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
一、事件描述
硝烟弥漫:
2012 年 5 月 25日雷士突然公告称创始人吴长江辞去董事长、
执行董事和 CEO 职务,由雷士第一大股东、机构投资者“赛富 资本”的阎炎接任董事长职务,第三大股东、法国“施耐德”
的张开鹏接任 CEO。
相关当事方在第一时间均发布微博进行澄清,坚称股东之间没
有任何矛盾分歧。吴长江在其微博表示“由于我近期身心疲惫,
成立,主要从事照明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企业在创立之 初便将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差异化作为
企业的发展战略,成为国内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2011 年全年
收入达 5.9 亿美元,其中国内收入占 77.3%,海外市场贡献 22.7%。雷士照明于 2010 年 5 月在香港交易所IPO。
自7 月 13 日起两周时间内, 36 家一级经销商停止订单,
抗议董事会阻挠吴回归。万州和惠州工厂50名原材料关键 供应商中约25名表示不再向雷士提供原料,导致7月27日刚
复工不久的雷士工厂,因为存货不足而停产。
一、事件描述
各方博弈:
管理层动荡
雷士管理层出现剧烈变动,董事会中三名董事相继辞职; 在现任高管中,大项目首席运营官、副总裁徐风云和浙江
熟的企业,联想需要经过一套完整的投资决策程序才能为雷士注入资金。在等待联 想之时,亚盛投资的总裁“毛区健丽”与吴长江频繁接触;毛区健丽以994万美元资
金入股雷士,占比30%。在引进第一笔私募股权投资后,吴长江的股权被稀释到70%。
2005年亚盛注资 100%
吴长江 30%
70%
亚盛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2006年8月,在毛区健丽的介绍下,软银赛富决定投资雷士。2006年8月14日,软银 赛富投入的2200万美元到账,占雷士股权比例35.71%。 与此同时,先前经柳传志所介绍,叶志如对雷士的200万美元借款,也在到期前进行 了“债转股”。我们将持股3.21%的叶志如划分到你小股东。此时,吴长江的股份已 经被稀释到了41.79%,但仍占据着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三友总经理刘双龙辞职。
市场反应激烈 7 月 13日即罢工当日,港交所暂停了雷士股票交易; 8
月 15 日复牌时,股价从 1.41暴跌到 0.71。权力斗争波
及股价,雷士照明的小股东开始失去耐心,通过“用脚投 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一、事件描述
各方博弈:
高层接招
针对混乱的局面,雷士的在任董事和管理层采取如下措施 7月18日和26日,董事会成员分别会见了渠道商和员工代表,
9.22 % 55.15% (含高盛) 17.15%
9.21 %
2012.12德豪润达进入 52.26% (含高盛) 18.48%
吴长江 亚盛
高盛 世纪集团
施耐德 德豪润达
18.48%
20.05%
软银赛富 小股东合计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在不断引入私募的过程中,吴长江的股份不断被稀释。
下图显示了在吴长江彻底从雷士撤资迁,其在雷士持股比例的变化。
了解了复工条件。
7月27日董事会成立一个临时管理委员会,临危任命了穆宇 (负责人)、王明华和谈鹰三人。
8月14日董事会答复了复工条件,同意不对罢工人员进行报
复。但是否定了吴长江的回归,对于加薪要求态度不明, 同时对于其他主要要求予以拒绝。
一、事件描述
尘埃落定:
双方和解
8 月 20日,吴长江以大股东身份,会见了雷士照明管理层, 并召开了雷士供应链大会,表明了事态好转回归在即。9
供货商也不甘示弱。供货商停止供货的激烈反应一度使解决了 罢工问题的雷士陷入了停产待料的局面。
二、案例解析
利益相关者表现
小股东“用脚投票” 小股东的“用脚投票”体现在市场对于吴长江辞职和复出的反 馈,也即公司股价的变化状况。 吴长江辞职当日,也就是2012年5月25日,雷士的股价下跌了 20.42%,表现了市场对于没有了吴长江的雷士的怀疑。 2012年7月13日,也就是罢工开始当天,雷士的股票停牌。等到 8月15,股票恢复交易,股价暴跌了28.57%。 八月,吴长江回归的消息放出后,雷士的股价在8月27日回升到 1.46,超过了7月13日罢工停牌前的1.41. 由此看出,小股东以自身行动表示了对吴长江的信任及其被排 挤出局的不满。
管理层的反应并不如基层员工激烈,但是大项目首席运营官、 副总裁徐风云和浙江三友总经理刘双龙以辞职的方式支援吴长 江,雷士董事会中也有三名董事辞职。
二、案例解析
利益相关者表现
在2012年的“雷士事件”中,多类利益相关者发出了自己的声 音 经销商和供货商 经销商和供货商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确 保了吴长江的成功回归。公司36家一级经销商宣布暂停进货, 并要求施耐德退出。根据2011年度的数据,雷士有64.5%的收 入来自经销商。经销商暂停进货对雷士施加了巨大压力。
19.29% 41.79%
18.53% 36.05%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2008年8月,在收购世通时,雷士向世纪集团发行雷士照明普通股326930股,从世纪 集团收购了世通以及世通的全资子公司三友、江山菲普斯及漳浦菲普斯。在收购世 通之前,雷士并无节能灯生产,收购之后成为这个领域最大的占有者。在雷士以现 金+股份的方式完成对世通的收购以后,吴长江的持股比例再度被稀释至29.33%,而 软银赛富的持股比例为30.73%。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利益相关者表现 控制权争夺与社会资本 私募资本和企业家冲突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早在1998年雷士照明创立之初,吴长江、胡永宏、杜刚三位创
始人分别出资45万、27.5万和27.5万,彼时吴长江持股比例为 45%。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2005年三位股东分家前,吴长江持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利益相关者表现 控制权争夺与社会资本 私募资本和企业家冲突
二、案例解析
控制权争夺与社会资本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即企 业的所有权归于全体股东,而控制权归于管理层。管理层按照 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进行经营管理,而股东通 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施加对企业的影响,监督管理层的行为。
想休整一段时间,所以辞职,并不是外界猜疑的什么对赌输了 出局,也与董事间股东间没有仼何分歧矛盾”。
一、事件描述
硝烟弥漫:
随后事态发生变化,吴长江紧接着发布了第二条微博称:“等
我调整一段时间以后,我依然会回来的,我为雷士倾注了毕生 的心血,我不会也永远不会放弃,请大家相信我。”这条只存
在几分钟随即被他删除的微博,引发了外界无限的猜想。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利益相关者表现 控制权争夺与社会资本 私募资本和企业家冲突
二、案例解析
利益相关者表现
在2012年的“雷士事件”中,多类利益相关者发出了自己的声 音 员工和高层 雷士的基层员工对于吴长江给予了较大支持。在吴辞职不到两 个月,也就是2012年7月13,总部、重庆万州工厂、广东惠州工 厂员工进行了罢工。
11.02 % 34.4% 18.53% 2008.8收购完成 30.73% 25.19% (含高盛) 29.33% 小股东合计
10.64%
吴长江 亚盛 软银赛富
高盛 世纪集团
36.05%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在港交所IPO,发行6.94亿股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 23.85%),发行价2.1港元/股,募资14.57亿港元。
股33.4%,另外两位创始人各持股33.3%。
2005年,吴长江关于留存较多收益进行再投资和强调经销商利
益的行为遭到了其余两位股东的强烈反对。在大量经销商逼宫
的压力下,此次事件的结果是胡永宏、杜刚各自拿到8000万元 退股,吴长江持股比例为100%。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在股东分家,雷士急缺资金的时候,吴长江转向柳传志先生寻求帮助,但是作为成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博弈: PE投资与公司控制权争夺
—— 以雷士照明为例
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
程 1 2 3 描述 案例解析 政策建议
一、事件描述
雷士背景:
雷士照明由吴长江、杜刚和胡永宏于 1998 年在重庆惠州注册
二、案例解析 吴长江再次转向了私募。高盛与软银赛富共向雷士照明投入 4656万美元,其中高盛
出资3656万美元、软银赛富出资1000万美元。经过本次私募融资后,吴长江(34.4%) 失去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软银赛富(36.05%)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8.8高盛加入、软 银增资 34.4% 35.71% 11.02% 吴长江 亚盛 软银赛富 小股东合计 高盛
2006.8软银赛富进入 41.79% 70% 35.71% 19.29% 吴长江 亚盛 软银赛富 小股东合计
30%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2008年8月,雷士照明为了增强其制造节能灯的能力,以现金+股票的方式收购了世 通投资有限公司。由于当时的雷士并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并购所需的4900余万美元,
10.64 % 2011.7.21施耐德进入 49.19% (含高盛) 18.42% 55.15% (含高盛) 18.48% 9.22 % 17.15% 吴长江 亚盛 软银赛富 小股东合计
高盛 世纪集团
施耐德
21.75%
二、案例解析
雷士融资与股权稀释 2012年12月26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德豪润达公告称,已经以总额16.5港元购得雷士 照明20.0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时,德豪润达还将分别向大股东和吴长 江定向增发,吴长江有望成为德豪润达的第二大股东。至此,吴长江不再持有雷士 照明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