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加强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任务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和扭转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具有长期和全局指导作用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将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头之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流域的气候与旱涝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8.7出省多年平均径流量占流域总径流量的49.2青海是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个产流多于用水的省区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区域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编制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切实付诸实施保护和建设好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对本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黑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深刻影响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特殊的生物基因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保护利用好这里的生物资源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一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干旱处于大陆性气候与东部季风气候接触的边缘气候的基本特征为日照时间数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差大年差较小降水分布地区差异大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增西部地区最为干旱少雨由东南向西北气候为湿润寒冷半湿润寒冷半干旱寒冷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典型的高原型荒漠化生态特点和历史上人类活动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十分严重加上水土光热资源匹配不好生态环境恶劣全省国土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冰川戈壁沙漠风蚀残丘石山雪山等面积占30森覆盖率2.59其中乔木林覆盖率仅为0.35大大低于13的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分布不匀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上游的大通河湟水河隆务河玛柯河多柯河和澜沧江的扎曲河等流域处于森林极限生长地带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草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其中荒漠草地697万公顷黄土高原干旱草地202万公顷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746万公顷植被覆盖度低耕地面积59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0.8主要分布在黄河及湟水河谷地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3.3万公顷动物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420余种鱼类46种鸟类291种占全国总种类数的24.6兽类107种占全国总种类数的20.2植物分布有维管束植物2500余种其中该类植物3O余种裸子植物42种被子植物242余种经济植物1100多种药用植物630种动植物中稀有名贵动植物种类繁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青海省先后实施了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防沙治沙黄河上游治沟减沙骨干工程建设结合扶贫攻坚计划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黄土丘陵区山水林草四路综合治理工程在草原牧区进行以人工种草草地围栏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灭鼠治虫灭除毒杂草推广优良牧草和合理放牧的草地保护和改良措施在柴达木盆地坚持水林草田相结合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防治土地荒漠化初步建设起绿洲生态农业体系雏形到1997年底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O.52万平方公里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1.6万公顷平整梯田13.4万公顷造林保存面积18.3万公顷封山育林成林面积27万公顷四旁和农田林网植树1.8亿株东部河汉谷地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建成围栏草地157万公顷人工草地32万公顷改良草地80万公顷分别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9 2.2 2.5随着垦殖和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群众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适时灌溉培育新品种等并因地制宜发展起许多高效优质的植物群落组合全力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保护面积502.25万公顷其中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禽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两处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一处保护森林植物类型的省级保护区一处州县小型自然保护区43处保护面积350万公顷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12处面积为27.36万公顷野生动物禁猎区19处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始得到了保护一些濒危珍稀物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增长仅在三个国家级保护区内受保护的国家一级动物5种二级动物15种非重点保护动物SO余种其中种群数量均在15万头只以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农牧业生产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积累了经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青海的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据统计80年代同60年代相比全省平均温度升高0.47再加上人类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全省生态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程度日趋严重受风水冻融侵蚀的土地面积33.4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11.8万平方公里省城内黄河流域侵蚀程度是全省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2.5占整个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的17.5长江上游及源头地区受侵蚀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侵蚀面积的31.7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4.3是全省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区域内陆河流域和其它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2.5目前全省每年平均新增水土流失面积0.21万平方公里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814万吨输人长江的泥沙量1232万吨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趋势第一土地沙化趋势严峻全省沙漠化面积已达1252万公顷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98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黄河源头地区目前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13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第三退化草地面积逐年增加程度日益加重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73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20.1严重退化草地440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12.2沙化草地193万公顷黑土滩草原植被消失土地裸露面积已达到333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9退化草地中以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冬春季节草场最为严重同 50年代相比目前单位面积产草量分不同区域下降了3080第四物种生存条件恶化分布区缩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境内受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恶化的生态环境使青海大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河道径流逐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众多湖泊干涸据观测19881996年九年中在降水波动不大的情况下黄河源头地区水量比正常年份减少了23.2共计少来水量227亿立方米龙羊峡水库多年达不到设计蓄水量年少发电量24亿千瓦小时19081996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11.12米平均以每年12.5厘米速度下降仅玛多县就有近千个小湖泊干涸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长江的含沙量越来越高省域内黄河干流的平均含沙量1.8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8814万吨年侵蚀模数4000吨平方公里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含沙量高达7.75千克/立方米享堂站比上游吉迈站大7倍长江年均输沙量1232万吨年侵蚀模数65O.6吨/平方公里致使下游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等风沙区沙化程度迅速扩大对城镇农田青藏铁路龙羊峡库区和其他设施构成严重威胁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自然灾害频繁近二十年中东部农业区14个县出现春旱的频率在55以上全省每年受不同程度灾害面积在13万公顷以上由于因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牧业生产水平低下贫困面大1997年未解决温饱人口占农牧业人口的14.0比全国6.0的贫困率高8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2O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70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是群众贫困的主要根源也是造成江河下游及周边省区旱涝灾害的重要因素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关于加强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为突破口遵循自然生态规律防治并举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坚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围绕对全省乃至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加大建设力度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力争在短时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第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发挥整体效益第三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实行边建设边保护建设一片成功一片使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第四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相结合与农牧民的治穷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建设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第五坚持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第六坚持严格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按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统一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大约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植树造林进行草原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一批对改善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逐步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省适宜绿化的土地种上林草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整治草原植被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防治网络大部分地区农业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分阶段奋斗目标近期目标从现在起到2010年坚决停止天然林采伐草原和25度以上坡地开垦控制住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荒漠化面积不再扩大基本遏制住全省生态恶化的趋势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黄河长江源头及上游地区柴达木盆地草原严重退化区严重荒漠化地区重点城镇在泰洲农业区和重点设施区的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地退化治理初见成效近斯的主要建设任务是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治理区域农牧民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万平方公里新增森林面积1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2.59提高到5.07新增人工草地面积146万公顷改良草地214万公顷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355.8万公顷36万公顷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32.56万公顷建立荒漠绿洲生态农业开发区开发面积8万公顷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区域预防监督管理机构严格贯彻执行各种生态环境法规和政策措施中期目标20112030年在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之后再用20年的时间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这一时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要占流失面积的60以上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全省新增森林面积3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9新增人工草地改良草地614万公顷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地得到恢复荒漠区绿洲农业稳步发展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远期目标从20312050年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宜林地全部绿化林种树种结构合理新增森林面积30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4.1左右草地建设面积129O万公顷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基本得到治理三化草地治理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省的生态环境有一个很大的改观三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布局和工程项目规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了八个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其中覆盖我省的有黄河上中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草原区和青藏高原冻融区据此按照我省江河流域区地貌单元治理的主攻方向治理措施等因素并且与土地农业林业水利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等行业规划和区划基本趋于一致的原则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区划范围内仅对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止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结合青海的特点把我省治理区域划分为五大片区共8个重点治理区一黄河源头及上游地区本区包括西宁市大通化隆循化民和乐都互助平安湟中湟源尖扎同仁泽库河南贵德贵南兴海同德共和门源祁连刚察海晏天竣玛多玛沁久治达日甘德曲麻莱称多31个县市流域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黄河全流域面积的18.7黄河干流在省域内长1694公里出境多年平均径流量285.2亿立方米占全流域总径流量的49.2是黄河流域主要的产流区森林覆盖率7.85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地和河溪谷地草地面积1389万公顷分布在海拔300O米以上区域以高寒草甸草地干旱草原草地荒漠化草原草地植被为主区内总人口399万人占全省的82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8.5现有耕地5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6水电资源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综合开发潜力大对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支撑作用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治理河溪谷地和黄土丘陵水土流失龙羊峡库区周围风沙与水土流失恢复建设水源涵养林草植被黄河源头水源涵养重点治理区包括玛多玛沁久治达日甘德同德河南泽库兴海海晏县和刚察祁连曲麻莱称多县的部分地区区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以草地畜牧业为主也是我省森林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保护和恢复草地森林植被为目标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在宜林地区加强水源涵养用材林建设发展人工种草改造黑土滩大力建设草场围栏灭鼠灭虫灭除毒杂草推广优良牧草和合理放牧的草地保护和改良措施配套建设水利设施采取人工增雨措施优化牧草生长环境加强水源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消灭草原鼠虫害建设现代化牧区示范工程使草场和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恢复草地植被增加源头径流近期规划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封育工程建设黄河上段水源涵养林工程汉水源头草地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源头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人工增雨基地站20个太阳能户用小电源建设等工程项目到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面积4万公顷造林21万公顷减烧薪柴10万吨标准煤建设围栏草地57万公顷灌溉草地18万公顷改良草地88万公顷人工种草68万公顷灭鼠610万公顷灭虫120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5万平方公里到2050年遏制并改善草地森林退化状况改善源头水汽循环通道稳定增加黄河水源的产流量和蓄积量龙羊峡库区暨共和盆地风沙和水土流夫重点治理区包括黄河干流龙羊峡至上游羊曲段两岸的共和县贵南县和兴海县部分地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海拔2400 3550米气候于旱风大风多植被以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地为主覆盖度仅为204O沙漠化土地面积0.23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8.68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沙珠玉河塔拉滩木格滩以及部分黄河谷地面积0.104万平方公里现仍以每年0.94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水土流失面积O.66万平方公里龙羊峡水电站库岸坍塌严重每年塌方量2100万立方米进人库区的流沙平均每年约384万立方米每年进入水库的总泥沙量3131万立方米对龙羊峡水库安全运行及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治理和控制龙羊峡库区风沙山体坍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为主采取水林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沙源治理和绿化控制风沙及水土流失扩大趋势综合开发畜牧业和沙产业实施共和盆地草地建设工程治沟减沙骨干工程体利灌溉工程推广应用节水技术采取人工增雨措施封育沙区植物造林种草建设人工草地发展沙区经济植物到2010年遏制沙化势头并建立起新的人工生态农牧业体系规划建设龙羊峡库区防沙固沙护岸林工程保护母亲河行动绿色工程塔拉滩封沙育林工程木格滩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工程沙沟茫拉河谷绿洲工程切吉沙珠王防护林工程塔拉滩引灌工程共和盆地水土保持及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人工增雨工程等项目到2010年营造防风固沙林42.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4平方公里扩大农田灌溉面积2.67万公顷发展林草灌溉2万公顷人工饲草地32万公顷治理风沙面积95万公顷青海东部黄土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包括黄河干流龙羊峡至寺沟峡之间黄河最大一级支流汉水流域黄土丘陵地区的循化化隆民和互助乐都平安湟源湟中同仁尖扎贵德门源大通县以及西宁市17个县区223个乡镇土地总面积3.51万平方公里海拔17503500米本区光热资源丰富是我省的主要农业区农林牧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4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分别占全省的81和85.5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92农田水浇地仅占耕地面积的19.6山旱地面积占80.4植被覆盖率在2050左右山地多为荒山秃岭本区生态环境总的建设目标是根治水土流失恢复和建立新的良性农业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群众的生存条件主攻方向是采取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利为龙头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分期渐次推进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开源节流兴建骨干引灌工程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从根本上改善水利条件修建治沟减沙骨干工程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薪炭林乔灌草结合提高植被覆盖率改造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发展旱作农业技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因地制宜对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实行异地安置开发扶贫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对23万公顷坡耕地实施退耕还草还林发展农区畜牧业实现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稳定提高农民收人重点建设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引大济混骨干灌溉工程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到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期未治理程度到65平整梯田6万公顷造林107.5万公顷2011年到2050年逐步达到规划目标规划19982010年建设湟水两岸水土保持林湟水流域水源涵养林薪炭林工程湟水流域和黄河干流水土流失治沟减沙骨干工程16个县干旱贫困山区坡改梯工程雨水集流工程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建设宝库河西宁南北山综合治理工程互助等4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建设海东草地治理及飞播牧草项目湟水流域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化隆等6个新能源示范县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沃土工程青沙山拉脊山大坂山大通河流域隆务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四营景阳等20条小流域治理示范点建设民和峡门西山乐都马营北山虎狼沟平安古城东山湟中田家寨西山湟源巴燕南山等贫困山区旱改水工程湟中拉沙水库湟水北干渠石头峡水库工程大通元山水库工程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俄博图水库互助松多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到2O10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5.23万公顷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万公顷发展林草灌溉0.8万公顷坡改梯2.92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78平方公里治理退化草地52.33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122.9万公顷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县农村能源示范县11个累计示范旱作农业和沃土工程216.7万公顷和54.0万公顷二长江源头及上游地区处于长江干流通天河支流雅砻江源头扎曲曲科河和大渡河源头的多柯河玛柯河流域包括曲麻莱治多玉树称多班玛杂多7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乡长江在青海境内长1200公里流域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出口径流量占长江径流的1.78林地面积3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草地面积696万公顷侵蚀面积4.23万平方公里危险侵蚀面积2.5万平方公里以风蚀和冻融侵蚀为主每年向长江输沙量1232万吨造成长江水量减少泥沙量增加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遏制水土流失草源退化减少输人长江泥沙量保护和恢复水源涵养植被主攻方向是以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为重点加强退化草场的改良和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快防护体系建设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对倾斜度在25以上的陡坡禁止耕作发展造林种草规划19982010年实行围栏封育和轮牧建设草地26万公顷改良草地31.7万公顷造林8.6万公顷到2010年基本消灭草原鼠虫危害开工建设长江源头天然林保护工程通天河沧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大渡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营造水源涵养林156万公顷三草原区草原区基本覆盖全省总面积364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3160万公顷按照草原生态特点和治理建设区划为青南高寒草地区环青海湖草地区柴达木盆地荒漠草地区和东部黄土高原干旱草地区目前围栏草场仅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9人工种草改良草场仅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2 2.5草地退化沙化趋势仍在发展对牧民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青南和环青海湖地区草地是江河源头产流主要区域是我国水汽循环重要通道和屏障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因此重点保护和建设好这一地区的草地植被影响巨大青南高寒草地治理区包括长江源头地区的曲麻莱治多玉树称多班玛县澜沧江流域的杂多囊谦县黄河源头区的甘德达日久治玛多玛沁河南泽库县共14个县草地总面积1462万公顷海拔在38005000米之间降水量50078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