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学总论

细菌学总论


二、细菌的染色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1.先用结晶紫将所有细菌都染成紫色。 2.用碘液加强结晶紫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 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仍保留紫色, 有些细菌则成无色。 3. 用番红复染1分钟。
最后染成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 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G-菌)。
细菌的繁殖
1.二分裂法:是最主要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细胞 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 2.细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DNA,然后进行分裂, 将重组的基因组传给后代。 突变:细胞自身的遗传密码发生随机改变; 转化:受菌直接摄取供菌游离DNA片断,将 它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获得供菌部分遗传性状。 转染:DNA通过噬菌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 接合:一个细菌的DNA通过两细菌间特殊的蛋 白质结构,如接合菌毛,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
免疫功能下降
1.细菌可用于发酵食物,例如在醋的传统制造 过程中,就是利用空气中的醋酸菌使酒转变成 醋。其他利用细菌制造的食品如奶酪、泡菜、 酱油、醋、酒等。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双歧杆 菌等,有助于消化。 2.有些细菌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例如链霉素 即是由链霉菌所分泌的,青霉素即是由青霉菌 所分泌的。
4、芽孢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 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 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 的芽孢还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 中,又能萌发成为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 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某些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耗尽营养 时,也能形成芽孢,这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 适应,由于芽孢在细菌细胞内形成,故又称 为内生孢子。 芽孢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有些湖底沉积 土中的芽孢杆菌经500-1000年后仍有活力, 肉毒梭菌的芽孢在pH 7.0时能耐受100℃煮 沸5-9.5小时。
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 显微镜,在一位老人的牙垢上最先观察到一些能够活 动的生物。 1828年,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提出以拉丁文 “bacteria”命名。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活动 的小棍子”。英文“germs”,翻译成中文,即“细 菌”。
一、细菌的分类
(一)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
第五章 细菌学总论
细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 一类原核生物, 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既有危害又有用 处。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 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等。感染方式 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以及带菌微生 物等。
腐生细菌能使食物腐败变质,不仅造成大 量的损失浪费,而且由此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2.干燥: 大多数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空气中很快 死亡,有些菌如结核杆菌对干燥耐力强,在 干痰中保存数月后仍有传染性,干燥不能作 为有效的灭菌手段,只能用于保存食物,但 细菌在湿度<15%、真菌在湿度<5%时,均不 利其生长,因此干燥的食物可保持相当一段 时间而不坏。
3.射线: 紫外线的波长260μm时作用最强,主要作 用于细菌的DNA,可以杀死细菌,但在照射 后3小时再用可见光照射,则部分细菌又能恢 复其活力,这种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capsule) : 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 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如肺炎球菌, 边界不明显的称为粘液层,如葡萄球菌。
荚膜
荚膜对细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细菌不 仅可利用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 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择地粘附到特定细胞的 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能力。例 如,伤寒沙门杆菌能专一性地侵犯肠道淋巴组 织。细菌荚膜的纤丝还能把细菌分泌的消化酶 贮存起来,以备攻击靶细胞之用。 另外,细菌在入侵免疫系统时,荚膜可以 防止免疫系统识别细菌,从而存活下来。如肺 炎球菌的荚膜。
自养菌、异养菌(腐生菌和寄生菌)
需氧菌、厌氧菌
(二)按细菌的形态分类
棒状——杆菌;球形——球菌
螺旋形——螺旋菌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 m
大肠埃希.5 μ m
球 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螺杆菌
弧菌
螺菌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 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球菌直径一 般为0.5~1微米,因此观察细菌要使用光学 或电子显微镜,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 细菌,还要进行染色。
2.培养基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 基本结构
细胞质、拟核
荚膜、鞭毛…
特殊结构
菌毛、芽胞….
(一)基本结构 1﹑细胞壁(cell wall) 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 围,坚韧而富有弹性。细胞壁厚度因细菌不 同而异,一般为15-30nm。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凡能破坏 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 或杀菌作用,如溶菌酶、青霉素等。
2﹑鞭毛
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 蛋白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 毛。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 针)来改变运动状态。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 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方能在光镜下看到。
1)鞭毛具有特殊的抗原性 通称H抗原。根据细菌能否运动、鞭毛 的数量、部位及特异的抗原性,对鉴定细 菌有意义。
细菌核区DNA以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 遗传因子,称为质粒。质粒是裸露的环状双 链DNA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 因,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可以整合到核质 体中去。质粒DNA在遗传工程研究中很重要, 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 细胞质中还有一些胞质颗粒,如多糖、 脂类、多磷酸盐等,起暂时贮存营养物质的 作用。
细菌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
如链球菌的溶血素、肺炎球菌的荚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结核杆菌的抑制 和抵抗溶菌酶的作用,有些致病菌还能产生 某些物质杀伤吞噬细胞等,这些均能使细菌 在机体内存活而致病。
细菌的生长
细菌具有许多不同的生长方式。根据它们对氧气 的反应,大部分细菌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一些只能 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需氧菌;另一些只能 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厌氧菌;还有一 些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称为兼性厌氧菌。某些细 菌也能在被人类认为是极端的环境中旺盛生长,一些 细菌存在于温泉中,被称为嗜热细菌;还有一些存在 于酸性或碱性环境中,被称为嗜酸细菌和嗜碱细菌; 另有一些存在于冰川中,被称为嗜冷细菌。
2)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通过活泼 的鞭毛运动,可以穿透小肠粘液层,到达 细胞表面,产生毒素致病。
3、菌毛
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 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特点是:细、 短、直、硬、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 (1)具有抗原性
(2)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后者与传递遗 传物质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 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 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 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 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3.细胞质
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样,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只有拟核,没有核膜,遗传物质DNA分子呈“裸露” 的状态,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或 核质体。
细菌一般具有1-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余个。 核质体是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可 编码2000~3000种蛋白质。
由于没有核膜,因此细菌DNA的复制、RNA的转 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像真核细胞那 样这些生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严格分隔开来。 每个细菌细胞约含5000-50000个核糖体,大部 分游离于细胞质中,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 由大亚单位(50S)与小亚单位(30S)组成,大亚 单位含有23SrRNA,5SrRNA与30多种蛋白质,小亚单 位含有16SrRNA与20多种蛋白质。 30S的小亚单位对 四环素与链霉素很敏感,50S的大亚单位对红霉素与 氯霉素很敏感。
3.利用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性的病原菌可 制成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如“白百破”疫 苗。 4.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白 血病。
细菌发电:
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 放进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 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 设计出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到了 20世纪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 各种不同的细菌电池相继问世。例如有一种 综合细菌电池,先由电池里的单细胞藻类利 用日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然后再让 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对宿主的侵犯,包括细菌吸附于体表, 侵入组织或细胞,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乃至 扩散蔓延以及抗拒寄主的一系列防御机能,造 成机体损伤。 毒素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外毒素如肉 毒杆菌的毒素和葡萄球菌的肠毒素、白喉、破 伤风毒素以及链球菌的红斑毒素等。内毒素可 以引起微循环灌注不足,休克、弥漫性毛细血 管内凝血和局部皮肤反应等。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 ① 保持细胞外形,提高机械强度; ② 抑制机械和渗透损伤,如革兰氏阳性菌的 细胞壁能耐受20kg/cm2的压力; ③ 防止大分子入侵; ⑤ 协助细胞运动、生长、分裂等; ⑥ 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 菌体的敏感性。
2.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菌的繁殖力非常强大,每20-30分钟, 就能够分裂一次,假设一个人的手上此刻有 100个细菌,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 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将达到25600个, 某些细菌,即使我们用杀菌力超强的香皂洗 手,它们能在几小时内“死灰复燃”。 处于有利环境中时,细菌也可以形成肉 眼可见的集合体,例如菌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