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_雨巷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语文_雨巷教学课件设计


【结论】
油纸伞、雨巷、篱墙三 个意象实际上是“丁香姑 娘”“我”两个人物意象的 背景或活动环境,“丁香” 是两个人物的性格、精神的 凝结体。
探究二:
诗中的“丁香姑娘”和 “我”两个意象是怎样一种形 象(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请从原文中筛选信息概括总结。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
【背景材料】
(1)痛苦的初恋。1927年,大革命失败, 戴望舒、杜衡到松江县施蛰存家避难。这个 时期,戴望舒爱上了施蛰存的大妹妹施绛年。 施绛年虽然比他年幼5岁,却因受到良好的 教育,懂得感情,开朗、活泼、富有个性, 不像戴望舒那样既冲动又忧郁内向。两人性 格上的差异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再加 上戴望舒童年一场天花后脸上留下的瘢痕, 也使施绛年不悦,这给他们的爱情蒙上了阴 影。后来婚姻失败。
【丁香姑娘特点】
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 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 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 心境。(仅供参考)
【“我”的形象特征】
有对理想的希望和追求,又有着破 灭后的哀怨、彷徨和悲悼。(仅供参考)
探究三: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 情?诗人在“雨巷”的追求仅 仅是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吗?有 没有对恋人的追求?
雨巷
戴望舒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深入把握意象的 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 的情境美。 3.激活学生感知,培养学生的诗歌 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 笔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 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 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 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 《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 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 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 袖。
2.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 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 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
可以联想为一条“追求之路”。怀 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 前,“我”在期待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 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 围。
【画面美感】 朦胧、迷离而又幽深。
探究一:
诗中写了几个意象?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诗中意象】 明确:有6个
背景道具 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人物形象 我 姑娘
先分析其中的三个背景意象
1.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 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 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 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 寂寥的下着小雨,平添了一份冷漠, 凄清的氛围。
《雨巷》约写于1927年,最初发 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 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 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
【感情氛围和节奏】
感情氛围:凄清、哀怨、惆怅又充满着愁绪 和无奈。 旋律、节奏:舒缓、低沉而又优美。
运用了复沓、叠句等手法,造成了回环 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谢 谢!
【背景材料】
(2)黑暗的现实。这首诗创作于1927 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 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 做中国人的苦恼”。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 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 绪和朦胧的希望。
【拓展提升】
请两位同学分别用第一人称、散文 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为我们复述一 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 (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 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准备2分钟)
【示例】
“我”: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
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 的。我的心在期待着,期待着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 走来。奇迹竟然发生了,她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 也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紫色的长裙,轻轻而来, 如同一个紫丁香般的梦。这姑娘似乎给这寂寥的雨 巷注入了生机,“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 她只是飘过了我的身边,一个照面间,只投出了 “太息般的眼光”,又静静地隐去。消了颜色,散 了芬芳,眼光也没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 怅。
【示例】
“丁香姑娘”: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
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 得湿漉漉的。我心里想着,或许会遇到一个着青色 长衫的男子,戴着细黑边眼镜,高挑而又清俊。行 在清冷的巷子里,渐渐有一种孤寂从心底升起,我 望着巷子的另一头,他竟然来了,正是我想象的样 子,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忧愁,也许他只是想遇着一 位宁静、美丽、多愁的女子,在相错的刹那,读她 哀怨的眼神;相错之后,读她轻甩的发梢。然后, 以他多情的心灵作一篇淡紫色的诗章,登在某一报 刊的某一个角落给那个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给自己 一份凄美的灵感。如果不是这样,我走过他的身边 的时候,他怎么沉静得如同一粒水滴。
【课堂检测】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寂寥( liáo) 彳亍( Chìchù) 颓圮(pǐ ) 跫音( qióng ) 春帷(wéi )
【课堂检测】
2.对《雨巷》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是( D)
A.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正是 “风雨如磐”的社会的缩影。 B.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 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但又不断探索着、追 求着的知识青年。 C.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丁香姑娘, 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D.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 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绝望的情怀,并给人一种 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
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相关古诗】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南唐 李璟《浣溪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 ——唐 杜甫《丁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李商隐《代赠》
【丁香意象总结】
丁香已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 愁怨一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 象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