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职业卫生检测考试部分试题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人员需遵循的行为准则(六个坚持)2、WBGT指数综合考虑了气温、气流、气湿和辐射热四个因素3、告诉你车间内的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和干球温度,计算车间内的WBGT指数4、紫外辐射测量时,为保护仪器,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5、一个物质的吸收波长为290nm,应用石英比色皿测量其吸光度。
6、劳动者接触硫化氢的时间为10min,则应采集10min硫化氢样品对其进行评价。
7、色谱柱的温度控制方式分为恒温和程序升温两种。
8、大型气泡吸收管的管尖距管底的距离不大于。
三、多选题1、下列哪些属于职业性传染病?A沙氏杆菌B森林脑炎C艾滋病D莱姆病E?2、影响热解析效率的因素3、游离二氧化硅测定中,粉尘中含有()时需用铂金坩埚用氢氟酸处理4、关于待测物的吸收曲线、吸收峰和最大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5、皮托管的类型6、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需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备选选项中有,但不能选)7、关于采样点的设置8、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采集方式9、滤料采样法可以采集的化合物10、影响穿透容量的因素。
四、问答题1、甲级机构进行委托检测的前提条件和要求。
2、样品分析试剂空白的目的和制备方法。
3、怎么进行最高允许浓度样品的检测。
4、数据修约5、有毒分析分有害性分析和接触性分析,接触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1、告诉作业地点受热均匀,车间内三个作业地点的头、腹、踝的WBGT指数和三个作业地点的停留时间,计算劳动者实际接触的WBGT指数。
2、一个工人1h投4次料,每次投料耗时1min,投料时CO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为200多ppm,稳定时刻CO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为100多ppm,计算作业工人接触CO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多少mg/m3。
(当时20℃,92kpa,一氧化碳的PC-STEL)六、综合题制鞋车间两条刷胶线,一条有8个刷胶岗位,主要接触苯系物,一条有12个刷胶岗位,主要接触苯系物和甲醛,每个刷胶岗位的劳动者均有1个劳动者。
1、据此制定评价方案(至少包括采样对象、采样时间、采样方法、采样时间、收集器和介质等2、如果要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3、检测苯系物的仪器的检测器是什么?其优点、原理和适用范围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检验检测设备都应有明显标识,取得由省级计量机构检定合格证书的挂绿色色“合格”标识、取得准用证书的挂黄色色“准用”标识、对于停用的挂红色色“停用”标识。
2、GBZ/T 推荐固体吸附剂解吸效率是指能够被解吸下来的待测物量占固体吸附剂管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要求平均解吸效率应不得低于75 %。
3、冲击式吸收管管尖距外管底mm ±mm。
4、GB /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要求极限数值的表示形式及书写位数应适当,其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
5、在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进行样品稳定性试验中,试验样品中待测试物的含量在当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下降率分别为%、%、%、%,该样品的稳定时间为3 天。
6、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量取体积应在~200 mL之间。
7、修约成三位有效数字为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大型气泡吸收管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口,管尖距外管底不合格的有( D )。
A mm;B mm;C mm;D mm;E 以上都不合格2、描述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用活性碳管性能不正确的是( C )。
A 在气温35℃、相对湿度小于90%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得低于1mg被测物;B 装好的活性炭不应有松动;C 热解吸活性碳管没有进气端与出气端之分;D 常用活性碳管分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
3、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毒物,在最佳测试条件下,其仪器检出限一般为( C )倍噪声所对应的待测物浓度或含量。
A ;B 2;C 3;D 4;E 54、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规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灵敏度常用特征浓度或特征质量表示,即产生1%吸收或( A )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物的浓度或质量。
A ;B ;C ; D三、判断题(描述正确的划“√”、描述错误的划“×”,每小题6分,共30分)1、CNAL/AC01:2005规定可以用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来进行非标方法的确认。
( √)2、精密度不考虑所获数据与真实值间的误差大小,只表示数值的离散程度,其大小与待测物的含量水平也无关。
( X )3、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无论正文的其他字体如何,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印刷。
( X )4、固体吸附剂管的解吸效率试验:在3组各6支固体吸附剂管中分别加入相当于测定方法规定采样体积的倍、1倍、2倍职业接触限值的标准溶液(>10μL)或标准气,密封过夜后解吸并测定各管的量。
( X )5、测定工作场所空气的氨,可用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
( X )四、综合题(20分)以100mL/min的流量,用溶剂解吸型活型碳管采集20μg/L苯标准气7min时,活性碳管后段测定值为μg苯。
用溶剂解吸型活型碳管采集某工作场所空气中苯a、b两个样品,其前段测定值a样为μg苯,b样为μg苯,试问a、b两个样品是否需要检测活型碳管后段的苯含量,并说明理由。
(不考虑碳管的性能参数) 100x20x7=14μg =μg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检验检测设备都应有明显标识,取得由省级计量机构检定合格证书的挂绿色“合格”标识、取得准用证书的挂黄色“准用”标识、对于停用的挂红色“停用”标识。
2、GBZ/T 推荐固体吸附剂解吸效率是指能够被解吸下来的待测物量占固体吸附剂管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要求平均解吸效率应不得低于75 %。
3、冲击式吸收管管尖距外管底mm ±mm。
4、GB /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要求极限数值的表示形式及书写位数应适当,其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
5、在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进行样品稳定性试验中,试验样品中待测试物的含量在当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下降率分别为%、%、%、%,该样品的稳定时间为 3 天。
6、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量取体积应在~200 mL之间。
7、修约成三位有效数字为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大型气泡吸收管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口,管尖距外管底不合格的有( D )。
A mm;B mm;C mm;D mm;E 以上都不合格2、描述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用活性碳管性能不正确的是( C )。
A 在气温35℃、相对湿度小于90%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得低于1mg被测物;B 装好的活性炭不应有松动;C 热解吸活性碳管没有进气端与出气端之分;D 常用活性碳管分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
3、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毒物,在最佳测试条件下,其仪器检出限一般为( C )倍噪声所对应的待测物浓度或含量。
A ;B 2;C 3;D 4;E 54、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规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灵敏度常用特征浓度或特征质量表示,即产生1%吸收或( A )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物的浓度或质量。
A ;B ;C ; D三、判断题(描述正确的划“√”、描述错误的划“×”,每小题6分,共30分)1、CNAL/AC01:2005规定可以用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来进行非标方法的确认。
(√)2、精密度不考虑所获数据与真实值间的误差大小,只表示数值的离散程度,其大小与待测物的含量水平也无关。
(×)3、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无论正文的其他字体如何,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印刷。
(×)4、固体吸附剂管的解吸效率试验:在3组各6支固体吸附剂管中分别加入相当于测定方法规定采样体积的倍、1倍、2倍职业接触限值的标准溶液(>10μL)或标准气,密封过夜后解吸并测定各管的量。
(√)5、测定工作场所空气的氨,可用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
(×)四、综合题(20分)以100mL/min的流量,用溶剂解吸型活型碳管采集20μg/L苯标准气7min时,活性碳管后段测定值为μg苯。
用溶剂解吸型活型碳管采集某工作场所空气中苯a、b两个样品,其前段测定值a样为μg苯,b样为μg苯,试问a、b两个样品是否需要检测活型碳管后段的苯含量,并说明理由。
(不考虑碳管的性能参数)答:a样品不需要检测,b样品需要检测。
100ml×7min×20ug/L=14ug =a中前段苯含量为,小于,未穿透,故不用测后段。
b中前段苯含量为,刚好饱和,可能发生穿透,故需要测量后段。
一.单选题(每题2分)1.在微小气候诸因素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A.气温B.气湿C.气流D.气压2.提出“职业健康”概念的国际组织是(A )A.国际劳工组织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C.世界贸易组织D.联合国粮农组织3.我国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下列三类,其中不包括(C)A.职业病危害轻微建设项目B.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C.职业病危害较大建设项目D.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4.可吸入颗粒物引起的常见疾患是(B)A.心血管系统损害,导致心肌损伤B.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哮喘C.结膜刺激症状D.过敏症5.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的飘尘,主要是(D)A.颗粒直径>2μm的颗粒B.颗粒直径>10μm的颗粒C.颗粒直径<2μm的颗粒D.颗粒直径<10μm的颗粒6.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B)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行业自律、职工参与D.社会监督、科学防治7.下列哪种粒径的粉尘致肺纤维化作用最强?(D)A.直径>15μm B.直径10μm-15μm C.直径5μm-10μm D.直径<5μm8.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哪个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D)A.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B.国务院人力资源保障部门C.全国总工会D.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9.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是(D)A.>60CB. >200C 8C. >250CD.≥250C10. 长时间检测要求最好(B)小时。
.8 C二.多选题(每题2分)1. 职业病病人主要有下列哪些待遇?(ABD)A.工伤医疗和伤残待遇B.因公死亡待遇C.精神损害赔偿D.职业康复待遇2.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ABC)A.化学成分B.浓度C.分散度D.质量3. 局部排尘系统失效的原因是(ABD)A.吸尘罩设计不当B.管道漏风C.风量大D.风量小4.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ABCD )A.报警装置B.配置现场急救用品C.冲洗设备D.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5.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AB)A.警示标识B.中文警示说明C.警戒线D.隔离6.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ABC )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 C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D.同时预算7. 空气检测根据检测目的分为(ABCD)A. 评价检测B. 日常检测C.监督检测D.事故检测8.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要求(AB)A.采样满足GBZ159B.检测方法要依照GBZ/T160C.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D.全程质量控制9. 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ABD)A.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B.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C.随机的工作地点D.呼吸带10.接触矽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有(ABCD)A.活动性肺结核病B.慢性阻塞性肺病C.慢性间质性肺病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三.简答(60分,每题10分)1.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什么?其可以分为哪几类?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