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专职科研队伍的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专职科研队伍的管理办法(试行)

校人发[2012]16号 陈 峰
关于关于印发印发印发《《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关于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
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试行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已经2012年第3次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主题词主题词::队伍建设队伍建设 专职科研人员专职科研人员 实施意见实施意见 通知通知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2年4月19日印发 共印110份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试行)
(试行
为贯彻落实《北京交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支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和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对接国家、行业、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持续稳定地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重要建设任务,产生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明确队伍建设目标
提高认识,,明确队伍建设目标
一、提高认识
1.提高认识。

建设一支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是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支撑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然选择,是高校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内在需要。

同时也有利于发挥科研特长教师的优势,从而实现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师队伍多轨道发展。

2.明确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按照“团队导向、按需设岗、灵活聘用、明确职责、合同管理”思路,吸引一批教师转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努力建设一支300人左右的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形成一批对接重大战略需求的高层次科研创新团队,产生一批重大科研创新成果。

完善政策机制,,吸引现有人员转聘
二、完善政策机制
1.因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或重要建设任务,聘期内需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中去,难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可自愿申请聘任专职科研系列岗位。

同时,为支持科研团队建设,学校鼓励在实质性科研团队中,按需设置专职科研系列岗位,吸引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专职从事科研工作。

2.转聘人员的事业编制身份不变,现有专业技术职务及相应
的国拨工资保留,转聘专职科研系列岗位后,岗位基础绩效工资按其他专业技术系列同等级岗位的标准执行,并由学校继续负担。

3.受聘专职科研系列岗位人员,申报职务晋升和岗位晋级,只能申报专职研究系列岗位。

4.所在院系应对专职科研各级岗位聘期内每年应承担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含重要建设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整个聘期产出高水平成果提出明确要求,转聘人员聘期内可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但应积极承担所在院系下达的指导研究生或本科生实践环节的人才培养任务。

5.转聘程序:院系结合实际,根据承担科研任务以及科研团队建设的需要提出专职科研系列岗位履职要求和设岗初步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公布,个人自愿申请,学院教职工考核与聘任委员会同意并推荐,最后由学校教职工考核与聘任委员会、教职工考核与聘任领导小组审定。

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优秀科研人才
三、坚持标准
坚持标准,,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优秀科研人才
(一)科学设岗,明确岗位职责
1.学校单独设置专职科研岗位系列,该系列岗位设置首席研究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助理等五类岗位。

首席研究员和研究员可设立非全时岗位,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助理岗位为全时岗位。

2.专职科研系列岗位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申请、研究和开发,或承担重要平台、重大工程建设任务,或承担高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

教学任务可以不作要求。

3.专职科研系列岗位设置需求一般应由相关学科教授或实质性团队负责人提出,明确聘期、聘用条件、承担任务要求、聘期履职基本要求和任期目标以及待遇保障等,所在院系充分考虑承担科研任务的需要和科研团队建设的需要,认真审核同意后上报学校审
批。

4.在站博士后(含师资博士后、项目博士后、学科博士后)是一支重要的专职科研力量,也是学校补充专职科研队伍的来源之一。

学校鼓励各院系和导师不断提高博士后待遇,增强吸引力,从而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全面提高博士后队伍的质量。

(二)明确条件,坚持公开招聘
1.各类岗位招聘条件
首席研究员一般应每年在校实际工作两个月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人员;
(2)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同层次及以上人员;
(3)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首席专家。

研究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相当于助理教授职位、研究能力和业绩突出人员;
(2)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科研业绩突出人员。

副研究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海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后或博士毕业生;
(2)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
(3)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科研业绩突出的优秀博士后或博士毕业生。

助理研究员应为博士后、博士毕业生或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中级职称人员。

研究助理为项目聘用人员,包括从事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实验技术、行政学术秘书等人员,招聘条件由项目组按照岗位需要予
以明确。

2.聘用程序
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一般程序:
(1)各单位上报岗位需求(包括岗位设置计划、岗位职责和岗位合同任务书等),经学校同意后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2)设岗单位对应聘人员进行材料审核和面试,通过多渠道外调,了解应聘者各方面的情况,最后向学校推荐适合岗位的候选人;
(3)学校按程序审议后审批并公示;
(4)学校委托设岗单位负责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激发队伍活力
合同管理,,激发队伍活力
四、合同管理
(一)新聘人员实行合同管理。

新聘人员按照承担科研项目的需要确定聘期,签订聘用合同,聘期期满考核合格,可协商续聘。

(二)提出设岗需求的学科教授或团队负责人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受聘专职科研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考核和分配,认真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聘期期满,可申请应聘校内其他系列岗位。

经考核科研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优秀人员可申请应聘教师系列岗位,按照教师引进或补充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四)新聘人员的薪酬待遇。

首席研究员和研究员实行协议工资制,根据承担岗位工作内容、来校工作时间、聘期岗位目标等,由学校、所在学院、所在团队协商确定工资标准和分担比例,全时聘任的首席研究员和研究员可参照事业编制人员管理。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签订劳动合同,纳入社会保险体系,设岗单位(团队)承担其工资、福利和保险,设岗单位(团队)应结合社会人才市场行情确定聘用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

(五)新聘人员的职务晋升。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经用人单位及其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委托,可申请参加学校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通过者,学校发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六)受聘专职科研岗位人员经学科教授或团队负责人推荐,可以学校名义申请校内外各类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享受与校内在职职工同等奖励政策,学校奖励给学科教授或团队负责人,由其进行二次分配。

(七)新聘人员的户口政策。

按照现行政策,博士后出站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学校负责解决进京户口,优秀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学校力争解决。

(八)专职科研岗位聘用人员的实验办公用房由设岗单位负责解决。

(九)专职科研人员的考核。

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每年参加设岗单位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由设岗单位上报学校,考核不合格的,学校有权解除聘用合同。

聘期考核由设岗单位组织,对受聘人聘期内完成科研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学校人事处。

学校审定后,根据考核结果与双方意向确定是否续签合同。

新聘人员设岗单位要严格试用期满考核、聘期期满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终止合同。

聘期内单方提出解聘的,由设岗单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

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五、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