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个行业潜规则

各个行业潜规则

1、【真人秀曝空乘界“潜规则”交10万手续费才上机】2011年1月9日,天津卫视打造的全国首个职场真人秀再爆猛料,应聘者楚婷婷空乘专业毕业,她在毕业以后到航空公司去面试,但只有支付给公司一定的“手续费”,自己才有可能上机,这笔手续费达到了10万之巨,不同的航空公司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费用也是不尽相同。

当被问及收取费用的是航空公司还是职业中介的时候,楚婷婷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事实上,小楚很有可能遇到了骗子。

在招聘或者是考场上,这样的情况很多,有不少人打着大公司、名校的旗号去到处招摇撞骗,收取价格不菲的费用。

2、【动辄就打5折服装标价虚高是行业“潜规则”】“220元换500元”、“每200元减100元”……对此,福州服装业内人士曝料,由于成本不同,不少品牌服装在福州市区比八县(市)原价会贵10%~15%;而商场内的衣服原价,则会比专卖店高上30%左右。

杂牌服装,同款衣服价格不一不奇怪;可品牌服装吊牌价也会不一样吗?曾为三彩服饰加盟商的金女士向记者透露,由于省会城市与地级市、县级市的房租、人工等服装经营成本不同,为此,厂家会允许加盟商对同一款衣服的原价有10%~15%的价格浮动。

比如该品牌同一款大衣,在福州标价在810元,在宁德以及武夷山等地,就有可能只标到700元左右。

“同一款式,不仅不同区域标价会有高低,在福州市区,同一品牌服饰在专卖店和商场价格也会有差别。

”这已是服装业的“潜规则”。

3、【记者揭超市鸡蛋潜规则:包装日期非生产日期】刚买回一星期的超市新鲜鸡蛋,竟然臭了,蛋黄也散了,这是什么原因?昨天,市民许先生把自己的遭遇公布到网络论坛,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吃到“新鲜臭蛋”的市民还真不少。

记者随后调查采访竟然发现了一个超市售卖鸡蛋的潜规则:包装日期比产蛋日期晚10天!4、【西安硫磺熏姜成行业潜规则硫磺姜占60%份额】2010年10月,媒体曝光西安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个别商户用硫磺熏制生姜,而这种熏过的生姜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

随后,记者对西安市的几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批发市场普遍存在加工或销售“硫磺生姜”,用硫磺给“生姜美容”已成了生姜行业内的“潜规则”。

5、【“水泥纸箱”装水果成潜规则】在装苹果的纸箱里装水泥充重量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使用“水泥纸箱”装水果,已成水果批发行业的“潜规则”。

记者前往现场探访,一箱苹果110元最后有19.1元花在“水泥箱”上。

一名水果店老板表示,虽然很无奈但是也没办法。

“果农提高了收购价格,我们再涨价,下级批发商接受不了,生意不好做,只能在包装上动手脚,其实就是赚个纸箱钱。

”6、【副市长辞职曝官场潜规则:领导签字横竖有别】2010年,姜宗福41岁,曾经挂职担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2010年1月和4月两次在网上实名发帖,炮轰张艺谋“印象”系列演出和高房价,由此成为网络名人。

不过,身在官场的他也因此惹来麻烦,当地主要领导甚至到组织部门推动他离开临湘。

2010年5月初,姜宗福离开临湘,就任岳阳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

没有了副市长的光环,姜宗福也没有了专车待遇,需要挤公交车上下班。

不过,他说自己确实不适合官场,尽管官场的生存之道其实不难“融入”。

他表示,懂得潜规则,也憎恨潜规则。

潜规则涉及到方方面面。

姜宗福举例子:比如领导签字。

如果字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点的是一个空心句号,百分之百办不成,拿领导的话说是“签了字也是空的”。

字怎么签?原来是早有约定的。

7、【灌香肠短斤少两记者暗访遇潜规则】“我买了8斤猪肉去灌肠,结果加上调料,出来的肠竟然才七斤半!”2011年1月8日,居民刘女士说,她前天下午买了8斤猪肉,交给市场上一家肉店加工灌肠。

刘女士随后到朋友店里聊天,朋友提醒她灌肠时小心被“短斤少两”,“绞肉机里还能藏不少肉”。

刘女士一称,果然灌肠只有七斤半。

随后记者暗访,猪肉店老板道出了其中猫腻:“灌肠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肉留在机器里,等你走了后他就拿出来放着,攒多了再做成香肠自己卖。

”这名店主告诉记者,不少灌香肠的摊点都这样。

8、【鱼贩争夺黄海鱼虾蟹青岛渔船遭遇送礼潜规则】螃蟹75元/斤,几乎赶上了中秋节时的最高价;鲳鱼80元/斤,比去年足足贵了一倍;黑头鱼20元/斤,价格涨了50%……冬天的海鲜“贵”字当头,然而多数市民并不知道,购买的每斤海鲜里面,除包含渔民人工费上涨、柴油涨价等带来的成本外,还有一部分是为渔民的“送礼费”埋单。

日前记者赴沙子口等渔港调查发现,冬天因海鲜货少价高,捕鱼渔民与收鱼鱼贩间的交易竟存在“潜规则”。

市海洋与渔业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汪洪山说,现在海洋资源日益稀缺,同样的价格,卖方想给谁不想给谁,必然会掺杂着人情与利益因素在其中。

“现在渔业方面,是卖方市场,而不是买方市场。

买方送给卖方一些吃的、喝的、用的等物资,便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友好的贸易关系,这种行为完全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

”汪洪山说,这在南方已完全公开了,南方不少企业每年都给船长几十万的“小费”,为的就是能得到及时的供货。

9、【彩票中大奖捐款渐成潜规则专家:强迫捐款无意义】2010年3月,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

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

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

网友“冰尘”大胆建言:“我们找出买彩票中了奖的彩民,让其捐献25万,挽救一条生命……”如此的“爱心”行为,并没有得到大部分网民的支持。

据相关网络调查,约有7成多的网友对此表示质疑,他们认为“此举如同逼捐,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有两成的网友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是爱心行动,呼吁关注需要帮助的人。

”近年来,在国内彩票市场里,“中大奖就捐钱”似乎已成为一种“潜规则”。

10、【掺白皮成潜规则廉价白皮冒充昂贵红木遭曝光】外表和红木家具无异,但却是披着白皮的所谓红木家具。

红木家具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价格几百元一吨的白皮没有按照红木国家标准去除,反而用来冒充价格万元以上的红木原料,用来加工红木家具,然后通过上色和描画花纹等多道化妆工序,就成了所谓的红木家具。

而这已成为红木家具领域的潜规则。

11、【活鱼值班死鱼下锅追踪:“掉包计”成饭馆卖鱼潜规则】2010年7月28日,北京日报六版以《活鱼“值班”死鱼下锅》为题曝光了“九头鸟”世纪金源店顾客所点活鱼被死鱼掉包的情况,并在随后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追踪调查。

记者发现,经曝光后九头鸟的“值班鱼”已经下岗,而其他不少商家依然在沿用活鱼换死鱼的伎俩。

“掉包计”俨然成了一些见利忘义饭馆卖鱼的潜规则。

12、【掺假达9成树胶冒充蜂胶成潜规则】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

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

但蜂胶产量稀少,被誉为“紫色黄金”。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

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

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河南省长葛市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承认,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

他们正在熬制的的确不是什么天然蜂胶,而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树胶。

原来,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就是在使用“树胶”生产所谓“提纯蜂胶”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添加,用来提高总黄酮含量。

这名负责人所说的“黄酮”,在《蜂胶国家标准》中统称为“总黄酮”。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

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食中摄取。

据这名负责人透露,“树胶”里面也含有总黄酮,所以才会被用来冒充蜂胶。

13、【“染色橙”抢滩市场水果“美容”成潜规则】外表诱人、颜色异常鲜艳的脐橙、皇帝柑、橘子,有可能是经过染色剂加工过的。

知道了这个事实,难免会让人吓一跳。

记者走访福州多家水果市场发现,“水果美容”已经成了水果行业的“潜规则”,很多批发商说,其实这些被上色的水果,大多的本身色相都不太好,而且也不太新鲜,像染色橙为例,原本批发价最多只有每斤1.8元,经过染色之后可以卖到2.5元/斤,而且染色的成本也非常低,每斤只要1毛5到2毛钱就可以了。

14、【低门槛致中介暗藏猫腻“房源共享”成潜规则】中介不能直接炒房或当二房东、经手的交易要签上个人名字、有义务告知政策变化……2010年11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住建部已就《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进行讨论。

《办法》涉及房地产经纪人员、机构以及相关活动,将对阴阳合同、中介的备案管理等问题提出具体监管处罚措施。

记者为此走访南宁市场发现,过低的门槛使房产中介暗藏不少“猫腻”。

提供虚假信息、房源共享、签阴阳合同、哄抬价格……这些现象都是目前房产中介普遍存在的问题南宁一家房产中介的置业顾问王女士称房源共享是“常事”,因为中介的业务员不可能每天都往外跑找房源,所以他们只能“串生意”,谁不串生意就会被孤立,很难生存下去。

15、【蔬菜“注水”成潜规则46斤菠菜有13斤是冰水】2010年1月,从批发市场花80元买回的一袋菠菜里,郑先生掏出了10瓶冰水。

经称重,整袋菜共重46斤,其中冰水就有13斤。

也就是说,批发商宣称1.7元/斤的菠菜,实价为2.42元/斤。

多位摊贩表示,批发外省运来的蔬菜时,他们多让批发商给个蔬菜净重的实价。

“新密一斤菠菜批一块七,太便宜了,现在批发价也得两块多一斤。

他们是用低价吸引小商贩批发,实际赚的是冰水钱。

”居民抱怨,菜价高,估计这冰水占了不少原因。

郑先生说:“摊贩为了减少损失,就得把菜价抬高,损失就转嫁给了消费者。

”16、【“学生操刀、导师署名”成潜规则导师辩称“被署名”】《院士抨击部分导师沽名钓誉》报道刊发后,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部分导师也感到很“委屈”。

“现在,导师被当成‘招牌’而被学生署名的情况很普遍。

”沪上某名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林教授要为导师“正名”,他告诉记者,部分高校有规定,学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2篇论文才能毕业,而现在发表论文的竞争很激烈,一些学生甚至等待两年都未发表过一篇论文。

林教授坦言,学生署名一般都把导师放第二作者,自己是第一作者,只有这样,这篇论文发表才“有效”。

“但实际上,导师名字放在学生后,并非以第一作者的形式出现,对自己而言并无实际好处,因为评职称等只看第一作者署名论文。

‘被署名’反而要承担很大风险。

”林教授说,尤其是现在“把关”又很难,万一论文出了一点事,自己的名声也毁于一旦。

17、【名校招办老师揭秘高校招生“潜规则”】2010年4月,中央音乐学院一位70多岁梁姓博士生导师主动到学校纪检部门坦白,承认自己与一名邹姓女学生发生肉体关系并收受贿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