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饲料配方设计动科一、划分生长阶段后备母猪:后备母猪指满6月龄,经选育合格进入配种群且未参加配种的小母猪。
后备母猪配种前在配种妊娠舍适应饲养30~45天,至7月龄以上体重达到110~125KG以上时转入配种区参加配种。
后备期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形体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小于6月龄的母猪,选择大猪料(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膨化料)1∶1配合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
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空怀料1∶1配合青饲料。
此阶段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籽饼、菜籽饼及霉变饲料。
适当限料饲喂,以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
一般都是用哺乳料来代替,一般后备母猪料里需要添加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生物素等等,来提高后备的发情配种率,和预防母猪蹄裂。
二、选择合适饲养标准:20-30kg后备母猪营养需求量(每千克饲粮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消化能含量(Mcal/kg)3赖氨酸(%)0.88粗纤维(%)精氨酸(%)0.2粗蛋白(%)16组氨酸(%)0.22粗脂肪(%)异亮氨酸(%)0.49钙(%)0.62亮氨酸(%)0.84总磷(%)0.53蛋氨酸+胱氨酸(%)0.44盐分(%)0.58苏氨酸(%)0.53水分(%) 13色氨酸(%) 0.13缬氨酸(%) 0.59选择来源:《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动物营养参数与饲养标准》(张宏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5)选择依据:1.饲养标准中对后备母猪的粗纤维、粗脂肪、水分、精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没有规定。
顾查阅文献,依据其为标准。
三、选择原料限量标准及其依据依据:(一)1. 注意原料的种类和数量原料种类应多样化,以利发挥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作用。
常用猪饲料的比例为谷物类占50%-70%,糠麸类占10%-20%,豆饼豆粕占15%-20%,有毒性的饼(粕)及菜籽饼应小于10%,种猪不宜使用,由于这里是后备母猪因此不采用,动物蛋白饲料占3%-7%,叶粉、草粉应小于5%,骨粉占2%-2.5%,食盐要小于0.5%,啤酒糟粗纤维含量较多,最多只能用15%左右。
石粉贝壳粉应小于4|%2.注意饲料的特性要掌握原料的有关特性,如适口性,饲料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以及饲料的污染、有误霉变的情况,适口性差、含有毒素的原谅用量应有所限制,严重污染的,霉变原料不宜选用。
3.注意原料体积为了确保住能够吃进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所选原料的体积必须与猪消化道容积相适应,如果体积过大,猪一天所需的饲料粮吃不完,从而造成营养物质的不能满足需要,还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若体积过小,虽然营养物质得到满足,但是猪没有饱腹感,表现烦躁不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4.重视经济原则(王桂兰,怎样合理选择猪的饲料原料,2011)(二)此时的后备母猪消化能力逐渐增强,骨骼和肌肉生长很快,所以在饲养上除了增加青、粗饲料的饲喂量外,也应注意思维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否则在这一阶段容易养成僵猪。
在饲料中,蛋白质喂量应占18%-20%,钙占0.65%,磷占0.5%,钙和磷比例为1.3:1,食盐应占0.5%。
(袁全森,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2001)(三)后备期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形体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小于6月龄的母猪,选择大猪料(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膨化料)1∶1配合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
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空怀料1∶1配合青饲料。
此阶段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籽饼、菜籽饼及霉变饲料。
适当限料饲喂,以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
一般都是用哺乳料来代替,一般后备母猪料里需要添加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生物素等等,来提高后备的发情配种率,和预防母猪蹄裂。
一、玉米的营养特点(1)能量高,ME(猪)14.27MJ/㎏。
NFN含量高(74%~80%),且主要是淀粉,CF少,2.0%,消化率高(2)CP含量低,7.2%~8.9%且品质差,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含量低。
(3)含有较高脂肪(3.5%-4.5%),亚油酸含量在2%左右,是谷物类饲料最高者,若玉米占日粮50%的比例,可满足畜禽亚油酸的需要量;(4)黄玉米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也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B组维生素中除硫胺素含量丰富外,其他维生素含量很低。
不含维生素D;(5)钙含量低,磷含量虽然高,大部分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对猪利用率低。
使用注意事项:(1)饲喂前要粉碎,但不易久贮,1周内喂完为好。
(2)禁止饲喂霉变玉米,注意去毒(黄曲霉毒素(<0.02㎎/㎏)和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作用,赤霉烯酮可使卵巢病变,抑制发情,减少产仔数,初产母猪流产,公猪性欲降低)。
现常在配合料中加脱霉剂。
(6)不宜过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过肥,出现软脂。
一般用量60%左右。
二、小麦的营养特点(1)小麦比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如果替代可以提高配方的蛋白水平。
(2)小麦的总磷含量高(小麦0.41%,玉米0.27%),小麦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配方的总磷水平。
另外,玉米中叶黄素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
(3)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配方中可大量使用。
而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很高,其中主要是木聚糖。
木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畜禽对淀粉的消化。
非淀粉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能减少消化液和食糜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
非淀粉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
而畜禽的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的复合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
(4)小麦非淀粉性多糖含量较高,其影响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非淀粉性多糖会造成小肠内容物的高黏度,使食糜流动性降低,妨碍食糜内糖、氨基酸和其他养分向肠膜运动,养分消化吸收降低;第二,非淀粉性多糖在肠道内蓄积,为肠道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条件;第三,可通过水分、蛋白质、电解质的内源性分泌改变消化道的功能,导致消化器官增大、消化液分泌增加,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目前有专用的小麦酶制剂(如β-葡聚糖酶),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5)对猪的适口性特别好,宜制成颗粒。
三、麦麸的营养特点(1)、粗蛋白质含量高(12.5%~17%),这一数值比整粒小麦含量还高,而且质量较好。
与玉米和小麦籽粒相比,小麦麸的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其中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0.67%)较高;(2)、粗纤维含量高。
由于小麦种皮中粗纤维含量较高,使麦麸中粗纤维的含量也较高(8.5%~12%),这对麦麸的能量价值稍有影响(可消化能:牛12.916 MJ/b,猪11.161 MJ/h)。
有效能值较低,可用来调节饲料的养分浓度;(3)、脂肪含量约4% 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氧化酸败;(4)、维生素B 族及VE 含量高,B1 含量达8.9mg/kg ,B2 达 3.5mg/kg ,这足以满足生长育肥猪的需要。
但V A 、VD 含量少;(5)、矿物质含量丰富,但钙(Ca 0.13%) 磷(P 1.18%) 比例极不平衡,钙:磷比为 1 :8 以上,磷多属植酸磷,约占75% ,但含植酸酶,因此用这些饲料时要注意补钙;(6)、小麦麸的质地疏松,含有适量的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可防止便秘。
四、豆粕的营养特点大豆饼粕在所有饼粕类蛋白质饲料中公认质量最好。
蛋白质含量40%-50%,赖氨酸含量2.45%-2.70%,赖氨酸含量是所有饼、粕类饲料中最高者,但蛋氨酸含量少,适口性好;粗纤维5%左右,能值较高;富含烟酸与核黄素,胡萝卜素与维生素D含量少;钙不足。
1.对于猪饲料,主要用于膨化大豆,膨化的优点主要有:(1)饲料淀粉的糊化程度比例粒更高,可破坏和欹化纤维结构的细胞壁,使蛋白质变性,脂肪稳定,而且脂肪可从粒料内部渗透到表面,使饲料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因此,经膨化处理的饲料更容易消化吸收。
(2)膨化的高温处理几乎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从而减少饲料对消化道的感染。
2、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甲状腺肿因子,NSP(棉三糖、水苏四糖),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因而应相应的加入各种酶类在怀孕末期及泌乳期添加全脂大豆可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在成长期饲料内配合较多的全脂大豆,有利于猪的成长。
肥育期的膨化大豆添加量应视对屠体品质的要求而定。
通常,屠宰前三个星期全大豆的添加量不可超过5%。
全脂大豆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依膨化大豆的价格而定,最高可添加30%五鱼粉的营养特点鱼粉是全鱼或鱼类食品加工后所剩的下脚料为原料,经过干燥、脱脂、粉碎或者经蒸煮、压榨、干燥、粉碎而制成。
因原料不同其营养价值有很大差别。
秘鲁、智利进口鱼粉蛋白质62%-65%,且品质好,含硫氨基酸2.5%,赖氨酸4.9%;脂肪含量不超过8%;维生素A、D 和B族维生素多,特别是维生素B12含量高;矿物质量多质优,钙4.0%,磷2.85%。
食盐含量低于4%;还含有未知生长因子。
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优质鱼粉:金黄色,鱼松状,芳香鱼腥味,不带霉变味、焦味(2)用量:2-8%,不超过10%,最好控制在0-3%(3)避免食盐中毒(4)为高不饱和脂肪酸,易酸败,久贮不用或少用,易引起幼猪腹泻;同时生长育肥猪后期不用或少用,会产生软脂,屠宰前1月停喂,以防肉质出现异味。
(5)适口性好,有丰富的粗蛋白,各种氨基酸和钙磷的含量也很高。
六肉骨粉的营养特点因原料组成和肉、骨的比例不同,肉骨粉的质量差异较大,肉骨粉的营养成分因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原料没有骨骼组织,则肉骨粉实际是肉粉,肉骨粉中经常混杂有蹄角粉、皮毛粉、肠胃内容物。
由于这部分物质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比纯肉粉低,因此,肉骨粉的营养价值随着这部分物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肉骨粉一般含有一定量的骨粉,骨粉作为动物的钙磷来源,但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很低,因此,肉骨粉中骨粉的比例增加时,肉骨粉的营养价值降低。
(1).粗蛋白质蛋白质含量随原料的不同差异较大,平均为40%~50%,某些含骨量高的肉骨粉只有35%左右。
粗蛋白质主要来自磷脂(脑磷脂、卵磷脂等)、无机氮(尿素、肌酸等)、角质蛋白(角、蹄、毛等)、结缔组织蛋白(胶原、骨胶等)、肌肉组织蛋白等。
蛋白质品质仅次于鱼粉,也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通常肉粉、肉骨粉中的结缔组织蛋白较多,其氨基酸主要为脯氨酸、羟脯氨酸和甘氨酸,因此氨基酸组成不佳,除赖氨酸含量中等(约2.5%)外,蛋氨酸(3%~6%)和色氨酸(低于0.5%)含量低,有的产品会因过度加热而无法吸收。
(2).有效能值肉粉和肉骨粉的能量主要来自蛋白质和脂肪(8%~18%),而这两种成分的含量与品质受原料种类和加工工艺影响大,故能量含量变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