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装配式建筑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装配式建筑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装配式建筑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大气、水环境、土壤等资源的污染,国家对绿色生态可持
续发展越来越重视,鼓励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

在建筑行业也提出了
绿色施工的要求,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
减少对环境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
1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将预制加工厂预制的构件,通过机械吊装的方式,把零散
的预制构件组装成为一个整体建筑。

2装配式建筑工程基本特征
2.1施工主场地变化———工地变工厂
转变原先复杂的现场施工作,将建筑的柱,板梁,阳台,外墙等的制造变成
在工厂生产线上生产,所有的模块部件都可以在预制场中预先制造,避免了现场
的浇筑,将大量现场的手工作业,换成了预制场的流水作业。

具有提前预制,施
工速度快,工期短,而且不受气候影响的特点。

2.2施工方式转变———施工变总装
原来的现浇结构需要立体的交叉作业,流水施工,而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
主要采用机械化的吊装,最终将各模块组成整体。

安装过程如同在工厂组装汽车
元件一样进行拼接,现场作业大大减少,生产效率很高,安全,质量有保障等等
特点。

并且,建设与装修于一体,装修于主体工程可以同步施工。

2.3身份的转变———农民工变产业工人
由于现场大量采用吊装技术,再也不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从业人员经过简
单培训只要掌握预制装配、吊装的技术即可。

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的需求,以及
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

2.4形象的转变———污染施工变绿色施工
预制装配式现场施工以吊装为主,节能环保,脚手架搭设、现场砌筑、现场
抹灰等等。

以往现浇建筑出现的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都可以避免,最大化实现
绿色施工。

有资料推算,装配式施工至少节约节水量80%,能源70%,材料20%,土地20%,有效避免噪声的产生。

3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的探讨分析
3.1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简介
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是以钢结构、混凝土预制为组成构件,在现场进行组装
的快捷建造模式,例如将墙柱、墙板、楼梯等构件进行预制,在施工现场以大型
机械吊装组装为主。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了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也
制定了量化生产的标准。

装配式建筑由于是在生产车间对各构件进行量化生产,
大幅度缩减了现场施工的工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据统计装配式建筑体
系与传统现浇方式对比可以发现,工期可以缩短30%,节水节电可达60%,减少
噪音粉尘污染可达80%,促进了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而且在投入使用后还将绿
色节能进行到底。

3.2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成套技术的探讨分析
(1)建筑房屋主体的成套装配技术
在生产车间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将梁柱、墙板、楼梯、阳台、连接件
等进行预制,针对不同的部位可以选用适合的混料配比,可以更好的控制以往现
浇中时出现的裂纹、麻面等缺陷,在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将这些预制构件进行
组装。

目前可以根据标准的样板间进行选择,一旦房屋结构定型就可以进行流水
线作业,具有多、快、好、省的特点,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定制化预制。

(2)门窗预制成套装配技术
在以往传统建筑中门窗一般采用预留洞口的施工方法,等到门窗安装完毕后
再对多余的空隙进行填充,造成了渗漏和整体美观度下降。

在门窗预制中可以解
决这些问题,首先在墙板预制中留有门窗框,并将门窗框的砌口、滴水线、散水
坡度等通过门窗洞口模板一次性浇筑成型,尺寸控制精确解决了门窗渗漏问题。

其次在主体出厂前将门窗扇安装好,在现场随墙体构建进行一次安装。

(3)外墙装饰成套装配技术
在以往传统建筑中一般采用主体建设完毕后再对外墙进行装饰,需要搭设脚
手架或是吊篮,施工程序复杂且危险。

在外墙装饰成套技术中可以将外墙装饰和
墙体构件敷设好后一次浇筑成型,直接完成了外墙的装饰,也可以利用硅胶倒模
法制作不同形状的的混凝土装饰构件,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4)防水保温、屋顶造型成套装配技术
在以往传统建筑中防水保温、屋顶造型等都是单列出来的施工项目,存在有
高空作业,且运输物料不方便。

防水保温、屋顶造型可以利用专用模具将轻质陶
粒材料与预制主体一次浇筑成型,具有与主体结构成为牢固一体的优点。

另外还
可以采用三明治夹心保温预制墙体,将保温材料夹到墙体内部,增加了保温寿命
且起到了防火隔音作用内。

(5)墙体压光成套装配技术
一般采用砖混结构的墙体都需要内外墙体进行抹灰压光方可交工验收。

成套
装配技术可以利用清水混凝土技术预制混凝土构件,外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花纹
成型,内墙直接成型压光效果,免除了抹灰过程。

(6)承重墙与非承重墙成套装配技术
以往承重墙采用现浇方式并需要一定的养护时间,非承重墙采用预留空隙填
充轻质加气块的方法,工期较长。

成套装配技术可以使陶粒、珍珠岩、添加剂等
材质的轻质填充墙与承重墙一起浇筑加工,与主体一起吊装安装完成,大大节约
了工期,并解决了以往承重墙与填充墙产生裂缝的问题。

(7)人力、物力资源的成套装配技术
以往施工中涉及工种众多、钢筋工、架子工、瓦工等,各专业人员协同配合,施工现场可达数百人,由于各工种单一知识面的限制,导致很多衔接部位、衔接
程序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返工。

成套装配技术因主要构件已经预制完毕,只需要
专业组装人员即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组合、连接、安装,几十人即可安装完毕,生产效率高。

4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体系
4.1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完备性原则
所谓体系,就是能够自成系统,不能存在纰漏或者盲点,因此对于指标体系
来说,行业的覆盖面要尽可能的广,所能够反映的因素要尽可能的多而全,不能
仅仅考虑经济性而忽视资源节约因素,也不能因为考虑社会因素而忽视环境生态
因素。

(2)可操作性原则。

简洁明了,通熟易懂是所有成果的衡量标准之一,标体系中的指标应该采用
人们最容易识别和感知的指标来表述,例如人均、百分率、增长率、效应等,这
样既能做到量化分析,又具备可比性,而且比较容易获取这些指标的基础数据。

(3)多功能性原则。

一个指标体系的功能不应该是单一的,这样实用性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有
多种功能,例如描述、解释、评价、预警和决策等。

(4)层次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形成多层结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是从上向下逐层具体,从下往上逐层聚合。

4.2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
完善装配式建筑指标系统的框架和内容,从而指导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问题
的处理,对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指导,使设计师能够整合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建筑设计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建立装配式建筑可持
续发展体系能够反映该体系各个方面的现状,不论是经济与资源,还是环境与社
会等方面。

明确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找到症结所在,为相关
管理层做出决策和方案优化提供了实质性的依据。

4.3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1)总目标层
研究目标是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评价,衡量装配式建筑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力,表征该类型建筑的运行态势和战略实施的总体效果。

(2)系统层
将研究系统分为四个主要的概念进行研究,包括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

(3)变量层
变量层是指反应对象本质、揭示系统特性以及这些内容背后的原因和动力。

(4)要素层(具体指标)
指标必须具备一定的性质,包括能够测量、能够比较、能够轻松获得,同时,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应变量层的最基础性的参数,包括数目、强度和速率等,详
情在下文有具体的论述。

5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且在结构体系的研究
上有一定的成果。

但在实际工程中仍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预制
装配式建筑朝着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的发展是建筑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充分体现,是建筑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有力的证明。

参考文献:
[1]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
[2]杨晓宁.环保节能型建筑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戴丽.绿色建筑发展装配式钢结构正当时[J].节能与环保,2016,04:24-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