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完整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完整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用具多媒体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一)回想昨天读书的情景,你读这篇课文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预设]很生气,很愤怒。

(二)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宏伟灰烬侵入瑰宝殿堂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师:同学们,这些词语都认识吗?哪一位同学来试试(抽读)师:昨天也让大家提前查查文中的词语,现在我要考一考,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记得最准,来说一说。

[预设]①学生知道,先找学生说,再点拨方法(三)抽读课文,整体感知师:看来课前大家预习得非常认真,全篇又读得如何呢哪些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同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出示)1.注意倾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

2.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生读,正音。

画句子中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师:交流结束。

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预设]第一自然段:概括圆明园的毁灭师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

(板书)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规模/布局。

(板书)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板书)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有一些妙招。

比如说,一般每一段的哪一句话比较重要?[预设]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

师: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两段的内容。

你找出来了吗?[预设]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很好。

那这一句是什么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预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那承上的是哪一段呢启下的又是哪一段[预设]承上的:3段。

启下的:第4段。

师:所以第3、4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圆明园的什么?[预设]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所以,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是一定要注意过渡句。

师:同学们,圆明园现在还存在吗?[预设]不存在。

师:那看着板书的布局,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属于一部分。

/写的是圆明园的过去。

/圆明园以前的样子,并且很美的样子。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师:那谁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更简洁的语言。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师:非常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交流资料师:昨天让大家搜集了清政府软弱的一些资料,大家都搜集了哪些呢?都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师:那么圆明园毁灭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又是怎么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怎样在评价圆明园的毁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三、回顾质疑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上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没有。

为什么要拍卖兽首/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预设]兽首是圆明园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被英法联军抢走的。

四、作业熟读课文,并预习课后练习。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2.教学重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4.教学用具多媒体5.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二、回顾感知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师: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师: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

为什么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件出示)师: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预设]不可估量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

师: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足见其损失之大。

(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师: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

(板书:昔日的辉煌)1.圆明园的布局师: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布局)我找一位同学来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来。

(课件出示: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

)师: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下?找学生画图。

[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

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

(板书:众星拱月)师:谁是星谁是月[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

师: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2.宏伟的建筑师: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出示阅读提示:默读第3自然段。

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老师提醒: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着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着名的园林啊!)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预设]7个。

师: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

第一个,圆明园里有——(),……师: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

我读“有”,同学们读景观,准备好了吗?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圆明园中还有(),园中不仅有(),还有()。

师:配合得非常好。

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

师: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

(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预设]有。

师: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生读。

师: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个“有”。

(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预设]不是师: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师: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

[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

/“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

师: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句。

(课件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西洋景观”在课文中举例了吗?[预设]没有。

师:没举例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

)师: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迷人,同学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吗?[预设]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一起去目睹圆明园的辉煌。

(课件出示,配乐。

边配乐边解说。

)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

/各种各样的建筑,很宏伟。

/听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师: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接着配乐)[预设]我感觉是一种享受。

/犹如人间仙境。

/像梦幻一般。

师:是啊,漫步园内,起!(课件出示: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里。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读出对圆明园的惊叹与享受。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预设]: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生齐读。

师: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预设]: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预设]是。

师:所以它是——(总分总)结构。

师: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什么句子?[预设]过渡句。

师: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齐读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1)师: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课件出示2:有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预设]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些奇珍异宝。

(引导: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图片。

仅仅是这些吗?再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至”加以概括。

这说明——)[预设]学生反映不出来,则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加以提示;学生反映得出来,则直接呈现别的朝代的图片,作补充说明。

师:这说明“上自”、“下至”的意思是——(从上到下),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