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
总结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中隐含“创造性劳动创造剩余”因素, 不过,由于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创造性劳动不占主导地位, 因此,马克思没有强调这个因素,相反,他注重的是重复 劳动和价值的创造,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价值的积累,将剩 余看作是价值的多余部分,他没有能够直接提出“创造性 劳动创造剩余”的命题,对以知识为本质的使用价值的积 累估计不足,并使得他的价值论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内在 不协调。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创造性劳动创造剩余”这 个命题,这样一来,劳动价值论的内在矛盾就消除了,并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劳动价值论,使之能与知识经济 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 就个别企业来说,可能由于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它仍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或价格出售,所以,它能获 得剩余价值。但对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来说,就不存在剩余劳动时间, 没有剩余价值!从直观上来看,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企业的个别劳动 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是亏损的。从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来 说,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的盈余的总和恰好等 于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的亏损的总和,两方面 相抵,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零!
•
•
•
•
对我们今天的企业来讲, 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重要,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千方百 计地加大资本投人力度, 另一方面还必须强化国民的科技意识, 特别是在目前 发展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正确处理好技术进步与劳动替代、科技开发与成 果转化、内部攻关与外部引进等方面的关系, 以全面推动企业科技潜力的充分 发挥。 二是大力提高与优化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发挥我国相对优 势。实践证明, 没有高素质的合格的人力资源, 任何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科技 都只能是潜在生产力, 难以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在 生产力的诸要素中, 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条件 下, 应采取全方位的措施, 切实提高人口质量, 全面优化与改善劳动者的文化素 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应变素质, 以满足现代科技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客观 要求因为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运行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 资本增殖能力及水 平的最根本最关键的条件就在于劳动者素质, 换言之, 在于劳动力商品的质量, 所以加大人力资本投人与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将是关系到我国资本增殖总体水 平的关键所在。 三是加强分工协作, 整合资源配置, 科技提高效益, 马克思关于分工与协作的原 理, 同样适合于我国的改革与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 不仅 有分工协作的必然性, 而且也有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从政策引导、法 律保障、资本支持等多个层面, 为企业之间、个人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分工 与横向联合创造条件, 借助于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 全面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格 局, 有效发挥各种资源的内在潜能, 从而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动力。 四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推动资本增殖效益。管理出效益, 管理也是生产力, 应 当成为当代人的共识, 因为马克思早已指出“ 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 或共同劳动, 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 以协调个人的活动, 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 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从上看, 剩余 价值是超过原价值的余额。从质上看, 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假定工作日长度和必要劳动已知, 则二者之差就是剩余劳 动。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前提下, 要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就要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从 而便剩佘价值增加。“ 改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度, 而是工 作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必要劳动时间是由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的价值又是由再生产劳动力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就要求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而同 种生活资料价值的降低, 没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不可能 的。因此, 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 从而 变革生产条件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 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 要的工作日部分。 通过以上的分析, 马克思提出了相对刹余价值的概念。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地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中的矛盾 剩余价值是总体存在还是个别存在
• 1.根据价值规律,从整个部门或社会来看,不存在剩余价值。根据马 克思的观点,商品的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以使用价 值为前提,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复杂劳动是简 单劳动的倍加。并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积累还是知识的积累
这个矛盾与剩余价值中的矛盾是相联系的
• 1、关于价值积累与知识积累。如果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没有剩余价 值,那么,社会扩大再生产就不可能。但是,在资本周转中对固定资 本的分析时,又隐含着一种即使不考虑剩余价值的积累情况下的资本 积累的可能性 • 2、真正的矛盾。当然,我们应该明确,我们说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 没有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就不可能存在,指的只是价值形态上的扩 大再生产不可能,而并非实物形态上的扩大再生产不可能。而在实物 形态上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可能的。此外,我们还应该搞清楚, 个别企业价值形态上的扩大再生产也是可能的。所以,真正的矛盾是, 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没有剩余价值,不存在扩大再生产是符合现实的 吗?初看起来,似乎是不符合的,因为,随着人类的发展,经济世界 的商品量和价值量似乎都是迅速增加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代意义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给我们最大的理论启示就在于 资本增殖的方法及途径选择。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资本范 畴的现实存在, 那么,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增殖的方法与途 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今天追求资本增殖的重要参考。 •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分析, 结合我国改革实践, 我们认为, 社 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增殖的实现至少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一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全面提高企业 劳动生产效率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三个阶段的更替, 不仅体现了科学技术 的发展轨迹, 更重要的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效率的提高 与资本增殖程度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 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的要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从部门结构来分析,又必须用到剩余价值。马克思在分
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条件时 ,忽视了或抛开了“社会 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这个限制,在利润理论中,如阐述利润平均化时,也 是这样加总的:个别资本的利润首先在一个部门内部平均 化,然后在整个社会资本的总和中平均化为一般P′,即平 均P′,就有总利润率,即∑m:∑(C V)或=∑m/∑(C V) 或=社会剩余价值/社会总资本。 这就使得部门结构分析与整体分析在剩余价值上产生了一 个内在的矛盾。
• 4.阶级剥削还是个别剥削。如果我们从微观上肯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 论,那么,从宏观上,从一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来说,就不是一般的利 润率平均化,而是利润的零化。其社会意义上的结论就是,工人可能 仅受个别资本家的剥削,而不受他所属的部门的资本家的剥削,不受 全体资本家的剥削。也说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个别工人和 个别资本家对立,而不存在整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当然, 如前所述,这是假定是以充分竞争和“市场均衡”为前提的。严格来 说,这个条件是不存在,但是,在现代国家的管理之下,包括反垄断、 对劳工的保护和工会加强等因素,使得充分竞争和“市场均衡”(特 别是劳动力的供求均衡)接近于现实,因此,现代社会的阶级剥削是 弱化的。其实,这个结论从直观上来说也是好理解的:人们劳动的时 间、强度和复杂程度都没有增加,但获得的物质生活水平却越来越高, 怎么好简单地说受到剥削呢?这同样多的劳动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 的真正来源是创造性劳动所推动的知识或技术的积累。这意味着,即 使有剥削,也主要是对创造性劳动的剥削。
• 3.企业微观层进到部门宏观层对剩余价值分析。马克思在企业这个微 观层次上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时采用的是另一套概念,这就是劳动力 的价值、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等等。他认为,劳动者在劳动的一 段时间内,只是再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这个叫必要劳动时间,这 段时间耗费的劳动叫必要劳动。而超出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它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方法或情 形,一是工作日的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之为绝对剩余价值。另 一种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按照生产力水平与单位商品成反比的 规定性,一个企业,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就会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样,他还会获得一个个别 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即超额剩余价值。显然,这个超额剩余价值 来源于创造性劳动,正是创造性劳动提高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而创造性劳动成果是被无偿吸收到资本当中的。但是,在同一生产部 门内部,一个企业这样做,其他企业也会这样做。因此,会使得劳动 生产力普遍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消失。其实,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同 样如此,并且当大家都延长工作日时,绝对剩余价值也会消失。 这表明,个别企业可能存在剩余价值,但整个部门、整个社会可能并 不存在剩余价值,特别是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华梦丹 华珉 吉晨 郭振楠 李亚曦 章程鹏
剩余价值理论
• 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 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概括地说,马 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 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 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 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 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 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的历史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