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北京的春节(1)
【基础须知】
我会解词语
万象更新(wàn xiàng gēng xīn):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万不得已(wàn bù dé yǐ):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形容两个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
娴熟(xián shú):熟练。
张灯结彩(zhāng dēng jié cǎi):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重点梳理】
1.过年的习俗这么多,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表达的?
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五个时间段来把握:
①第1至第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②第7自然段(除夕);
③第8至第10自然段(正月初一、初六);
④第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
⑤第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
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
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2.相关链接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难点再现】
课文内容的详略作者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作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
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
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节三个春节高潮。
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
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面面俱到则显不出孰轻孰重,反倒杂而无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