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 6、张某,男,23岁。张某因犯盗窃罪于1997年5月 5日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服刑期间,张因病 于同年7月11日保外就医。保外就医的当月,张某 又继续盗窃作案。在一年之内共盗窃23次,价值 人民币45000元。 [问题]法院应对张某如何处罚?
分析:张某的行为属于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 新罪的情况。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此情况, 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 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进行并罚,并决定应当执 行的刑罚。即先减后并的方式进行并罚。
• 结论:王某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 任年龄的自然人,并且从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 他的行为与刘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有直接的因果 关系,并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按照刑 法犯罪构成四要素的规定,应当判处王某间接 故意杀人罪。
• 3.农民某甲与某肉联厂约定:由肉联厂将其所有的 两头黄牛宰杀后,净得的牛肉按每千克7元的价格 进行结算;牛头、牛皮、牛下水归肉联厂,再由 某甲付宰杀费40元。在宰杀过程中,肉联厂屠宰 工人在其中一头牛的下水中发现牛黄70克。肉联 厂将这些牛黄出售,每克40元,共得2800元。某 甲得知此事后,认为牛黄应当归其所有,遂向肉 联厂索取卖牛黄所得的2800元价款。肉联厂认为 牛黄在牛下水中,而牛下水按约定是归肉联厂的, 因此拒绝给某甲该款。双方发生纠纷。
• 分析: • 1.刘某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
法律或合同上的根据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的行 为。本案中,刘某见自己牛群里多出一头牛后,故 意占为已有,没有合法根据,并以非法手段骗得卖 牛证明卖掉此牛,取得不当利益,属于不当得利。 2.法院应支持李某的诉讼请求,在本案中,刘某 卖牛所得的1200元属于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 人李某。
• 2、王某,男,42岁,经营一家香肠店。刘某, 男,48岁,与王某是邻居,经常从墙缝处偷吃 王某家的香肠而与王某结怨。王某曾多次劝说 刘某不要再偷吃自家香肠,但刘某不听劝告。 王某气急,一天他买来毒药放入香肠中,挂在 院内(刘某常偷香肠处),刘某不知情,再次 偷吃后,中毒而死。问: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 犯罪?
• 4.刘某,以放牧为生,某日突然发现自己的牛群里多 了一头大黄公牛,周围的人也无人询问此牛。几天 后,其妻劝刘某将此牛卖掉。以免惹出麻烦,刘某 便以自己的牛为名,去村委会开出证明,到市场上 将牛以1200元的价格出卖给邻村的王某。一天,此 牛被失主李某发现,便要求王某返还。王某称牛是 从刘某处买的,并有证明为据,拒不交牛。于是李 某便找到刘某,要求其返还卖牛所得的1200元。刘 某认为牛又不是他偷的,也不是拣的,而是自己跑 来的,合理合法,拒不承担责任。李某只好诉到法 院,要求刘某返还卖牛所得1200元。 [问题] 1.刘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2、法院是否应支持李某的诉讼请求?
• 分析: 1、犯罪主体:王某自然人,年龄42周岁,达 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犯罪客体 :刘某的生命权。 3、犯罪客观方面 :刘某死亡的结果,是由王 某的投毒行为造成的,王某的投毒行为与刘某 死亡的结果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存在刑法 上的因果关系。
• 4、犯罪主观方面:王某因为刘某经常偷自家 香肠劝阻无效而怨恨对方,具有犯罪动机;香 肠是食品,而王某明知将毒药放入食品中,会 发生毒死人的结果,他还把它挂在刘某经常偷 吃的地方,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是间 接的故意。
[问题] 1.公民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2.李某的要求是否合法?
• 分析: • 1.李某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
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 理或服务的行为。在本案中,在王某死后其鱼塘无 人照管的情况下,李某为了王某的利益,主动为其 管理,应认定为无因管理。
• 2.李某提出支付2000元费用的要求应予支持,平 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不予支持。《民法通则》 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 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 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可见, 2000元费用属于无因管理必要费用,应得到偿付; 而李某要求平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无法律依据, 不予支持。 《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或约定的 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 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 用。”
• [问题] 1.两头牛的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给了肉联厂? 2.牛黄应归谁所有? 3、某甲能否要回此2800元?法律上的依据是什 么?
• 分析: 1.两头牛的所有权没有转移。由于某甲与肉联厂 之间只存在牛肉加工承揽合同,并将牛头、牛皮、 牛下水及屠宰费40元作为肉联厂将牛宰杀并加工 成牛肉这一行为的报酬,并无约定牛整体转让的 意思表示,因此两头牛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2.牛黄归某甲所有。牛黄是牛的孳息,而不是牛 下水的孽息,根据孳息归属的原则,孽息的归属 应当与其主物相一致,自然牛黄应当归牛的所有 人某甲所有。 3.某甲有权要回2800元。因为牛黄是归某甲所有, 肉联厂所得的2800元属不当得利,应当返还。
《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 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 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 5.王某承包村里的鱼塘,经过精心饲养,收成看好。 就在鱼出塘上市之际,王某不幸溺水而死,而其两 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无力照管鱼塘。王某的同村 好友李某便主动担负起照管鱼塘的任务,并组织人 员将鱼打捞上市出卖,获卖鱼所花 费劳务费及其他必要费用共计2000元。现李某要求 王某的继承人支付2000元费用,并要求平分所剩 2.8万元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