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德医风规范

医德医风规范

医德医风规范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

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

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一、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护人员健康教育职责明确,积极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二、健康教育人员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规范。

三、利用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出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知识,每二个有到少更换一次;为社区居民举办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知识讲座,每月至少一次。

四、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向社区居民发放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健康教育处方及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五、利用病人就诊、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健康教育咨询等各种时机,开展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健康教育服务。

六、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业务学习,认真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康复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矫形器应用与传统康复治疗、推拿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认真询问病史、做好体检、准确了解病人情况,正确进行康复功能评估、康复目标制定以及实施康复训练计划。

3、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治疗室的针、棉球等操作物品均需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方法、手法正规、动作适度,部位准确。

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4、对瘫痪、转诊等不能来院的病人应做好家庭康复工作:(1)对上级医院转至街道卫生计生服务中心的患者,街道卫生计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必须认真了解基本情况进行登记。

(2)家庭康复医生对转诊患者应及时进行随访(电话或上门)
(3)对于须进一步开展康复治疗的转诊患者,医生应根据上级医院的治疗方案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开展相关康复及治疗。

(4)对转诊患者在社区的康复治疗情况应及时交信息资料室归档。

安全管理制度
1、做好治安防范工作,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每年签订一次责任书,职工要做到“三懂三会”
2、从事电工、高压消毒、驾驶员和放射性物质等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上岗证方能上岗。

3、对易燃、易爆、好、剧毒、放射性物质和腐蚀性物品要设专人保管,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防止因管理不当出现意外情况。

4、动用明火需书面申报,取得同意后方可使用,非医疗需要禁用电炉。

5、加强消防器材和设备管理,定期检查,严防丢失损坏,严禁挪用。

保持防火通道通畅,防止堵塞。

6、严禁将个人现金及贵重物品存放在办公室或办公桌(柜)内。

7、各科室下班前应做好安全防范检查,切断水、电、火源,无人时应及时关窗、锁门。

8、贵重仪器、设备要登记造册,专门人员管理。

9、发生治安案件和重大治安纠纷要及时报中心主任、并注意保护现场及做好登记。

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
1、本地户口的孕产妇和寄居本地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均应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2、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保健情况,提供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妇女妊娠12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产前检查次数≥5 次以上,进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实行住院分娩,产后访视≥3次,产后42天健康检查;做好高危孕妇在妊娠20-24 周转往上级医院就诊的工作。

3、通过每次产前检查筛查高危因素,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册登记,并在《孕产妇保健册》上详细记录高危妊娠的发生、转归、结局等情况;根据职责分工,对高危孕产妇及时给予治疗或者转往上级医院就诊。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普及孕产期保健、优生优育等妇幼卫生科普知识。

5、开展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认真及时填写各种台账、报表,做好统计、分析总结和上报工作。

孕产期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孕产期保健各项工作;开展全天候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认真参加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营养咨询、医学指导等工作,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

3、规范填写《成都市孕产妇保健手册》等医疗文书和台账,开展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等工作,做好报表的统计、分析和上报。

4、定期深入基层加强检查与指导,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保健的基础情况。

5、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孕产期保健、科学喂养和避孕节育知识的讲座和指导,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7、举办孕产期保健人员培训班,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8、承担上级布置的各项孕产期保健工作。

妇女保健工作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1、按照妇女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妇女保健各项工作;开展全天候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认真做好辖区内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女职工保健等妇女保健工作。

3、严格遵守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工作规范,在执业范围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提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咨询服务,发放避孕药具。

4、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妇女保健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开展妇女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优生优育、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进行科学、有效的妇女保健基本情况社区诊断,做出分析、评价,制定干预措施。

6、做好辖区内妇女保健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7、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基层单位做好妇女保健工作。

8、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妇女保健工作任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
1、积极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2、掌握社区内育龄妇女的整体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好社区妇女孕情监测。

3、对社区内妇女及时进行早孕登记并发放孕产期保健资料。

4、对避孕节育妇女进行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常备并及时发放优生优育宣传资料。

6、普及避孕节育知识,开展避孕“知情选择”,并填写《知情选择登记表》。

7、配备多种避孕药具,方便居民购买使用。

8、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设立计生技术服务室,开展优生优育咨询、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等服务。

9、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常见妇科疾病、不孕症、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指导。

10、做好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