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酶制剂产业技术应用现状
2012-03-28 14:28:44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讯
【关键词】酶制剂,技术应用,现状
【报告来源】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整理
【报告内容】
近年来,随着酶工程研究的快速进展,酶工程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成为21世纪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之一。
全世界已发现的酶有3000多种,目前工业上生产的酶有60多种,真正达到工业规模的只有20多种。
剂型和品种有600多个。
1998年全世界工业酶制剂销售额为16亿美元。
据90年代初统计,世界上酶制剂生产厂商有70多家,其中较大的有25家。
最大的8家酶制剂生产厂商是:(1)Novo Nordisk(诺和诺德公司,丹麦);(2)Gist-Brocades(荷兰);(3)Cultor(科特公司,芬兰);(4)Genencor International (杰能科公司,美国);(5)Solvay(苏尔威公司,比利时);(6)Chr1 Hansen(汉森公司,丹麦);(7)Rhone Ponlenc(罗兰•普朗克公司,法国);(8)Quest(荷兰)。
随着国际酶制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上一些大型酶制剂生产厂商,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和寻求持续发展,不断进行收购、兼并和扩建。
1995年6月Genencor公司收购了荷兰Gist Brocades公司的工业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
1996年Genencor公司又收购了比利时Solvay公司全部酶制剂的研究、生产和市场。
1996年10月Novo Nordisk公司收买Shova Denbom公司工业酶制剂的专利,Shova Denbom公司退出工业酶制剂市场。
1998年Novo Nordisk公司在天津的酶制剂工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该公司在全世界建成3大市场基地,即丹麦、美国和中国。
从而可以就近生产、销售,进而能够达到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
目前,Novo Nordisk公司和Genencor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商和供应商。
1997年两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1亿美元,占全世界酶制剂销售额的70%以上。
由于收购、兼并和扩建,使得国际上大的酶制剂公司结构精简,人才集中,技术优化,使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显著缩短,数量大大增加,应用领域迅速扩大。
目前,世界上工业用酶涉及的应用领域达10多个部门,主要工业用酶有10多种。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用酶最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位于第二和第三位。
其后是中国、印度和南非。
日本90年代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大都在250-300亿日元(约为212-215亿美元)之间。
日本工业酶制剂主要应用于淀粉糖工业、食品工业、洗涤剂工业和纺织工业,4者相加达到全部工业用酶的84%。
我国酶制剂工业经过近40a的努力,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从90年代起,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际合作,技术水平和设备装备水平有了很大进步,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少数产品已经达到9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
目前,我国酶制剂的生产能力为40-50万t。
1996年酶制剂总产量为24万t。
在“六五”期间,酶制剂产量增长1倍;在“七五”期间,酶制剂产量增长2145倍;在“九五”期间,酶制剂产量增长213倍。
此外,“九五”期间,酶制剂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8.12%。
但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较,与国际上著名的诺和诺德公司和杰能科公司比较,我国酶制剂工业,无论是在产量和销售额方面,还是在品种、质量和应用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只占全世界酶制剂销售额的4%。
而淀粉加工工业用酶却占我国整个工业酶制剂的80%以上。
这就充分说明,我国酶制剂工业潜力很大,但产业结构亟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