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网络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影响

浅谈网络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影响

浅谈网络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影响
资中县新桥中学钟义网络,在21世纪异军突起,通过网络,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可以说,网络的出现,对中学生来说,是有利也有弊.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信息具有及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使用时又具有匿名性;再加上青少年心理具有不成熟、不愿承担责任、又好新鲜、追求刺激、自由时髦的特征。

所以上网成为青少年学生最为时尚、最合口味的学习娱乐休闲方式。

但很多青少年因此而荒废学业,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因此,我们在分享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网络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传统的道德观念,失去道德价值观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良莠并存的信息对于自制力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学生而言,其影响尤为显著。

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言行不直接受道德和纪律法制的约束,很多人容易形成自由放荡、言不符实、崇尚虚无的品性,失去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网络社会问题日渐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

当前青少年学生还没有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因为网上的道德价值观的失范会影响中学生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的出现对德育教育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网络世界中,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与现实社会有很大不同,人将摆脱了诸如校园角色、现实角色等现实中制约人们的道德环境,而在超地域的范围内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这意味着,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及其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

但我们不能为了维护传统道德而拒斥网络世界闯入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不能听任网络世界的道德无序状态,或消极等待其自发的道德机制的形成,因为它将由于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密切联系而导致现实道德失范。

如何在网络世界中引入传统道德的优秀成果和富有成效的运行机制?如何在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文明的促进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如何协调既有道德与网络道德之间的关系,使之整体发展为信息社会更高水平的道德?这些均是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网络的出现对学生交往产生的很大的影响
聊天室内,你可以毫不负责地说三道四,指点江山。

每个上网者既可以接受信息,又能制造信息,既相互沟通,又相互感染;而构成大家广泛参与前提,就是在网络交互性中沟通双方的主体资格平等。

由此导致个体的心声可以纵情张扬而不用担心“无人喝彩”。

有些中
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时候,有些中学生有在网上搞“网恋”的现象,有些看黄色网页,但这在学校是不允许的。

在网络所构建的这样一个平台上,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极大地调动和刺激起来,并将使其认知方式与情感评价产生连贯性的感染。

这对我们德育传统的单向的教育方法的冲撞是最为突出的。

所以,中学德育以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挑战。

五、网络的出现对我们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
网络是创新的产物,其创新的形式,使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知过程。

然而,与青少年学生的内在需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某些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素质等关键环节上,自身改革的速度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与此同时,网络当然也带给青少年巨大而无形的积极因素:首先是它的信息化特征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

它使青少年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

青少年经常访问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它打破了年龄界线,为青少年形成交往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