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编基本组织及其特性
7. 连圈 ( 1 )旧线圈在牵拉力和套圈轮 的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 (2)旧线圈开始与新线圈接触 8. 脱圈 ( 1 )旧线圈在牵拉力和成圈轮 的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 (2)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来 ( 3 )新线圈被封闭,形成封闭 的线圈
9.成圈 ( 1 )旧线圈在牵拉力和成 圈轮的作用下,继续向上移 动 ( 2 )旧线圈与新线圈的沉 降弧接触,新线圈形成规定 大小的封闭线圈 10. 牵拉 已形成的新线圈被牵拉机构 拉向针背
双罗纹(双面) 1. 提花、集圈、添纱、衬垫、毛圈、绕经、 长毛绒、纱罗、菠萝、衬经衬纬、波纹 2. 各种复合组织
花色组织
1. 原组织(基本组织):所有针织物的基础。
纬平针
罗纹
双反面
2.变化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
而成。
即在一个原组织的相邻纵行之间, 配置着另一个或另几个原组织。
双罗纹组织
(3)线圈歪斜的原因分析
纱线捻向:Z捻 解捻力:p 圈柱1与2: M1=(a+2f)p-ap=2fp 圈柱2与3: M2= ap -(a+2f)p =-2fp 结果:针编弧-顺时针方向扭转 沉降弧-逆时针方向扭转 沉降弧两端a比b弯曲大,所以2 缩短
当采用Z捻纱时,织物正面纵行从左下向右上歪斜; 当采用S捻纱时,织物正面纵行自右下向左上歪斜。
(三)纬平针织物的成圈过程
纬平针织物一般在钩针或舌针的单面纬编 针织机上编织,也可在双面纬编针织机上 利用一只针床(筒)编织。
织针类型:钩针机、舌针机和复合针机
钩针成圈过程
退垫 圈纱
弯 纱
闭套 口圈
脱 圈
成 圈
牵 拉
钩针成圈过程
1. 退圈 (1) 退圈圆盘向下压织物,使旧线圈 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 (2) 辅助退圈轮向里转动压下乱纱 (3) 旧线圈处于针杆上 2. 垫纱 (1)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 (2)旧线圈处于最下位置 (3)弯纱轮自下向上转动,将新纱线 垫到针杆上
由连续的单元线圈向一个方向串套而成,是单面纬编针织物中的 基本组织。
正面
反面
2.结构特点:织物的一面为正面线圈,另一面为反 面线圈。正面平整光洁,反面暗淡粗糙。
正面
反面
(二)纬平针组织的特性
1.线圈歪斜 (1)线圈歪斜:在自由状态下,线圈发生歪斜, 使线圈横列和纵行不相互垂直的现象。 (2)产生的原因:纱线的捻度不稳定,力图解 捻。 (3)解决办法:弱捻或对捻度纱线进行汽蒸整 理;采用两根捻向相反的纱线
3. 弯纱 (1)弯纱轮带动新纱线向上转动 (2)新纱线被弯曲成圈状 (3)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 4. 带纱 (1)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 ( 2 )弯纱轮钢片带动新纱线从针 杆上进入针钩里
5. 闭口 ( 1 )压针钢板与针钩接触,使针尖 进入针槽,针口封闭 ( 2 )旧线圈和新纱线分别处于针钩 内外 ( 3 )织物开始离开退圈圆盘,旧线 圈向上移动 6. 套圈 ( 1 )旧线圈在牵拉力和套圈轮的作 用下,从针杆上移到针钩上 ( 2 )一旦旧线圈套在针钩上,针钩 就离开压针钢板的控制区(针钩释压)
2. 卷边性
(1)针织物具有明显的卷边 现象。 (2)产生的原因 在织物边缘,弯曲的纱线弹性 变形消失,弯曲的纱线力图伸 直,从而产生边缘卷起 (3)卷边方向 纵行向工艺反面卷,横列向工 艺正面卷。 纱线弹性增加、线密度增大和 线圈长度的减小而增加。
卷边现象在针织生产中的影响???
3. 弯纱 套圈 成圈
舌针成圈过程
退圈 垫纱 带纱 闭口 套圈 连圈 弯纱 脱圈 成圈 牵拉
作业
纬平针织物的性能及钩针、舍针的成圈过 程。
3.花色组织:在基本组织或变化组织的基础上,
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或者另编
入一些色纱、辅助纱线或其他纺 织原料,以形成具有显著花色效 应和不同性能的花色针织物。
一、纬平针组织及其性质
(一)纬平针组织的结构 1.定义: 纬平针组织(plain stitch, jersey stitch)又称平针组织,
(1) 横向脱散:纱线没有断裂,线圈从整个横列中脱出来。 顺逆编织方向都脱散。 (2) 纵向脱散:纱线断裂,线圈沿纵行从断裂纱线处顺序 脱散 ,也叫梯脱。
脱散性影响因素
与线圈长度成正比 与纱线摩擦系数成反比 与抗弯刚度成反比
4. 延伸性
(1)特点:横向较纵向易 变形;横向变形大于纵向 (2)方式 a.线圈内弯曲的纱线发生变 化 ,圈弧与圈柱相互转 移 b.线圈内纱线的定向发生变 化
第三章 纬编针织
第二节 纬编基本组织及其特性
纬编针织物的组织种类: 原组织:构成所有针织物组织的基础 变化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 合而成 花色组织 原组织和变化组织统称为基本组织
平针(单面)
原组织(基本组织)
罗纹(双面)
双反面(双面)
变化组织
变化平针(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