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机与变压器应用

电机与变压器应用


课程设计可以以小论文的形式来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笔试 与操作相结合,课程总成绩化整为零,减轻期终考试负担,注重平时学习的考核, 把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体分值如 下:
平时测试:40%,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阶段考查成绩、平时的出 勤率等形式去完成。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有正科等校企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合作单位,为学生提 供实训基地。
(三)教学方法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教学的需要以及教学条件,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 学。对于知识体系按照自身的理解和学生情况可以进行删减。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加强 实验教学,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 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 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 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 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还要适当兼顾 专升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 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4、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 课外作业。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教学评价 按每教学轮次分专业进行综合评价,由教研室主任主持,任课教师(含兼职 教师)参与,全方位总结教学的相关内容,并形成文字报告。评价结果作为课程 评审的依据。 教学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评价和对 课程评价三部分组成。 2、考核要求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与课程设计成绩结合进行评价。
三、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 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 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四、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 3、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常用电气仪表(器)的使用。 4、掌握一定的电磁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5、应用电机基本理论分析电机及拖动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电机与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爱业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掌握能耗制动方法,了解能耗制 动机械特性曲线的特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 调速
6.掌握三相绕线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方法。
1.单相异步电动
机的工作原理 单相异步电动

2.单相异步电动
机的主要类型和 风扇安装
起动方法
控制电机机
3.单相异步电动 机的用途 1.伺服电动机知 识
2.测速发电机知 识
理论 2
实操 2 1.掌握分相式电动机结构原理(电 阻分相、电容分相)应用
《电机与变压器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172820060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 适用专业
电机与变压器应用 开设学期
3
48
学分
3
电气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定位与作用
(一)课程定位 《电机与变压器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它又是本专业 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电机的工作原 理、基本结构及运行特性,掌握直流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起动、制动和 调速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必要的测试技能,从而能合理地使用电机以满足后续专业 课对该方面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中,保证电机工 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的作用 《电机与变压器应用》是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班组技术革新打下 良好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后续课程:《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和毕业设计等课程。
八、其他说明
1、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本课程应在《电路与磁路》课程讲完电路基本理论和磁路后讲授。本课程的后续 课和有关课程为:《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交流调速
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 3、各教学单元重点、难点和深广度的教学说明 ①本课程建议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许晓峰主编的《电机及拖动》教材。课 程的重点是交流电动机及电力拖动,其次是变压器,根据专业的需要,控制电机 的内容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②有些内容,例如“直流电机”、“同步发电机”、“三相双层波绕组”可根据 学时安排、学生的程度适当删减。 ③在“交流电机的绕组、电动势和磁通势”中,三相绕组旋转磁势的基波应讲述 透彻,高磁谐波的分析计算可简略,只作定性说明。 ④三相异步电动机应以功率、转矩、能量的分析、计算为重点,等效电路的定量 计算可不作要求。 ⑤控制电机以“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动机”为重点,其他 内容可作概括性的介绍。 ⑥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还可通过录像进行电视教学。关于交 流电机的电枢绕组最好是结合实习进行现场教学。 4、本课程的作业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的例题分析和课外习题,以巩固和加强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要求安排适量的思考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重视思 考题。
理论 8 5.掌握标么值的概念能计算。
实操 2 6.理解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掌 握变压器并联运行时负载分配的计 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
6.变压器的并联 运行
7.自变压器与仪 用互感器
7.通过对自耦变压器和仪用互感器 的分析,了解特殊变压器的用途和 特点,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工程分析 问题的能力。
2.罩极式电动机结构原理应用
1.掌握交流、直流伺服的基本结构 理论 2 及应用
实操 2 2.掌握交流、直流测速发电机基本 结构及应用
3.步进电动机知
3.掌握步进电机基本结构及控制方


1.电动机的发热
1.熟知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选择 理论 2
冷却及电动机工
的原则。
作制的分类
实操 2
75KW 电动机 2.了解电动机发热和冷却的规律。
2.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 性。
3.了解各种典型负载的转矩特性及 其特点。
4.熟练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
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
理论 8
5.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 实操 4 件,会分析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6.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 和制动方法及特点掌握各种制动状 态下的机械特性。
7.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和调速性能指标的含义、调速范围 与静差率之间的关系。
时的物理情况,重点掌握转子绕组
定子绕组及分析
的各电磁量及电动势、磁动势平衡
关系。
理论 8
三相异步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动 的运行原理 机及拖动
3.能熟练应用基本方程、等效电路 实操 2 和相量图来分析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三相异步电动机
情况,
的机械特性及各
种运转状态
4.掌握电动机的几种起动方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 起动
笔试或课程设计:60%(课程设计可以用论文形式提交)。
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本 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虚拟实训、工业案例和网络教材 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网络资源教学库,以文字教材为中心,辅之以多种 多样的学习方式,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达成教学目标
多电机拖动系 2.各种工作制电 连续运行、轻 掌握电动机工作制的分类情况。
统及电机的选 动机的选择
载起动做出

材料计划、选 3.能对不同工作制的电机如何选择
3.电动机的种类、择起动方法 容量。
形式、额定电压及
额定转速的选择
4.能根据负载类型选择电机种类、
方法。
型式、电压、转速的选择原则。
六、课程实施
建议可选择的教材: 1、《电机及拖动》许晓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电机与变压器应用基础》赵君有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推荐教学参考书 1、《电机与变压器应用基础》林瑞光主编北京: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2、《电机及拖动基础》彭鸿才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电机及拖动基础》顾绳谷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三相异步电动机 综合实训:异 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
的基本工作原理 步电动机单 原理、转差率的概念及异步电机的
与结构
层交定子绕 三种运行状态。
组嵌线,电机
三相异步电动机 组装、测试 2.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型号。理解异
的铭牌和主要系
步电动机的额定值的意义。
列。
3.掌握异步电动机空载和负载运行
三相异步电动机
五、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主要内 实践项目

教学目标
建议课时
直流电动机 1.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运行时电机 的调速实验 内的功率关系。
1.直流电动机工 作原理和结构
2.直流电动机的 铭牌数据及主要 系列
3.直流电动机绕 组直流电动机的 磁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