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

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

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 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 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的历史任务。
16
•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 失败的原因、教训?
17
18
本主义建设方案,是太平天国历史中一个光辉的亮点,使这次 农民战争鲜明地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农民战争,反映了太平天 国领导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
消极意义:《资政新篇》作为一个建设方案,太平天国缺 乏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同时,太平天国领导层中普遍缺乏对 该方案的理解,更缺乏一个改革的核心。《资政新篇》同《天 朝田亩制度》一样未能付诸实施。
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方面:建立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
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
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10
2.《资政新篇》
(2)评价: 积极意义:《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
14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客观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联合起来的
总体实力,远远超过太平天国。 主观方面:太平天国自身的局限性。
A、指导思想的局限(宗教迷信) B、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 C、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
15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拜上帝教的创立
洪秀全
5
2、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发展
• 金田起义 • 永安建制 • 建都天京 • 全盛时期
6
(二)《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国 农民起义的特点,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寻求国家出 路的努力。
7
1.《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
主的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消极意义:其土地分配制度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
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空想性质。太平天 国实际上并未推行平均分配土地方案。
9
2.《资政新篇》
(1)内容: 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
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苦疏》 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昔日卖 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 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了 “银价太昂,钱粮难纳”、“盗贼 太众,良民难安”、“冤屈太多, 民气难伸”几个问题。
曾国藩
4
2、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发展
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加 上捻军、天地会起义以及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 构成19世纪中叶农民群众斗争的风暴。这里着重讲述 太平天国。
2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时代背景
(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 (2)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化了社会矛盾
11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天京事变(1856年)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集中地体现
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2
2.太平天国的败亡(1864年)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 陷落。这是在天京保卫战中,太平军和清军激战的情形。
13
二、农民起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为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A、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B、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具有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 洲民族解放运动 2.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下田天下人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方案。 建立“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此外,还规定了军政合一、军民
合一的制度,选官制度以及宗教教育 制度等内容。
可以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 宗教、军事、教育等方面的一部法典。
8
1.《天朝田亩制度》
(2)评价: 进步意义:触及中国封建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封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