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km
1kmΒιβλιοθήκη 0km气 温 的 时 间 变 化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 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化
①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 洋大 ②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③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逆温造成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使大量 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部,易产生大雾 天气,使能见度变坏,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
炊烟平流
解题探究
题组一 气温的水平分布
(2015· 四川文综)下图为“ 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 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解析答案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
等温线特征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 同纬度 纬凸出 地带 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 纬凸出
气温分布规律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 平原的气温较高 寒流经过处气温低 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主要影响因素 地形 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一线延伸
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 主,地势起伏较小,等温线稀 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 疏;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 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 势起伏大,因此等温线密集
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 图中①⑤处等温线向高值方向 暖流流经、地势低;向低纬凸: 凸,气温比两侧低,大致呈南 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 弯曲状况 北走向,为山脉所在地;③处 地势高。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气温比 —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 两侧高,为河谷位置 反之,气温高
考点二
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特征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气温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较曲折 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 在同一纬度,冬季大陆 低纬凸出,海洋向高 比海洋气温低 北半球 纬凸出 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7月份正好相反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解析答案
图形突破
图形五 等温线图
读图方法 1.等温线图相关因素分析 气温的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规律 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洋流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基本 与纬线平行 陆地等温线一月向南凸,七月向北凸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应用 定半球 定季节 定洋流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解析答案
题组二 逆温现象的特征与成因
(2015· 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
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
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
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右图为该小
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夜间地面迅速降温,离地面愈近降 温愈快,形成逆温,黎明达最强
高 度 气温
高 度 气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上,底 层空气受地面影响而迅速降温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斜坡下沉到谷底 积聚并把较暖的空气抬挤上升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其上方为 暖空气,下方为冷空气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增
平流雾
D.26 ℃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
)
B.乙
C.丙
D.丁
读图析图
答案 3.A
4.B
答案
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 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解析答案
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 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
读图训练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 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A.8月 22时 C.1月 22时 主要因素是( ) B.8月 D.1月 ) 13时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
A.地形、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B.海陆分布、地形
大气环流 (冬季风降温) 人类活动 (城市热岛效应)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城市(工业区)出现闭合等温线 等温线判读 城市功能区
气温的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规律
应用
等温线与等高线几乎平行 海拔 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海拔低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地 形 坡向 (太阳辐射、焚风效应) 阻挡作用 (结合大气环流) 相同海拔,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背风坡的气温高于迎风坡
图中②地位于20 ℃闭合等温线内,闭 表示局部区域内气温出 局部闭合 等温线 现特殊值,如山峰(低
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0 ℃、24
℃,由此可判断气温值16 ℃<②<20 ℃, ②应为云贵高原。图中④地位于28 ℃
温)、盆地(高温)、城市
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 (热岛效应),判读原则: 线分别为24 ℃、28 ℃,由此可判断气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温值28 ℃<④<32 ℃,④地可能地处四 川盆地内部
冬季,南北温差大, 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 冬季风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不大
太阳辐射
10℃
16℃ 22℃ 28℃
3km
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m 气温下降 0.6℃ ,但在不 同地点及不同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大于0.6℃ 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如下图在②情况下,大气 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 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 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上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等温线
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 图示区域等温线的走向与地形 延伸方向
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 起伏、地势高低大体一致。
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 100°E附近受山地地形影响,
地势影响)
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 图示区域东部以高原、盆地为
疏密程度
D.地形、洋流
思维过程
三步读图
找:由图名知本图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图例看出海陆分布和等
温线分布。
析:如右图
答:1.A 2.B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完
成3~4题。 3.图中R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A.16 ℃ B.21 ℃ )
C.23 ℃ 水量最多的是(
A.甲
定地形
判断坡向
同纬度地区,有地形阻挡作用地区的冬季气温 高于无地形阻挡地区
2.读图方法分析 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
判读内容
等温线特征 可判断区域所在半球:向北递
判读示例
数值大小 减——北半球,向南递减—— 及变化 南半球。可判断不同区域温差 大小
由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位于
北半球;从气温高低可以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