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因子试验设计》PPT课件

《全因子试验设计》PPT课件


3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1、全因子试验设计的特点
D M A
I
C
• 当因子水平超过2时,由于试验次数随因子个数的增 长呈指数速度增长,因而通常只做2水平的全因子试 验。 2k • 将k个因子的2水平的全因子试验记为: 试验。 • 2 k 是整个全因子试验的记号,而不仅仅是试验次数。 当然,也恰好是k个因子的2水平的全因子试验所需要 的最少试验次数。 • 当因子数不超过5个时,全因子试验比较合适。
9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计划
4、试验的安排及中心点的选取
试验设计中考虑到三个基本原则: 重复试验:将一个试验条件都重复2次或更多次,可以对 试验误差估计得更准确,但却大大增加试验次数。
常用的方法是在“中心点”处重复3次或4次试验,进行完全相同
条件下的重复,因而可以估计出试验误差即随机误差,增加了对于 响应变量可能存在弯曲趋势估计的能力。
B:压膜间距,低水平:60mm;高水平:70mm
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 。
6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3、正交试验的概念
例 在提高合成氨纯度(%)的工艺研究中,发现因子A(温度)、 因子B(压力)、因子C(反应时间)三个因子对Y有重要影响。每个 因子设定高低两水平,考察这三个因子哪些因子的主效应和交互效 应显著。取值如下: 因子A(温度),低水平:460度,高水平:500度 因子B(压力),低水平:250大气压,高水平:270大气压 因子C(时间),低水平:20分钟,高水平:30分钟 按全因子试验设计安排试验计划,得到下图正交表:
4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2、试验目的
全因子试验设计可兼有筛选因子和建立回归方程 两方面目的。
5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3、正交试验的概念
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Fisher在试验设计和
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 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
8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3、正交试验: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计算得到简化。
例 在合成氨生产中,考虑两个因子,每个因子取2水平。A:温度, 低水平:7000C;高水平:7200C。B:压力,低水平:1200帕;高水 平:1250帕。以产量y为响应变量(单位:kg),列表如下:
编号 A温度 B压力 AB 产量
7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3、正交表的特点可概括为:均衡分散、整齐可比。
A
1 2 3 -1 1 -1
B
-1 -1 1
C
-1 -1 -1
4
5 6 7 8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每一列中正负号出现次数各占一半,即在试验中,每个 因子取低水平、高水平的次数相同。 (2)任意两列中,++、+-、-+、--四种搭配出现的次数相等。 即两列的乘积和为0,也就是代数上所说的“正交”。
11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5、代码化及其计算
例:假定温度低水平为820度,高水平为860度,则: 低水平 真实值 代码值 820 -1 中心值 840 0 高水平 860 1
中心值M=(低+高)/2 半间距D=(高-低)/2=20 代码值=(真实值-中心值M)/半间距D 真实值=中心值M+代码值×半间距D
在本例中,代码值=(真实值-840)/20,真实值=840+20×代码值
12
回顾:试验设计的步骤
1、计划阶段 (1)阐述目标 (2)选择响应变量 (3)选择因子及水平 (4)选择试验计划 2、实施阶段 严格按计划矩阵的安排进行试验。记录响应变量和 试验过程中的所有状况,包括环境(气温、室温、湿度、 电压等)、材料、操作员等。 3、分析阶段 按照所应用设计类型相适应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4、验证阶段 进行验证试验。
1
2 3 4
+1(720)
-1(700) +1(720) -1(700)
+1(1250)
+1(1250) -1(1200) -1(1200)
+1
-1 -1 +1
270
230 220 200
M+
Mm+ m效应
490
430 245 215 30
500
420 250 210 40
470
450 235 225 10
安排因子2水平加中心点,可构成较好的全因子试验设计。
10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5、代码化及其计算
代码化,就是将因子所取的低水平设定的代码取值为-1, 高水平设定的代码取值为+1,中心水平定为0。 将自变量代码化后的好处:
(1)代码化后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及交互作用项的各系数可以直 接比较,系数绝对值大者之效应比系数绝对值小者之效应更重要、 更显著。 (2)代码化后的回归方程内各项系数的估计量间是不相关的。 (3)在自变量代码化后,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或称截距)有了具 体的物理意义。将全部自变量以“0”代入回归方程得到的响应变量 预测值就是截距值。截距值就是全部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也是全部 试验范围中心点上的预测值。
13
二、全因子试验计划
阐述目标
拟合选定模型 选择响应变量 进行残差诊断
选择因子及水平
模型要改进 吗? N 对选定模型进行分 析解释Y选 Nhomakorabea试验计划
实施试验计划
目标是否已 经达到? Y
N
分析试验结果
进行验证试验
进行下批试验
14
二、全因子试验计划
例:在压力成型塑胶板生产中,经过因子的初步筛选后,最后得知, 影响成型塑胶板强度的因子有三个:成型压力( pressure)、压膜 间距(distance)及压力角(angle)。我们要判断哪些因子的主效 应及哪些交互效应是显著的,哪种生产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大的成型 塑胶板强度(strength)。 A:成型压力,低水平:300Pa;高水平:400Pa
7-2
全因子试验设计
1
主要内容

D M A
I
C
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全因子试验设计基本思想


全因子试验设计的步骤
全因子试验设计分析的步骤
2
一、全因子试验设计概述 1、全因子试验设计的特点
D M A
I
C
全因子试验设计:所有因子的所有水平的所有组合都至 少进行一次试验的设计。 全因子试验设计所需试验总次数较多,但它的优点是 可以估计出所有的主效应和所有的各阶交互效应。所 以在因子数不太多,而且确实需要考察较多的交互作 用时,常选用全因子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