们醒了,吃早餐。 • 访谈者:你们露营的时候还干了什么?你们醒了, 吃了早餐后干了些什么?
• 儿童:哦……,到了晚上,我们睡觉。
– 记忆的策略
• 194919231978
– 运用策略的能力趋向自动化
策略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二:记忆策略
• 复述
– 随年龄的增长,复述的量 (7-10岁)和质(12岁)都 在发展
• 组织
– 随年龄的增长(9-10岁)而 逐渐学会了组织材料的策略 – 学校和家庭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深加工
– 直至青少年期才会出现
——记忆策略的使用
学前儿童一般不会自发地使用记忆策略,在成 人的要求下,他们可以进行复述,或将同类事物组 织在一起进行记忆,通过理解或联想的方式对材料 进行精加工来帮助记忆,这一能力学前阶段的儿童 还不会。 有研究表明,如果将记忆的任务和儿童的需要 联系在一起,任务比较简单,幼儿也可以使用简单 的记忆策略。
环 境 输 入
→
觉感 觉 登 录 视
→
略编 忆 短 码控时 决制记 断过忆 提程工 取复作 策述记
→
↓
忆长 存时 储记 忆 永 久 的 记
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图
…
反应输出
(二)与皮亚杰理论的异同
1、研究目标类似。信息加工的心理学家与皮亚杰试图描述认 知的性质,分析人类心智如何表征和操作信息;其次,这 些心理学家试图确认认知过程如何随年龄和经验而变化。 2、不同之处体现在目标、假设和研究技术方面。主要差异之 一在于,信息加工理论假定认知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记忆 限制可能影响儿童存储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该理论强调应 为发展提供某种“过程”解释。主要差异二在于,信息加 工理论通常假设发展变化是渐进而连续的,而不同于皮亚 杰所想象的那种非连续的质的变化。主要差异之三在于,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通常拒绝跨任务的一般或阶段的观念。
• 儿童能不能用类比推理来解决新问题呢?
– 实验:鸟:鸟巢 狗:狗屋,骨头,猫,和颜色不同的一只狗
(二)儿童元认知
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力,包 括计划、监控和调节的能力。
•
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 验和元认知监控。 • ——元认知知识 包括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对 认知对象的知识和认知策略的知识。 • ——元认知体验 是伴随认知活动的认知或情 感体验,它可能出现在认知前,也可能出现在认 知后。 • ——元认知监控 主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将 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 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活动。
• 实验: • 给幼儿展示10张图片,再将这10张图片混 在别的图片中让幼儿从中将见过的图片指 认出来,结果大部分4~5岁的幼儿能将10张 图片全部再认出来。 • 给幼儿展示10个玩具,再拿走玩具让幼儿 回忆看过的玩具名称,2岁儿童一般能说2 个,4个儿童一般能说3~4个。 •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策略记忆的发展
• 概念
– 一种信息处理过程 – 有意识的 – 目的是保存和提取某些信息
• 影响因素
– 基本能力 – 记忆策略 – 知识基础 – 元记忆
策略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基本能力
• 记忆的广度
– 重复数列:随年龄的增长,记忆的单位增加
• 5岁:4个→12岁:6、7个→大学生:8个
• 为什么?
• 实验: • 给幼儿呈现12个完全相同的小盒子,有的盒子里 装一枚别针,有的装一块巧克力糖,让幼儿记哪 些盒子里装的是巧克力,如果说对了巧克力就归 他,结果大部分幼儿都能成功完成这一任务。 • 在这个实验中,幼儿利用“位置”来帮助自己记 忆。
(三)儿童记忆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开始正式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对知识的学习主要 是有意记忆,所以童年期儿童有意记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请大家认真看下面这幅画,并回答问题:
陈 逸 飞 —— 浔 阳 遗 韵
问题: 1、画中有几个人? 2、画中的人都在干什么? 3、她们分别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4、画中能看到几只手? 5、画中能看到几只脚? 6、扇子的上面画的是什么?
当信息还停留在知觉水平,没有被进一步理 解和加工时,我们会采用映像的方式保留相应 的信息。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知觉映像更明显,他 们更多地使用映像来解决问题。
发展趋势
、工作记忆能力
年长的儿童的信息处理能力比年幼儿童强,尤 其是在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上,这样就把有 限的工作记忆空间留给了存储和其它认知操作
年长的儿童在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时所采用 的记忆策略上要比年幼的儿童强 年长的儿童对记忆的过程知道得更多,更丰富 的元记忆使他们能够针对认为选择最适合的策 略,还使他们注意到要认真地控制记忆的过程
儿童如何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会规则
• 儿童在什么时候学会使用规则?
– 发现不同的那个
• 选择适当的规则:卡片分类任务
– 现象 – 为什么?
儿童如何学会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类比推理
• 典型的类比推理
– A:B:C:?
• 儿童能不能通过类比来进行推理?
– 皮亚杰—青少年方能 – Goswami—一出生就能
(一)婴儿记忆的发展
婴儿的记忆发展表现为再认能力和回忆能力的提高上。
—— 再认能力
采用习惯化技术对婴儿进行研究发现,约3个月的婴 儿可以记住一个视觉刺激达到24小时,快到周岁时可以 长达数天,对人脸照片能长达数周。在熟悉的环境中婴 儿可以记住一个简单的活动达到两周以上。
——回忆能力
半岁以后婴儿能记住一些事情,并且能在自己的活
• 讨论: • 映像和图式有和异同?
★ 相对简单、低级;都是对事物、场景的真实 的表征;都是年幼儿童经常使用的认知单元。
★ 映像比图式更为全面、复杂,图式是映像中 的一部分或片段。
(三)概念或范畴
概念是对一组对象或事件的符号表征。它通常 表示的是有相同特征的一类事物,比如:水果、 鸟等等。 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在具体事物的基础 上概括起来的,比如儿童形成鸟的概念,是在对 很多鸟的知觉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且能用语 言或行动将鸟与其它动物区分开。
• (2)有关记忆材料与任务的知识 • 学前儿童已经认识到材料越熟悉越容易记, 材料数量越多越不容易记,到学龄期儿童能意识 到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也影 响记忆效果。 • (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 • 学前儿童已经知道了一些记忆策略,随着年 龄的增大,儿童了解的记忆策略越来越多,但会 使用的还不多,二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复述策略、 分类策略,但到了六年级才会发现复述策略比分 类策略更有效,在学习中更经常地使用分类策略。
组织
• 轮船;手表;钉子;外套;玻璃; • 鼻子;铅笔;小狗;杯子;花朵。 • 餐刀;衬衫;汽车;叉子;小船; • 裤子;袜子;轮船;盘子;汤匙。
策略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三: 背景知识 • 背景知识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专家 新手
记住的单元数
能力高者 能力低者
因素
1
★ 概念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映像是感性知觉的产物。概念建 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但又超出了具体的事物;映像必须直接 依赖于具体的事物。
二、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论对人脑信息加工过程的基本理解如下图:
注 意
刺 激
感觉 器官
选择信息进 行感觉登录
知觉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反应器
(一)信息加工观的性质
这种观点将人类的心智设想为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这一系统在某些 方面与数字计算机相似。
三 、特定任务的信息加工分析——西格勒的信息加 工理论
迄今西格勒所做出的概括包括: 其一、儿童在许多任务和各个年龄水平上的认知表现,似乎 遵循着某种规则的发展模式,他们对许多概念的掌握的发 展,遵循了一系列具有质的差异的规则。 其二、对于任何特定概念,较晚形成的规则比较早形成的规 则能对检验该概念的所有任务的正确答案做出较好的预测。 其三、与领域特殊性有关,当儿童对一些概念的知识相对减 少时,他们在这些概念上的推理就越相似。 其四、有限的编码可能是儿童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障碍,编 码的善可导致学习能力的提高,因而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认 知发展机制。
它指的是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特征组合或事件程序。
比如教室的图式、会议的图式、起床的图式等 。 教室的图式中包括的特征有: 桌子、椅子、黑板、讲台等关键特征,我们判断一个环 境是否为教室,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特征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