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课件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课件

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孩子?
伏笔。说明为什么5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 “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的岩石架,而且上不 去,下不来,还吓得要死。
“我”:孱弱多病,乖、懦弱、胆怯。
阅读第二部分
1、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山高崖陡、身体瘦弱、内心恐惧
2、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这些词语写 出“我”当时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理解词语:灼人 哄堂大笑 恍惚 抽噎
酷热:极热。
厌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
突兀:高耸的样子;突然发生,出乎意外。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不整齐。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不知道怎么办。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蕴含:包含。
炫目:使眼睛昏花。
突出我胆小、恐惧的心理 第三处(28段“抽噎”):
被困悬崖的委屈,对自己爬下悬崖行为的 后怕,战胜困难后的轻松、喜悦、激动。
6、文中对暮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7、18段) ①渲染了一种阴森、荒凉的气氛; ②烘托了我当时紧张、恐惧、绝望的心情;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7、从悬崖上下来实际上是一件小事,“我”为 什么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人物:“我”,5个男孩,父亲 本文可以分四部分: 一、起因(1—4)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5—17)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8—28)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 29 )走一步,再走一步。
阅读第一部分
八年来‘我’一直有病、常受到母亲“不能 冒险”的训诫,这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 产生巨大成就感
作用:展现我由害怕困难到战胜困难的全过程。
4、“我听见有人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 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感觉?
由于极度恐惧而产生的某种幻觉。 语言诙谐幽默。
5、文中几次写到哭?原因有何不同? 第一、二处(16段“哭泣”、20段“大哭”):
训诫:告诫,教导。 峭壁:陡直的山崖。
崩土:崩裂的泥土。 啜泣:抽噎。
嶙峋:形容人瘦削。 纳罕:惊奇、诧异。
复述要求: 1、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3、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的一个悬崖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体裁: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本文是叙事 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 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 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
犹豫不决、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7); 吓坏了(8)、感到反胃(9); 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感到天 旋地转、我想……我肯定上不去(16段); 精神恍惚,害怕(17段) 主人公处于险境的心理状态: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 的迷茫、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
走 一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 57年前
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 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天气闷热,想找一些新的花样来玩。
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 因为8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
“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读一读 写一写
灼人 zhuó 恍惚 huănghū 训诫 jiè 啜泣 chuò qì 迂回 yū 嶙峋 lín xún 小心翼翼 yì 头晕目眩 xuàn 惊讶 yà
哄堂大笑 hōng 抽噎 yē 耸立 sǒng 屡次 lǚ 纳罕 nà hăn 凝视 níng 落下 là 着眼 zhuó
2、父亲是怎样指导我爬下悬崖的?你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 父亲指导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 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让孩子收
获信心,变得勇敢。
3、“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哪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我顿时 有了信心”
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 别叫什么?
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利。
7、那座悬崖有多高? 大约只有18米高;
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小山道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 崖顶了吗?谁没到?
是的;不是;“我”。 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爬到小山道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 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 10、谁叫来了“我”的父亲?
杰利 11、“我”是怎样脱险的?
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 12、“我”现在多少岁?
65岁(当时是8岁,时隔57年,所以8+57=65)
学习目标: 1、掌握“酷热、厌倦”等词语,准确复述课
文内容,把握记叙六要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细腻的心理
描写方法;学习详略得当、以小见大、以 事寓理的写作方法;画出并探讨重点词句 的深刻内涵,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 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战胜困难的经验:分 解困难,化整为零;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 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重点:理解“我”爬悬崖时的心理变化。 难点:学习写作方法,培养心理素质。
第二课时
阅读第三部分
1、说说“我”的脱险过程。 杰利带来了我父亲。(听见)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我哭着说) 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
(我顿时有了信心) 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动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
(我的信心大增) 我每次只移动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啜泣了一会,产 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虽然我从只有几米高的石架上爬下来,但 对一个孱弱、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是巨大的 成就。
阅读第四部分 1、“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 学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终身受益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