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设备检修规程()

电气设备检修规程()

电气设备检修规程1范围1.1为适应检修二部管理要求,提高电气设备的完好率,确保设备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检修生产装置所属电气设备检修管理。

2变压器的检修2.1变压器的检修期限大修:主变压器及主要现场用变压器为5~10年一次。

其他变压器10年一次。

小修:每年一次。

2.2变压器定期大修项目2.2.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2.2.2打开变压器的顶盖,取出芯子检查。

2.2.3检查芯子(铁芯、穿心螺栓、轭铁梁、线圈、分接开关和引出线)。

2.2.4检修顶盖、油枕、防爆筒、散热器、油门、吸湿器和套管等。

2.2.5检查冷却装置和油再生装置。

2.2.6清扫壳体,必要时重新喷油漆。

2.2.7检查控制测量仪表、信号和保护装置。

2.2.8滤油或换油。

2.2.9必要时干燥绝缘。

2.2.10装配变压器。

2.2.11进行规定的测量和试验。

2.2.12将变压器投入运行。

2.3变压器定期小修项目2.3.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2.3.2检查并消除已经发现而又能就地消除的缺陷。

2.3.3检查并拧紧引出线接头。

2.3.4擦净外壳和套管。

2.3.5放出油枕中的油污,必要时加油。

2.3.6检查放油门和密封垫,消除渗漏缺陷。

2.3.7检查和清扫冷却装置。

2.3.8检查和校对瓦斯继电保护装置。

2.3.9检查防爆筒隔膜完整性。

2.3.10进行规定的测量和试验。

2.3.11将变压器投入运行。

2.4新安装的变压器,应进行下列检查和试验2.4.1对变压器和充油套管内的绝缘油进行简化试验(小型套管内的绝缘油量不多的,可只作耐压试验)。

2.4.2测量线圈的绝缘电阻。

吊芯检查的变压器,应同时测量轭铁梁和穿心螺栓的绝缘电阻2.4.3测量线圈的直流电阻(各电压分头均测)2.4.4确定线圈受潮程度。

2.4.5测量套管(纯瓷质的套管除外)的介质角正切值。

2.4.6测定空载电流和空载损失。

2.4.7检查接线组别(或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和变压器比(各电压分头均侧)。

2.4.8检查冷却系统。

2.4.9检查运行中油再生装置。

2.4.10检查油位。

2.4.11在额定电压下合闸五次。

2.4.12变压器投入运行后,在热状态下,检查接缝是否紧密。

检查衬垫和法兰连接的情况等。

2.4.13对于容量为560KVA及以下的配电变压器,除2.4.5、9、10条各项外,均须执行。

2.5电力变压器在大修时应检查和试验的项目,2.4.12.6变压器不带油干燥时,线圈温度不得超过100℃.热油循环干燥时,温度不得超过85℃,干燥时应有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2.7变压器检修,应达到下列标准2.7.1线圈和铁芯无油垢,铁芯接地良好。

2.7.2铁芯夹紧,螺丝绝缘良好。

用1000伏摇表测定,不小于2兆欧。

2.7.3线圈间油循环通路无油垢,不堵塞。

2.7.4线圈绝缘良好,不松动,无损坏。

2.7.5高低压线圈无移动变位。

2.7.6各部连接良好,螺丝拧紧,并定位2.7.7各绝缘物体牢固,并排列整齐。

2.7.8温度表的接线良好,用500伏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值在1兆欧以上。

2.7.9调压装置内清洁干净。

2.7.10调压装置内的转动接点和固定接点清洁,弹力充足,接触良好,用0.05mm塞尺检查,应塞不进去。

2.7.11调压装置转动接点的转动须正确牢靠。

2.7.12调压装置的转动轴灵活,封油口完全能紧密。

2.7.13套管瓷面清洁无垢,无破损裂纹。

2.7.14套管内的绝缘混合物不渗漏,填料良好,不脱落。

2.7.15套管螺丝、垫片、法兰等完好紧密。

2.7.16油箱、油枕和散热器内部,清洁干净,无锈蚀渣滓。

2.7.17本体各部的法兰接头和人孔盖须紧固,各油门开关灵活,各部位无渗漏。

2.7.18防爆筒隔膜完整密封。

2.7.19油标和油面计玻璃清洁透明,指示准确。

2.7.20各零附件齐全无破损。

3电动机的检修3.1电动机的检修期限大修:每年一次;环境良好的场所,检修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小修:每年2~3次,环境不良的场所,检修期限可以适当缩短。

3.2电动机大修项目3.2.1大修前的准备3.2.2电动机的解体、揭盖及抽出转子。

3.2.3定子的修理(包括吹风、清扫)。

3.2.4转子及滑环的修理(包括吹风、清扫)3.2.5轴承的修理。

3.2.6电动机配线及启动装置的修理。

3.2.7冷却系统的检修。

3.2.8检查轴承座的胶木板和润滑油管的法兰绝缘是否良好。

3.2.9电动机的装配。

3.2.10电动机大修后的试运及验收。

3.3电动机小修项目3.3.1检查与清扫电动机及其启动装置的外部,并消除所发现的缺陷。

3.3.2测量定子和转子间的空气间隙。

3.3.3清洗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根据情况补充或更换润滑油。

3.3.4清扫过滤器。

3.3.5检查滑环、电刷及其短路环的装置情况。

3.3.6检查启动装置。

3.3.7电动机检修后启动和验收。

3.4电动机解体时,必须将所有螺栓、刷架及垫铁等作好记号,以便在装配和找正时归原位;细小零件应放在单独的箱子里;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头损坏;滑环须包上厚纸,用绳扎好;防爆电动机必须保护好防爆面。

3.5抽装电动机转子时,要遵守下列规定3.5.1 抽出或装进转子,所用钢丝绳不应碰到转子、轴承、风扇、滑环和线圈。

3.5.2 最好将转子放在硬衬垫上。

3.5.3 应特别注意不使转子碰到定子。

因此,在抽出和放进转子时,必须以空气透光方法检查。

3.5.4 用钢丝绳栓转子的部位,必须衬以木垫,以防止转子在钢丝绳上滑动。

3.6 检修定子时,应用压缩空气反通风沟和线圈端部吹净,不准含有油和水。

为了避免损坏绝缘,在定子线圈上清除污垢时,必须注意:不得适用金属工具,必须用木质或绝缘板制成的剔片。

如果用汽油、溶剂油、四氯化碳等清洗线圈污垢时应注意通风,防止静电着火或中毒。

3.7 检查定子铁芯时,应注意定子铁芯是否压紧,为此用小刀或锐利的螺丝刀试验;如果发现铁芯松弛,应在松弛处打入绝缘板制成的楔子。

此外,还应检查有无因铁芯内局部发热而烧成的蓝色痕迹,应作铁芯发热试验。

检查定子线圈的槽部时,应特别注意线圈的槽口部分。

必须修理松动和变色的槽楔。

同时,还要检查接线盒,清除上面的灰尘,拧紧螺栓,并检查密封程度。

3.8 检查线圈的端部时,必须查绝缘有无损坏和漆膜的状况。

要特别注意端部固定状况,如果发现端部有松弛的地方,应在必要处加上垫铁,或用新的垫块和绑线把端部很好低紧固。

线圈端部绝缘漆膜发生龟裂、脱落,应重新加强绝缘。

3.9 在抽出转子以后,与盖好端盖以前,必须对定子进行仔细检查,特别注意电动机内有没有留下杂物。

检查前后,必须用摇表测定线圈的绝缘电阻。

3.10 转子检修3.10.1用压缩空气将转子吹净。

3.10.2检查线圈、引线棒和接头焊接情况。

3.10.3检查并处理已松弛和损坏的楔条。

3.10.4检查风扇本身及其固定状况。

3.10.5检查滑环状况。

滑环表面不平滑状况超过0.5毫米,且在运动中发生火花者,应进行旋磨。

车旋时,就尽量少旋去金属;车旋后须磨光,以消除车刀痕迹;磨光后用0#细砂纸打出金属光泽。

3.10.6检查转子线圈与绑线的绝缘状况,必要时应加强绝缘。

3.10.7测定轴承座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

3.11 电刷与滑环面应吻合。

刷子与刷握间应有0.1~0.2毫米的间隙。

电刷的铜辫与刷架应连接良好。

各刷握下部边缘与滑环距离,应为2~3毫米。

电刷在滑环上的压力,应调整到不发生火花的最低压力,一般为0.02~0.03Mpa;各刷子的压力不得相差10%。

刷架与横杆应坚固,绝缘衬管、绝缘垫及滑环间应无污垢,不破损。

刷架绝缘电阻应在100兆欧以上。

3.12 局部或全部更换线圈的及受潮的电动机,应进行干燥。

长期不用的电动机,应该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进而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电动机是否需要干燥。

3.13 干燥电动机的方法如下:3.13.1外部加热法:可采用热空气吹拂,白炽灯或红外线干燥。

3.13.2短路干燥法3.13.33.13.4直流干燥法:3.13.5定子铁损法3.14 用短路干燥法、混合干燥法或直流干燥时,线圈和最高允许温度,按电阻法测量:A级绝缘不得超过90℃,E级绝缘不得超过100℃,B级绝缘不得超过110℃,如按温度计法测量:A级绝缘不得超过70℃,E级绝缘不得超过80℃,B级绝缘不得超过90℃;用外部加热法干燥时,电动机离热源最近部分,温度(用温度计测量)最高不得超过100℃.3.15 进行干燥时,最好多用些温度计来测量,这些温度计须分布在线圈和铁芯的几个地方,当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升高后,在2~3 小时内稳定不变时,即可停止干燥。

3.16 油明显落水的电动机,为了避免线圈击穿,不得用短路干燥法。

3.17 干燥应记录温度、绝缘电阻及干燥用的电流。

3.18 电动机分解后,拆下轴承,用煤油或汽油洗净。

测定轴承的间隙超过允许值时,应更换滚动轴承,或重新浇铸轴瓦。

3.19 滚动轴承的允许间隙见表1:表13.20滑动轴承的允许间隙见表2:表23.21滑动轴承的轴承盖、轴承放油门及轴头都应严密,否则就会向外甩油。

电动机运行时,油面上不许形成大量泡沫。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带油环转速太快或油面过低。

3.22防止油落到线圈上的措施3.22.1轴承间隙按前表规定调整。

3.22.2轴封与轴的间隙,不超过0.1~0.15mm。

3.22.3轴承组装严密,以免漏入空气,运行中不应打开轴承端盖。

3.22.4检查油标,油面应经常稍低于轴承油槽的边缘。

3.22.5运行中给轴承加油时,不准将油漏到轴承表面或基础上。

3.22.6油粘度应合适,粘度过小时甩沐珠主要原因之一。

3.22.7为了抵消风扇抽力引起轴瓦甩油,可利用管子将高压区的空气引入轴承,使轴承的环状密封室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借以防止油甩入线圈。

3.23 滚动轴承应符合下列要求3.23.1间隙符合允许值,无松动。

3.23.2滚珠(柱)表面光滑、洁净、无裂纹及无蚀斑。

3.23.3采用制造厂规定的润滑脂。

如无规定时,润滑脂应根据电动机的工作性能加以选择。

3.23.4高速轴承加入润滑脂的量。

应为内部空间的1/2,一般的轴承为2/3。

同一轴承内,不得加入两种不同的润滑脂。

3.24 检修电动机时,应对空气导管和风门都进行检查,并消除泄漏的地方。

必要时,空气导管应重新涂漆。

空气过滤器上的积灰和污垢,应加以清除。

3.25 在检修冷却系统时,必须同时检查测温、风扇及其他附属装置。

4配电装置的检修4.1配电装置应按下列期限进行大修(内部检查)4.1.1断路器和它的传动机构,配电用者,每三年至少一次;控制用者,每年至少一次(启动频繁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大修次数)。

事故跳闸后,应进行检查。

4.1.2空气开关和它的操作机构,每年至少一次。

4.1.3隔离开关和它的操作机构,每两年至少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