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给排水设计计算

建筑给排水设计计算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2011~2012学年一、课程设计的意义过某小区建筑给水排水的初步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及设计方法,根据给水排水要求选择适合的给排水系统,并设计各管道系统的流量、管径、坡度以及其他附件和辅助设施。

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基本训练。

二、设计课题某小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初步设计三、设计基本资料1、设计概况成都市紫藤花园小区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高度81米,属于一类建筑;地上26层,地下1层;小区1、2层为商场,其余各层为住宅;在地下1层设有泵房,变压器室,空调机房,配电室,值班室,消毒室,仓库等。

住宅分为4个单元9户,分为8个不同户型,其中A、B、C户型各有2个卫生间和1个厨房,卫生器具分别包含洗脸盆、坐便器、浴盆和洗涤盆;其余5个户型各有1个卫生间和1个厨房,卫生器具同前。

其各卫生间的卫生器具的个数及布置祥见:卫生间大样图(1),卫生间大样图(2),卫生间大样图(3)。

2、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条件:以距该楼西、北侧各50米的城市给水管网做为水源,常年可用水头40米,城市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

由于成都市处于我国西南部,常年平均气温恒定,属于中温地带,不受冰冻线影响。

该楼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设室内外消火栓保证发生火灾时的用水,除卫生间及不能设喷淋系统的房间其余房间都要设自动喷淋系统。

四、设计任务(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2)建筑内部给水系统,(3)建筑室内外消火栓系统,(4)自动喷淋系统,(5)建筑内部排水系统。

五、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2)建筑给水排水平面布置图若干张(根据各平面布置而定),(3)建筑给水,排水,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图(原理图)各一张,(4)各卫生间大样图一张,(5)水泵房平面布置图一张。

高层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给水方式选择: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 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连供水方式。

该建筑物为26层底商住宅楼, 楼高81米, 市政外网可提供常年资用水头为40m, 但远不能满足建筑物内部用户用水要求, 故应考虑二次加压措施.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2)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置;(3)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经技术经济比较, 室内给水系统拟采用无水箱分区给水方式. 由于市政外网不允许水泵直接抽水, 故设置地下贮水池, 两组变速调频水泵组加压供水.2. 给水系统分区:地下室、两层商场及3~6层住宅为低区, 由市政网直接供水, 7~16层为中区,17~26层为高区, 分别由一组变速调频水泵组为两区供水。

采用变速调频水泵, 可根据水压或用水情况, 自动调节出水量实现高区供. 此种方式供水可靠, 水泵布置集中, 便于维护管理, 水泵的软启动, 降低了对电网供电容量的要求, 减少了水泵机组的机械冲击和磨损以及水泵切换时的振荡现象, 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无水箱分区给水方式可不占用上层使用面积, 能源消耗省. 3. 给水系统组成:整个系统包括引入管、水表节点、贮水池、水泵机组、给水管网和附件;(1)给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a.居住小区给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

b. 居住小区室外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

环状管段过长时,宜设置分段阀门。

c. 室内给水管道向住户、公共卫生间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配水支管上配水点在3个及3个以上时应设置。

(2)给水管道上使用的阀门,应根据使用要求按下列原则选型:a. 需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阀、截止阀;b. 要求水流阻力小的部位(如水泵吸水管上),宜采用闸板阀;c. 水流需双向流动的管段上,不得使用截止阀;4.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1)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市政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

环状给水网与市政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

(2)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m,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3)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及乔木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4)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

给水管道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要求,且不宜小于0.3m。

室内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垂直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右侧。

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沟)敷设。

(5)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6)室内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7)埋地敷设的给水管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8)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

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

(9)塑料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明设塑料给水立管距灶台边缘不得小于0.4m,据燃气热水器边缘不宜小于0.2m。

达不到此要求时,应有保护措施。

塑料给水管道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段过渡。

(10)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应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给水管道应在排水管的上面。

(11) 给水管道暗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b.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窿内,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c. 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25mm ;d. 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

5. 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生活用水是满足人们生活上各种需要所消耗的用水, 其水量受当地气候、建筑物使用性质、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完善程度、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及水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不均匀.对于生活用水, 应根据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作为依据, 进行计算. 6. 最高日用水量:建筑内生活用水的最高日用水量可以下式计算:1000qm Qdd*=式中 Q d-- 最高日用水量,m 3/d ;m -- 用水人数,cap;q d--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 /(cap)*d 。

最高日用水量一般在确定贮水池(箱)容积的过程中使用。

7. 最大小时用水量:根据最高日用水量,进而可以算出最大小时用水量:K Q K Q Q h P h dhT*=*=式中 Q h-- 最大小时用水量,m 3/h ;T -- 建筑物内每天用水时间,h; Q p-- 最高日平均小时用水量,m 3/hK h -- 小时变化系数。

最大小时用水量一般用于确定水泵流量和高位水箱容积等。

8. 用水量计算:1.居民最高日用水量: Qd= 250×3.5×9×24/1000=189.0 (m 3/d) 2.居民最大小时用水量: Qh= 189.0×2.0/24=15.75(m 3/h) 3.商场最高日用水量: Qd= 8×1250/1000=10.0(m 3/d) 4.商场最大小时用水量:Qh= 10×1.2/24=0.5(m 3/h) 9. 贮水池的有效容积当资料不足时,贮水池的调节容积,一般可按建筑物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计算,本设计取25% ,安全储备用水量取4--12h 的建筑物最大时用水量. 生活贮水池的计算:V=0.25×(189.0+10.0×2)=52.25m 3 水池的高:2.4m ;水池的长:5.5m ;水池的宽:4.0m.生活贮水池钢制,尺寸为5.5×4.0×2.5,有效水深2.5,有效容积55m 3 10. 室内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设计秒流量按公式:Nqgg⨯⨯=α2.0 其中α=1.011. 给水管网各水头损失计算:住宅水头损失计算:商场水头损失计算12.干管水头损失计算13. 沿程总水头损失:对于A户型来说,虽然水头损失很小,但离贮水池最远,管线最长,加上横干管的水头损失,总的水头损失很大,所以应为最不利点,三区的横干管均由地下室顶棚穿过, 且距顶棚0.5 m ;根据系统图2-2,计算A户型住宅用户横干管及立管的水头损失, 结果见下表2-7 。

三区横干管均由地下室顶棚穿过, 且距地下室顶棚0.5 m 。

14. 总水头损失计算:高区A户型沿程总水头损失:∑hy=1.816+3.68=5.496( mH2O)局部总水头损失: ∑hj=5.496×0.3=1.648( mH2O)总水头损失:∑h=5.496+1.648=7.14 ( mH2O)中区A户型沿程总水头损失:∑hy=1.186+1.114=2.3( mH2O)局部总水头损失: ∑hj=2.3×0.3=0.69 ( mH2O)总水头损失:∑h= 2.3+0.69=2.99 ( mH2O)低区A户型沿程总水头损失:∑hy=1.186+1.127+1.998=4.311 mH2O)局部总水头损失:∑hj=4.311×0.3=1.293( mH2O)总水头损失:∑h=4.311+1.293=5.60 ( mH2O)15.给水系统所需的供水压力:H=H1+H2+H3+H4+H5式中H -- 给水系统所需的供水压力, mH2O;H1 -- 引入管起点至最不利点高度所需要的静水压力, mH2O;H2 -- 计算管路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之和, mH2O;H3 -- 水表的水头损失, mH2O,取1 mH2O;H4 -- 管网最不利点所需的流出水头, mH2O, 取5 mH2O;H5 -- 管网的富裕水头, mH2O ,取3 mH2O。

高区所需水压: H=79.5+7.14+1+5+3=95.64m中区所需水压:H=49.5+2.99+1+5+3=61.49m低区所需水压: H=19.5+5.6+1+5+3=34.1m对于低区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充分利用外网水压, 供一、二层商场及3~6层住宅用户的生活用水; 对于中区、高区采用边速调频水泵组分别供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