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瓜制种技术

黄瓜制种技术

黄瓜制种技术
一、黄瓜杂交一代种子的质量标准
纯度大于95%,发芽率大于86%,含水量低于8%,净度为99%,而且色泽纯正。

二、黄瓜杂交种的繁育
黄瓜杂交制种对繁种技术、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基地应选择组织严密,有一定种子生产经验,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及单位。

同时要求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便利,交通方便的地区。

为确保繁种计划的落实,各繁种单位,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繁种队伍,确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确保各项繁种技术的实施,以保证种子质量。

三、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一)育苗前的准备
繁种前一年秋、冬季,根据繁种面积,准备好充足的生产资料。

一般每亩需基肥5~10方,纱网900~1000平方米、直径8cm左右的支柱50根、2m左右架材5500根、12号铁丝25斤左右。

(二)早春黄瓜网室繁种多采用阳畦(冷床)育苗为防止播种及定植时出现混乱,要求每户做两个阳畦。

阳畦应做成座北朝南的槽子畦,长度不超过10米,宽度不超过2.5米。

每亩地一般用阳畦40平方米,并要求在3月中旬建成。

(三)播种及苗期管理
1、播种期的确定:在春季露地定植后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量早播,同时要根据不同杂交组合的父母本熟性适当调节播种期。

在我旗,播种期一般确定在4月中下旬。

播种前两天阳畦要浇一次透水,宜大不宜小,待阳畦内的水渗下去后,用薄膜扣畦升温。

对保水能力较差的土壤,在播种前一天再浇一水。

播种时放种子的小盘中加点水。

防止芽干。

不能用手摄芽点种,要用竹镊子。

一个营养方中放一个发芽的种子。

播种方向以种子平放胚尖向下最好。

随播种随覆土,覆土的厚度以1.5cm为宜,覆土过厚种子出土困难,过薄容易带帽出土。

2、早春黄瓜育苗时气温、地温都还比较低,播种前浇足一次透水后,一般苗期不再浇水,苗期以温度管理为主。

从播种到出苗这段时间,白天可以掌握在30℃左右,夜间20℃以上,如果夜间温度低可以加盖草苫。

出苗至第一片真叶期,通过放风和关风调节阳畦内温度。

白天掌握在25℃左右,夜间在15℃左右,随第一片真叶的生长,要拉大昼夜温差,白天在30℃左右,夜间最低可以到13℃,短时10℃的低温也不会对苗子造成伤害。

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三叶一心这一时期,要逐步加强放风,白天的温度也要降低一些,以25~27℃为宜,夜间仍然维持较低的温度,以13~15℃为宜。

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晚上可以适当放夜风,在定植前一周,要逐步撒去薄膜,对秧苗进行耐低温锻炼,但应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以防止晚霜的危害。

定植前两天在阳畦内喷一次百菌清或乙磷铝。

(四)定植
1、整地作畦与扣纱网将施肥深翻后的土地,耙平做成畦高15厘米左右,畦面宽70厘米,行宽50厘米,使用90厘米幅宽,0.005毫米的地膜,作成大垄80厘米,小垄50厘米的畦子。

实际操作时每1.3米作一个高畦。

作完畦后撒入拌好的毒谷防地下害虫,覆地膜,再栽柱子扣纱网准备定植,为节省用料,纱网搭建面积在1~1.5亩,尽量方正。

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用常温水浸泡8小时,
浸种时把秕粒种子漂洗出去,播种量母本0.5斤/亩,父本0.1斤/亩。

待膜下土壤湿润,地温已经上升后,打孔,座水点种,每穴两粒种子,覆土厚度在2厘米为宜,压实。

母本株距18-20厘米,亩保苗5000--5500株。

父本株距10厘米,亩用苗1000株左右,按种植面积1:9的比例把父本种在地的一头(把剩余种子种在地一头,用于补苗)。

亩用柱40根,12号铅丝15公斤。

2、定植后叶面喷施一次瓢甲净进行防治黑绒金龟子和蒙古灰象甲,立即浇水,水量不宜过大,灌满定植沟即可。

繁种要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最好是前荐没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

一般在头年冬前翻耕,转年土壤解冻后施肥翻地。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方,如果有机肥不足再加50斤二铵或复合肥,深翻。

再在畦面中间开沟亩施0.5吨鸡粪精,加100斤/亩复合肥,或加硫酸钾30斤+二铵70斤。

2、定植期的确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气候特点具体确定。

我旗一般在5月底6月初,10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选在寒流刚过,晴天无风的天气定植。

(五)定植后的管理
1、水肥管理:浇水一般掌握前期浇水量要小,浇水次数要少,后期浇水量要大,浇水次数要多,前期应在晴天上午浇水,后期应在下午或傍晚浇水。

定植4~5天后,浇一次缓苗水,浇水后待地表稍干,应即中耕,中耕深度,近根处浅,远根处深。

中耕2次后进行培土。

此后应适当控制浇水,当第一条瓜授粉座住长到10cm后,恢复浇水。

这时气温还较低,植株需水量还不大,一般6~7天浇一水,到中后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植株需水量的增大,2~3天就要浇一水,6—7天施一次肥。

根据黄瓜生长过程中对把料的需要,前期以磷酸二铵、磷钾复合肥或有机肥为主,每次施入量,为每亩15-20公斤。

天气转热后,以施速效化肥为主,每次每亩施硫酸铵或尿素10-15公斤,一般2次清水追施一次肥料。

第二条瓜长成商品瓜时,每亩按20-25公斤增施一次磷酸二铵,后期应进行1-2次的叶面喷肥。

2、插架、绑蔓与整枝春季风大,常会使幼苗受风害,因此,在浇缓苗水并中耕2次后,及时插架。

为了防止生长后期倒架,一定要插成花架,然后进行绑蔓,当植株长到6-7片叶时绑第一次蔓,以后每3-4节绑一次,并随手将卷须掐掉。

在绑前3次蔓时,应近可能使各植株的生长点(龙头)调整到同一高度,防止植株间的相互影响。

绑蔓时还应该注意,一定要绑在瓜的下方。

侧枝在繁种时一般不要,应及时打掉。

一般情况下,当第三条瓜座住并长到20cm后,在瓜的上方留3-4片叶摘心,对于植株生长旺盛,营养供应充足的植株也可以留4-5条瓜后摘心。

生长后基期植株下部老叶及病叶应及时摘掉,有利通风透光和减轻病害及养分的消耗。

(六)制种技术
1、制种时期: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特点,选择晴天多,阴雨天少,气温为20~28℃的季节制种,特别应注意避开当地的雨季。

在5月初播种,6月上旬定植,授粉时间控制到7月上中旬。

2、父母本比例:为确保父本能提供足够的花粉和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根据亲本的不同特点,适当调整播期和父母本比例,一般父本比母本提前4-6天,并且,父本阳畦内夜间的温度应比母本的阳畦内的温度高l~2℃,以促进其雄花的分化。

在不对父本采取化学诱雄的情况下,父母本的比例以l/3-l/5为宜,在对父本采取化学诱雄的情况下,父母本比例应为1/9~1/10。

3、隔离及棚内消毒:网室隔离制种法制种,在植株开花前一周,用孔径为14
目的聚乙烯纱网将父母本全部扣在纱网内,并用敌敌畏等触杀性农药进行清棚。

在整个生育期内网室内要定期进行清棚。

4、根瓜的处理开始授粉后5-7天后,应对授粉后的根瓜进行一次检查,对授粉不良的瓜及时摘除。

5、雄花的采集每天早晨太阳出来后,花内没有水珠时,选择当天开放的父本植株上的雄花及母本植株上的雄花摘下,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容器中,放在阴凉处备用。

6、授粉摘取雄花,在鉴定花药已经开裂后,开始授粉。

授粉时从父本植株上摘取雄花给母本植株上的雌花授粉,母本受粉结束后。

从母本植株上摘取的雄花给父本植株上的雌花授粉。

当天开放的雌花应在当天上午完成授粉。

下雨天不要授粉,气温超过30℃时尽量不要授粉。

7、授粉后植株的管理每条瓜授粉后5—7天后,要进行一次授粉情况的检查,为减少养分损失,及时摘除授粉不良或没有授粉的瓜。

当植株上座住3条瓜后,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还继续授粉。

8、田间去杂在第一条瓜全部长到商品瓜后,根据各个材料生物学特点的不同,逐棚进行一次田间去杂。

9、采种⑴、采种时间:种瓜授粉40天左右,整个瓜全部变黄、变软即成熟。

超过40天,种子在种瓜内发芽,因此种瓜成熟后要及时采收。

⑵、采种方法:父、母本植株上的种瓜要分别采收。

将种瓜摘下,用刀把种瓜纵向切开,将种瓜内的种子挖在非铁制容器中,发酵24——48小时后,用清水将种子漂洗淘净。

⑶、种子的晾晒:种子淘净后,放在阴凉处晾晒,不能放在水泥地或柏油路的阳光下暴晒,以防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晒干后,将种子整理干净。

⑷、种子的保存:待种子含水量达到8%以下后,装在新布袋中,放在阴凉处保存。

要严防保存过程中的机械混杂和虫、鼠危害,经常检查,确保种子质量种子无粘连,色泽纯正,含水量合格。

(七)种子的检验及入库签证
1、取样:在种子收购中,以户为单位,按父、母本及收购次数抽样编号。

样品数量为25克左右,一样两份。

2、田间鉴定:将抽取的样品以村为单位,按编号进行田间鉴定。

种植的每个样品不少于50株,并且详细地画出田间种植的排列图,一式两份,村里保存一份,繁种单位保留一份。

3、室内鉴定:田间鉴定的同时,用另一份样品进行发芽率、含水量、净度和杂交率的室内鉴定。

4、签证:对田间及室内各项种子质量标准鉴定合格种子,签发种子质量标准合格证入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