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部编版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第二篇 一战成名
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经过、结果)
官
公元200年
袁绍
10万人
渡 之
乌巢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战
官渡
曹操
3~4万人
以少胜多
用奇计夜袭乌巢,曹操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X年X月,袁绍陈兵十万于官渡, 欲置曹操于死地,怎料曹操技高一筹,声东击 西,夜袭袁绍乌巢粮草,断其后路。袁军心神 大乱,大败!曹操声名大噪,为一统北方奠定 基础!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 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袁绍
马腾
曹操
刘表
袁术 孙策
第二篇 一战成名
探究二
曹操壮大后,北方袁绍嫉妒曹之壮大,遂 集雄兵10万压境,抵达官渡。而曹操屯兵 3-4万,与进犯者展开对峙。
1:一“战” 成名是指什么战役?
2:试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战役的经过(时间、地 点、交战双方、经过、结果)
填表小结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__统_一__北__方__的基础
袁曹绍操 曹操
曹操通过诗词表达了怎样的“壮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曹操
统一全国
刘备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曹操
“今天下英雄,惟 使君与操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
闯A、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B、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关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 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粉白脸 细眉长目。 在脸谱中,白色象 征阴险疑诈。
名人眼中的曹操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 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 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
——毛泽东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 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 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曹操 统一北方,曹魏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国 家,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政治家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重视农业生产(屯田)
军事家兴国官渡兴之人战 才赤壁重之战视民生
文学家 魏晋文学领军人物
刘备
注重发展农业 手工业 重用人才
孙权
发展海外贸易(夷洲) 重用人才
轻 一、 选择题 第一关
松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根本原因:当时不具备统一的条件
你知道哪些关于赤壁之战的故事?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辨认“三国”真假——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里是如何 描述“三顾茅庐”的?
《三国演义》的描述: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孙权
第三篇 挫败赤壁
填表小结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奠定了曹操统 奠定了三__国__鼎_立_ 一北方的基础 局面的基础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 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强而失败,你 能分析原因吗?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粉白脸 细眉长目。 在脸谱中, 白色象征阴险疑诈。
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 的奸臣吗?
第16课 三 国 鼎立
第一篇 初露锋芒
探究一
材料东一:汉经末“年光武,中宦兴官”到外10戚5年专,权全国,人统口治 黑暗,达各5地300爆万,发可农东民汉起末年义,。只东剩汉下7政60府万。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先后给予一些重 材要料地二方:的白骨州露长于官野领, 兵千里治无民鸡之鸣权。 ,地方 势力趁机生民扩百充遗,一割, 据念之一断方人。肠。他们彼此 长 期 混 战 , 生 产—遭—到曹破操《坏蒿,[h民āo]里不行聊》 生1.结…合材料分析,当时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志》的记载: 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乃见。
辨认“三国”真假——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用奇谋孔明借箭
(第四十六回)
献密计黄盖受刑
《三国志》的记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 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 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第四篇 曹丕封帝
刘备 221年 成都
曹丕 220年 洛阳
魏
孙权222年
(229年)
蜀
吴
建业(南 京)
促进生产发展,实现了局部统 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三国建立后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 那么三国的情况一样吗?
三国各具特色。魏国修建许多水 利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特色产品是蜀锦;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问题?
曹操能够异军突起、势力增强的原因?
曹操能够异军突起、势力增强的原因?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 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 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 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 的人。在其诗词《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 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求贤若渴,广 纳人才,以翼成大业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