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1、侵害隐私权的具体行为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
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 私生活。 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 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非法搜集,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特别说明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
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
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 3、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增强法律意识。
辨别与分析:
1、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 这是保护银行客户的帐户安全和隐私的措 施,有利于保护客户的储蓄秘密,是尊重 他人隐私权的有益举措。 2、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 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这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而且严重侵犯了 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也是责任与信誉意 识淡薄的表现。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③不因好奇而热忠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
别人的秘密。
请你断案
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 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了,但肖 肖却公开荣荣日记的内容。荣荣对朋友不守 信用很气愤。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公开好朋友的日记内容,其行为 侵犯了荣荣的隐私权,同时也是没有 责任和信誉的表现,肖肖擅自扩散荣 荣的隐私是一种侵权行为,受害人有 权要求侵害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解决。 请求司法保护(如:依法定程序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
礼道歉,造成较大后果的,有权要求精神
损失赔偿。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上网保护隐私九法
4、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应学会与 人沟通和交流。
于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9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 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第58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 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 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阅读P5
3.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四名 实习学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4.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进行了电话窃 听。 5.妈妈要到取款机前取钱,这时已有人正 在输密码取钱。
■尊重他人隐私应树立的意识: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①破除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
②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 短处、扰人安宁。
情景分析
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 义的事情吗?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①自己做好孩子、好学生,让父母放心。 ②平时多与父母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 交往等情况。 ③向父母宣讲法律知识,指出人人都有隐 私权,劝其不做违法的事情。
情景判断
如果你是下列情景中的当事人,你会怎 么办?
1.求职时,对方问:“你有过男(女)朋友吗?” “体重多少?”“身高多少?” 2.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本用来进 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 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 这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厕所是一个秘密性 很强的地方,工厂的行为是人们所厌恶的。这是 违法行为,也是不道德的。 4、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 这是合法行为。因为这是维护公共利益, 公共安全的需要,有法律依据。当然,这 要依据法定程序进行。 5、进他人房间先敲门。 这是尊重他人生活安宁不受干扰的表现,是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
结论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
社会道德风尚。
依法维护隐私权
案例情景
阅读P53小松和小旺的故事
案例探究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委屈、痛苦?
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 小旺的想法虽有一定的道理,即事实并非捏 造,但散布小松的病史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 行为,小旺这种行为虽不是出于故意,但有 过失,是过失侵害小松隐私权的行为。 假如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此事? 老师应支持小旺的请求,应当让小旺承担 责任,即赔礼道歉,必要时要求赔偿损失。 之后,要求大家多照顾小松,培养相互关 心的良好班风。
可以,因为教室属于公共场所,不属于私人 空间,不构成侵犯隐私权。这样做可以督促 学生遵守考试纪律,甚至可以防范意外。 对于在银行和超市安装监视器的现象,你怎么 看? 银行和超市属于公共活动空间,从行业 特点出发是合理合法的,这有利于打击 违法犯罪,保护公共财务的安全。
2、隐私权受侵犯,讨还公道的途径。
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以, 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 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 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 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