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PPT[1]
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PPT[1]
三.隔离时限
隔离至发病后7天。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针尖样皮疹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巴氏线
皮肤充血潮红
压之褪色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草莓舌
杨梅舌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手足口病
一、概念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 传染病, 以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A组16 型多见,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口腔疱疹及 手、足等部位的皮疹。 个别重症患者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 脑膜脑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 EV71感染较CoxA16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晨检质量(手电筒、严格每人每日) 注意消毒的有效性(浓度、时间) 患病后的隔离 (患儿隔离14天、班级停课期限为10天) 患病期间监测病情,及时发现疑似重症 健康教育与宣传是关键 加强与疾控部门的信息沟通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国家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要求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 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 播。
青春期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 ,女性可并发卵巢炎。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还 可并发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 等。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 发病后5天或更长的时间内排出病毒。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 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 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三、隔离时限 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
2012年流腮疫情形势 •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全区流腮共出现2个发病高峰, 分别为2012年5-7月及11月-2013年1月;由于7-8月暑期放 假,不容易造成学校托幼机构内的传播,发病曲线下降明 显,但9月开学后发病又呈明显上升趋势 。
图一:龙泉驿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流腮发病趋势 50 40 30 20 10 0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流行病学特点 排毒特点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病 后数周,患者仍可自粪便中排出病毒。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播途径
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 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易感性及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 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对同种病毒可获得免疫 力。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 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 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 可反复患 此病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 症状体征:以口腔炎(口腔黏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 疹),同时手部、足部、皮肤出现斑、丘诊,并很快 转米粒大小疱疹。可伴有低热,咳嗽、流涕、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病程:7-10天左右,一般症状较轻,常可自愈,亦可 出现肺炎等合并症。特别是EV 71除可引起手足口病外, 还可引起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 痹、肺水肿等多种严重疾病。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
肠道病毒引起,只是表现的部位 不同或感染的病毒类型不同而 已。 • 由于个体差异,即使感染同一种 肠道病毒,临床表现也可能不 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 疱疹性咽峡炎本身就有较强的传 染性,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感染。
在本单位有手足口病病例时,建议对“疱疹性咽峡炎” 患儿同样进行隔离14天的处置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风
疹
一、临床症状 典型的风疹:主要表现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 炎,病程短。 潜伏期10-23天; 皮疹顺序:发热1-2日后出疹,1日内波及全身,经2-5 日消退,退疹后不留色素沉着;皮疹先见于面部,手掌 足底无疹; 皮疹特点:呈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直径约2mm,浅红、 稍隆起,大小相近,面部及四肢皮疹有时呈融合状; 其他特征症状:常伴有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结膜轻度红肿、咳嗽、流涕; 二、隔离时限 病人隔离至疹后5天
需要强调
使儿童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能减少许多肠道传染病的 发病 其中养成一个良好的
勤洗手的好习惯是关键
——要求儿童每日接受完晨检后在进入教室开始玩耍前要进 行一次洗手; ——吃东西前及如厕以后一定要及时洗手; ——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 洗手; ——尽量不要和患病同伴一起玩耍,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 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要洗手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源: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 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 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眼红,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 烧灼感、畏光、 流泪。 眼睑水肿,睑 、球结膜高度充血。本病屡见结膜 下出血。
发病数(例)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 12 年 1月
9月
时间(月)
20 13 年 1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接种对象:4-15岁儿童及青少年,凡患过流行性 腮腺炎或者3年内接种过腮腺炎疫苗(或含腮 腺炎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者不作为本次查漏 补种对象。
关于疫苗对流腮疫苗的预防效果: 2007年、2008年流腮曾在全区一度流行,经2008年下半年 对全区2-12岁学生开展流腮单苗普种及2009年2月对全区 中学生进行流腮单苗普种后,疫情下降明显,2009、2010 及2011年上半年处于散发水平。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 角膜无基质浸润,一般无后遗症。 三、隔离期限 眼部症状完全消失,约1-2周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膜充血出血明显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班级日常晨检重点
发热
观察、触诊、询问
皮疹、上呼吸道症状、腹 泻症状、精神状态、皮肤 颜色异常
• 一旦发现某一班级一天内出现重症或死亡 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 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 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 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 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关于停课的建议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不是一个病呢? 就这个普遍性概念的问题,做以下解答: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猩红热
二.临床症状
临床特点——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 疹退脱皮。 潜伏期:一般为2—7天。 皮疹特点:典型皮疹为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 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其他特征症状: “巴氏线”、 “口周苍白圈”、“草 莓舌”、“杨梅舌”。
势 100
发病数(例)
80 60 40 2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水
痘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10-24d,一般14-16d。出疹顺序:皮疹 首发于头皮、脸或躯干,逐渐延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和“四世同堂”。 皮疹特点:疱疹位置表浅,直径为3-5mm,壁薄易 破,形似露水滴,周围绕以红晕。疱疹于l-2d内枯干、 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起 : • 1、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的 2、4、5、7、9、10、16 型等,B组的 1、2、3、4、5 型等;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 埃可病毒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 2、疱疹性咽峡炎—— 最常见的为柯萨奇A组9型病毒【CVA9】 ,其它柯萨奇 A组病毒(1、2、3、4、5、6、8、10及22),某些型柯 萨奇B组病毒 埃可病毒9、16、17型也偶有发现。 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口腔
口部疱疹可迅速溃破,并融合成片。(疼痛 明显)----建议晨检时使用电筒!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手
斑、丘诊,或疱疹。不易溃破,很快结痂。 (不痒、不痛)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足
斑、丘诊,或疱疹。不易溃破,很快结痂。 (不痒、不痛)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一、概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 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为肠道病毒70型 (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A24v) 引起。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每于夏秋季节流行,自 然病程短。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去年冬季以来,全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呈上升 趋势,部分中小学校相继发生腮腺炎疫情,严 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 流腮或含流腮成分的疫苗保护率约3年,3年后 机体抗体低度下降,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保 护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