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露天采矿介绍

露天采矿介绍


三、矿床开拓系统、采场布置、排岩工艺 及排土场位置
• 拉拉落凼矿山开采面最高标高在2190 米,最低标高1890米,选厂标高约在 2034米,开拓系统克服高差达300米左 右,要满足生产需要,将矿石送至选 厂和把废石送至排土场;
• 坑线布置:山坡露天为直进公路,凹陷段为 端部折返接下盘公路。组合台阶参数:台阶 组合高度48--60米,扩帮平台宽度50--70米, 扩帮带宽35米,安全超前距离100--150米, 工作帮坡角27°。采矿作业为正常缓帮工艺, 开段沟位置总体布置在上盘,纵向推进,对 于东部扩帮获得的矿体则横向推进。回采工 作一般由上盘向下盘推进,但南部扩帮见矿 时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由下盘向上盘推进。 设计计算开采损失率为8%,贫化率为10%。 采场内的排水,山坡露天段为地表截洪沟, 凹陷段为1850平硐与斜井相结合的自留排水。
• 汽车运输属于公路开拓的一种,汽车平均运 距小于3公里,公路开拓灵活性大,便于采用 移动坑线开拓,能加速露天矿的新水平准备 有利于强化开采,提高露天矿的生产能力, 汽车运输机动灵活、电铲装载效率高、运输 工作组简单等的优点。 • 在2034米以上为山破露天矿,因为在2034米 以上的矿体埋藏较浅、采掘线直进到个台阶。 以下为凹陷露天,在山坡露天矿部分采用直 进式的开拓布线方式。凹陷露天部分采用折 返式汽车运输。
牙轮钻钻孔:孔径200mm,孔深14.0— 14.5m,填塞高度6m左右,装药高度8-9m, 炸药单耗:0.68—0.7公斤/立方米,一 米孔装药量40公斤左右,一个孔的药量 在320—360公斤左右,底盘抵抗线5— 7m,使用孔内微差400ms, 孔外微差主要有:17ms,25ms,42ms,65ms, 100ms。
• 岩石剥离排土 • 现有4个排土场,在西部和南部标高为 2070米处各设置一排土场,在东部和 北部标高2130米处各设置另一排土场,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现主要用西排 土场。其余三个排土场已经覆土。 • 推土机排弃剥离物工艺 ,用汽车运输 剥离物的矿山采用推土机排弃方式。--收孔---穿孔 (KY200牙轮钻机)---装药---放炮---铲装(电 铲4m³)--运输(汽车贝拉斯42吨,运输岩石 运至排土场,矿石运至选矿矿仓) • 矿山主要采用陡帮剥离缓帮开采方式(结合图 纸描述)。 • 布孔: • 剥离孔距:6---8米,排距6---7米 • 采矿孔距:6---7米,排距5---6米
• 1995年日采选能力已达1300吨。1996年 7月又达到日采选1500吨能力,选厂产出 铜、钴、钼、铁四种合格精矿产品,并 回收金、银、硫等伴生元素。1996年起 由该公司组织拉拉铜矿扩建的前期工作。 1998年生产总规模达到日采选矿石3000 吨。 • 2001年1月,采矿从1500吨/日扩建为 4500吨/日;新建独立的3000吨/日完整 的选矿厂(称二选厂),有1500吨/日选 厂及尾矿输送系统整体保留使用(称一 选厂),最终形成4500吨/日采选规模。
露天采矿开采工艺介绍
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公司
主要内容
• • • • • 一、拉拉铜矿发展简介 二、矿区的基本情况介绍 三、矿床开拓系统简要介绍 四、开采工艺和相关大型设备介绍 五、边坡稳定性分析
• 一、拉拉铜矿发展简介 • 拉拉铜矿在1958年与地勘工作 开展的同时建厂,当时全系土 法开采和“小土群”炼铜。 1960年形成日采选200吨生产 能力。1958—1962年基建投资 1350万元,生产粗铜173.80吨, 1962年停产。
二、矿区的基本情况介绍
• 拉拉落凼矿区隶属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 黎溪镇绿水乡辖区,是西南最大的露天 金属矿山,属火山变质型铜矿。矿区位 于横断山脉中段东侧,总趋势为北高南 低。地貌类型属“受流水侵蚀的山地”。 属亚热带气候,雨季和旱季分明,位于 川滇地震带安宁河强震发生带的南段。
• 拉拉地区的最高山峰的矿区北约5公里 的大营山主峰,海拔2423.1米。与金沙 江右岸云南永仁县的方山隔江谣相对峙。 大营山南坡一般海拔2000~2100米的中 低山丘与溪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 • 矿区主体部分处于哨房梁子南坡,海拔 2030~2050米,是露天采场的出口处。
• 此次设计仍由东露天采场供矿,沿用公路开拓、 汽车运输、陡帮剥离、缓帮开采工艺。生产剥 采比7:1(立方米/立方米)。东露天矿采场 上口标高2224米,场底标高1890米,总采深 334米。2034米标高以上为山坡露天,采深190 米,下部凹陷采深144米,西部边帮1890--2058 米段,坡高168米,边坡角37。33';东部边坡 1890--2154米段,坡高264米,边坡角44。51'; 南边坡1890--2178米段,坡高288米,边坡角44。 45';北部边坡1890--2224米,坡高334米,边 坡角27。04'。生产与剥离台阶高度12米,台 阶坡面角为70--75°。
• 采用一般的连续装药形式。 • 逐孔起爆法。从起爆点开始延期时间开始一次向后逐孔 起爆。爆破后进行爆破质量的检查,爆破质量的检查主 要包括:盲炮,瞎炮,爆堆高度,爆堆宽度,爆堆形状, 爆破块度等。对符合要求的爆破岩石运至西排土场,矿 石运至矿仓。 • 用4m³电铲进行铲装。 • 42吨贝拉斯进行装运。 • 大块处理 • 在拉拉铜矿的边坡维护中,在上部较松软处主要采用放 缓坡度,做防洪沟以防洪截流的方式保护边帮,在下部 稳定岩石临近边坡的块段上进行缩小孔距和排距,减小 装药量,减小爆破震动的方式来保护边坡稳定。
• 山坡露天采用场外、场内排洪沟分段截流方案。凹陷 露天采用平巷加钻孔群方案排水 .
• 谢 谢 大 家!
露天矿最终边帮由以下要素组成
• 1、阶段高度12米; • 2、阶段坡面角65—75度 • 3、清扫平台,安全平台,运输平台。根据本矿石的 实际情况,清扫平台,安全平台,运输平台为10米, 不单独设计清扫安全平台,运输平台兼清扫安全平台。 • 最总边帮,联络道。(结合图纸介绍)
• 提高边坡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 提高边坡稳定性的基本方法有:消坡减载与坡角支墩、 排水疏干、边坡爆坡控制技术、边坡人工加固等。在 我们矿山主要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雨季雨水对 边坡的冲刷,爆破震动的地震破对边坡的影响。
• 采剥工作面的推进方向主要取决于矿体产状,地 形地质条件,运输干线和掘沟位置的布置形式; 拉拉铜矿矿床属于山坡和凹陷混合露天矿床,沿 山坡地形掘单壁沟,向山坡方向推进。 • 工作面布置和推进方向 • 采矿、剥岩工作面的布置形式有三种:①垂直矿 体走向方向布置;②斜交矿体走向方向布置;③ 沿矿体走向方向布置。 • 本矿山工作面主要是沿矿体走向方向布置。
• 1973年重建恢复生产时产出铜、钴精矿。 1975年小露天开始基建,1978年采矿由 坑内转入小露天供矿,同时对选厂进行 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高到日采选300 吨,选矿产出铜、钴、钼精矿。1984年 小露天采场闭坑,随即转入中露天采场 (现生产采场)。1985年形成日采选 500吨能力。1992年再经扩建形成采选 1000吨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