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题库3,共有4题库5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1.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2.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实行西方政治制度4.保持原有的政治体制不变51: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1.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2: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民族资产阶级革命2.农民革命3.城市小资产阶级革命4.资产阶级革命53: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1.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毛泽东思想3.新民主主义理论4.三民主义54: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不属于建国后毛泽东的认识的是1.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认识2.划分出三个世界的战略3.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4.南北问题是世界的核心问题55: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1.封建地主阶级2.帝国主义的侵占3.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4.农民阶级的大量存在56:人民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1.现代化2.革命化3.正规化4.职业化5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2.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式与新任务4.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格局58:邓小平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1.反映社会制度的范畴2.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3.社会制度的基础4.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59:不属于公有制经济范围的是:1.个体经济2.国有经济3.集体经济4.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60:毛泽东思想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正确方向的是:1.党的建设理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政策和策略理论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61: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国家,是针对1.台湾的军事力量2.美国3.台湾民进党4.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62: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1.抵御外辱,振兴中华2.民族独立,抵抗侵略3.国家统一4.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6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1.科技2.人才3.教育4.投资64: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是:1.商业保险2.社会保险3.社会救助4.社会福利65:“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是民族区域自治的1.前提2.核心3.基础4.关键66: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1.特征2.优越性3.目标4.本质6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领导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1.与农民阶级的关系2.与资产阶级的关系3.与国民党的关系4.与地主阶级的关系68: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党要:1.揭批四人帮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问题是1.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2.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3.举什么旗4.人们的行为规范7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中国的现实国情是:1.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2.人口多而资源相对贫乏3.处于社会主义的早期阶段4.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71: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1.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根本政治制度3.一项基本国策4.外交政策72: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它们是:1.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2.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宗派主义和经验主义4.本本主义和宗派主义7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1.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2.党的最高纲领3.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4.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7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能够正确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就在于他们准确地把握了中国正处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资本主义社会3.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4.封建主义社会75:下列陈述错误的是1.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2.群众路线仅是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需要3.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当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根本保证4.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当1.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2.坚持原有的政治体制不变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4.改变现行的根本政治制度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1.坚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2.树立共同理想3.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不属于建国后毛泽东的认识的是1.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认识2.划分出三个世界的战略3.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4.南北问题是世界的核心问题4: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是在:1.第一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抗日战争时期4.解放战争时期5:不属于依法治国的客体的是1.国家事务2.经济文化事业3.社会事务4.国际事务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1.科学发展2.以人为本3.改革开放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国家是:1.苏联2.苏俄3.古巴4.中国8: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1.社会实践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3.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4.政党的领导9: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关系上,核心和精神支柱是1.道德2.文化3.纪律4.理想10:创新的关键在:1.教育2.人才3.创新4.技术11:不属于人民政协主要职能的选项是1.政治协商2.政党竞争3.民主监督4.参政议政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是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2.两手抓,两手都要硬”3.培育“四有”公民4.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1.坚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2.坚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4.坚持党的领导地位1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1.基本任务2.基本职能3.唯一宗旨4.历史性课题15: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1.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根本政治制度3.一项基本国策4.外交政策16:“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1.前提和基础2.根本途径和方法3.验证条件和目的4.归宿和落脚点17:毛泽东提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报告是:1.《论新阶段》2.《论十大关系》3.《改造我们的学习》4.《论持久战》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规范表述的会议是:1.党的十二大2.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3.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4.党的十三大19: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瑞金会议2.八七会议3.党的七大4.党的七届二中全会20:我国的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1.宪法和法律2.社会主义制度3.党的领导4.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21: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是1.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2.它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3.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4.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22: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的现代化的任务,是在:1.党的八大2.党的七大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3: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毛泽东思想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社会实践4.社会经验24: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区别的陈述中错误的是1.人民代表与西方议会存在本质区别2.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存在本质区别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度在经济基础上没有区别4.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存在本质区别2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1.农业、工业、服务业问题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3.人口、资源、环境问题4.改革、发展、稳定问题26: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1.爱好和平2.勤劳勇敢3.自强不息4.爱国主义27:2000年5月,江泽民提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1.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立国之本、治国之基、发展之源3.立党之本、治国之基、政治保障4.立国之本、执政之基、中心任务2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中,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居于主导地位的是:1.国营经济2.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合作社经济4.农业经济29: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是1.军事力量2.经济技术力量3.文化力量4.政治力量30: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1.经营性文化产业2.精英文化3.公益性文化事业4.大众文化31: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1.坚持武装斗争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坚持军队服务于统一战线32: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是1.城市居民委员会2.村民自治3.职工代表大会4.业主委员会33: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指1.一个中国2.中华民国3.中华人民共和国4.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34: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1.生产力是否发展和综合国力是否增强2.生产力是否发展和人民收入是否增加3.人民收入是否增加和综合国力是否增强4.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程度是否提高3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是通过1.中印边境谈判2.日内瓦会议3.万隆会议4.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3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1.发展循环经济2.发展低碳经济3.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4.建设生态文明3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阶级矛盾3.不存在矛盾4.对抗性的矛盾3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1.阶级矛盾2.敌我矛盾3.各族人民的内部矛盾4.经济矛盾3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提出的著名论断是: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向科学进军3.进行技术革命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0: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1.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2.人民群众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3.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4.不断增长德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4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在1.告台湾同胞书》2.《论新阶段》3.《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4.党的八大4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1.香港问题2.台湾问题3.澳门问题4.西藏问题43: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1.民族自决2.民族平等3.民族独立4.民族权利44: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1.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最高衡量标准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45:胡锦涛提出,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实现:1.推进改革开放2.努力维护社会稳定3.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4.全力保证发展46: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1.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理论2.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3.无产阶级掌握武装力量4.无产阶级有最可靠的同盟军4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是1.宪法2.中国共产党章程》3.共同纲领4.社会主义公有制48:1992年,邓小平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重要性的著名论断是: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3.发展是硬道理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9:关于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下述分析不正确的是:1.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2.党的领导3.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分而治之4.党的正确政策5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取决于:1.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2.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任务4.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1: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1.扩大就业2.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3.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教育公平52: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著作是:1.《实践论》2.《矛盾论》3.《反对本本主义》4.《改造我们的学习》53: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