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在企业规模、自有技术、专用车生产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在汽车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和搭建产业平台等方面谋划新的举措。
关键词:长春市;汽车产业;跨国公司
汽车产业作为长春市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不但可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深入分析长春市汽车产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发展特点,掌握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完善产业政策,促进长春市汽车产业向国际化发展,对促进长春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整车生产能力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2004年,一汽集团取得4项全国第一:销售总量全国第一、轿车销量全国第一、载货汽车销量全国第一、整车出口全国第一。
近年来,一汽集团整车中轿车的比重在不断扩大,载货车不断向专用车方向发展。
轿车系列三大品牌奥迪、大众、红旗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能力,轿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二位,中重型车占有率连续3年保持国内第一,轻微型车进入同行业前五名。
(三)长春市政府对汽车产业支持力度较大。
具体措施有:第一,把汽车产业做大,形成整车与零部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集群优势。
第二,积极发展汽车贸易和服务业。
在搞好汽车及零部件国内贸易的同时,扩大对外贸易,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境外办厂。
支持发展汽车信用消费,积极发展汽车租赁和二手车市场,推动汽车消费。
第三,支持长春建立汽车物流中心,使长春成为国内汽车生产和销售的集散地。
把汽车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网络建立起来。
第四,建立长春国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充分利用现有出口资源,吸引聚集一批优势出口企业,迅速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五,建立汽车工业信息网络平台。
充分运用现有网络资源,以一汽和地方共建的方式,建立面向国内和国际的汽车、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信息网络,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第六,长春市政府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满足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汽车工业的政策支持,等等。
二、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跟不上整车发展。
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总量不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在汽车产业内部,由于长期存在“重整车、轻配件”的倾向,零部件工业处于比整车生产更落后的局面,这已成为长春汽车工业发展的软肋。
第二,多数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系统集成和模块供货的能力。
(四)专用车品种少,技术水平低。
长春市生产专用车的企业生产能力分散,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产品水平及附加值较低。
长春市大部分专用车企业从事低水平的汽车改装,雷同现象严重,缺乏自身产品特色。
长春市在专用车领域仍处于落后地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待于调整,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各类资源亟需整合。
三、促进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汽车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卡车和大型客车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绝大多数企业有了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轿车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
尽管目前很多自主品牌不如国外品牌知名,但绝不能否认我国汽车工业在引进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学习了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经营模式。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的基础来看,已具备建立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汽车产业的基础。
随着汽车大量进入家庭,自主品牌汽车拥有很好的市场时机,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不能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会错过汽车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时遇。
(三)建设国际化专用汽车产业园区。
长春市发展专用车的具体实施是搭建五个产业平台,打造四个品牌:第一,以展览、展示产业搭建国际专用车展示和信息交流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车展”品牌。
第二,以专用车国际贸易产业搭建国际化专用车贸易平台,打造“国际专用车交易市场”品牌。
第三,以技术研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