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 东亚之蒙古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 东亚之蒙古

ਪଔᄾᓾඏጵ༽ۨ!DŽඥ৵௳Dž!中国制造网 买家服务部2009/09目录:前言:蒙古国简介一、蒙古国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 Page 4二、蒙古国贸易、矿产资源及农牧业情况分析 Page 5三、中蒙经贸合作现状 Page 7四、蒙古铁矿资源开发分析 Page 7五、蒙古国铀矿资源状况 Page 8六、蒙古矿产资源投资的国家风险分析 Page 8七、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分析 Page 9八、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走向 Page 9九、蒙古农牧产品加工业面临投资机会 Page 11十、蒙古产纯毛地毯进口现状 Page 11十一、蒙古国养鸡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Page 11十二、人民币在蒙古国的市场地位 Page 12十三、蒙古人民币金融业务的机遇与风险 Page 13十四、投资蒙古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与机遇 Page 13十五、蒙古建材五金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Page 14十六、我国建材业在蒙发展现状 Page 15国际投资贸易情报——蒙古卷前言:蒙古国简介蒙古地处内陆,自然地理状况对其气候有非常大的影响。

蒙古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特征,季温差和日温差均很大。

蒙古比北京相对较冷,平均气温低5℃,南部的平均气温低4℃。

阿尔泰、杭盖、库苏古尔和肯特等山区夏季的平均气温为14℃-15℃;南部戈壁和东部平原地区最高气温达40℃以上。

西北部山区冬季的平均气温为-25℃至-30℃,最低气温达-40℃;戈壁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15℃至-30℃,最低气温达-38℃。

蒙古经济贸易蒙古年GDP和对外贸易总额近年来均为10亿美元左右。

工业体系尚未建立,主要产业是采矿和牧业,煤、铁、金、有色金属等储量很丰富。

额尔登特的铜钼矿,年产铜精矿粉约51万吨左右,产品的95%出口中国,全部出口的收入约占蒙古财政收入的40%。

2002年6月底的牲畜存栏数为3000万头(只),每年出口约300万张皮革,1500多吨羊绒和少量的牛、马和羊肉。

1997年1月,蒙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促进贸易自由化,蒙古国家大呼拉尔修改了《海关法》,规定自1997年5月1日起,将所有进口商品(酒精等除外)的进口关税税率降为零。

1999年,国家大呼拉尔再次修改有关法律,将进口税率增加至5%,并已于1999年7月1日开始执行。

蒙古是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1991年向市场经济过渡后,经济连续三年大幅下滑。

1995年有所回升,GDP增长率为6.3%,经济有所回升。

1996年以后GDP一直徘徊在1.3%?3.4%之间,经济始终缓慢增长。

最近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畜牧业损失较大。

蒙古风土人情1、蒙古国居民饮食习惯特点浓郁,食品以牛、羊肉为主,经常食用的蔬菜品种包括马铃薯、白菜、圆葱、罗卜等,喜饮酒;2、向别人递交东西要用右手,以示尊敬;3、蒙古人忌讳别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和帽子;4、与客人正式会面或共同进餐要衣着整洁,男士应着西装打领带,女士应化妆并佩戴首饰。

5、送客人离开时,主人不必出门。

蒙古人口244.2万人(至2002年底)。

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

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

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

蒙古地理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

边界线部长为8161公里,北邻俄罗斯联邦国界长3485公里,南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4700公里。

土地资源:可利用土地面积为15646.64万公顷,其中,农牧业用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10%;水域面积占1%。

森林资源:蒙古的森林面积为1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

木材总蓄积量为12.7亿立方米,其中,落叶松占72%;雪松占11%;红松占6%;其余为桦树、杨树、红杨树等。

森林主要分布于肯特、库苏古尔、杭盖和阿尔泰等省区的山区地带。

水资源:蒙古境内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

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0亿立方米。

蒙古国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一、 投资状况及风险分析外国直接投资状况蒙古国吸收的外资总体规模有限。

2003年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到1.3亿美元,随后于2004年跌到9000万美元,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截至2003年,共有73个国家的3042家企业在蒙投资10亿多美元,其中对矿业及石油部门直接投资高达47%,占第一位。

2003年11月,第十次援蒙捐助国会议在乌兰巴托举行,与会者承诺向蒙提供3.35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贷款。

历届会议共向蒙允诺提供29亿美元的援助,实际落实82%。

主要捐助国家与国际组织有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二、投资环境分析1.投资政策截至目前,蒙古国己与世贸组织的30多个成员签订了《相互保护投资取消双重关税的协议》。

大呼拉尔先后颁布了《外国投资法》、《石油法》和《矿产资源法》,并陆续进行了修正。

2002年,蒙古国大呼拉尔又通过了《外国投资法补充修正案》,进一步扩大了外国投资的形式和范围,将吸引大额投资作为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

外商可以在蒙古国任何一个经济领域投资,并可从事所有合法业务。

外国投资者可以投入自由外汇,通过投资赚取蒙币图格里克,投入动产、不动产及其有关的产权、知识和工业产权。

2003年,为了发展旅游业,蒙古国又制定了许多相关优惠政策与措施。

2004年蒙古国修改了1994年通过并实施的《蒙古国矿业法》,修改后的矿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外国投资者的权益受蒙古国法律法规保护,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投资环境,提供多项优惠政策。

此外,还于2004年大幅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最近又在中蒙边界的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县建立继蒙俄边界的阿拉术黑布拉格经济自由区后的第二个经济自由区。

目前,蒙古国在吸引矿业投资方面有一些比较便利的条件和优惠政策:降低并减免了部分税收;简化了申请投资手续;经贸体制逐渐符合国际通行水平,外汇进出自由。

允许勘查许可证持有者在指定地区进行各种类型的勘探工作,并授予持证人对其所发现的任何矿床的开发优先权;许可证可作为持有者的一份财产进行转让;所有的矿产权利金从原来的l2.5%降至2.5%;放宽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和延长期。

蒙古国新矿法规定,持证人可对矿产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进行部分或全部转让或抵押,但如果要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则必须在蒙古国矿产资源局的地质和采矿登记办公室进行登记。

在减少对矿业权转让和抵押的限制方面,可以说,蒙古国可能是目前周边国家中在矿业权转让和抵押管理方面最宽松的国家之一。

在其他领域,蒙古国也对外国投资者实行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

比如,外资从事电力、交通等行业,前10年免税,后5年半税,从事石油、煤炭、机械电子等行业,前5年免税,后5年半税,从2002年开始,国家收购私人黄金,黄金销售税从12.5%降至7.5%等等。

此外,蒙古国政府将2002年定为“支持外国投资年”,以吸引更多的外商和投资者前来参与蒙古国的建没。

外国公司和企业可以在蒙古国合资办厂和独资办厂,也可以购买蒙古国一些国有大公司的股票,如蒙占国“戈壁”羊绒公司、蒙古国贸易开发银行、蒙古国航空公司和蒙古国电信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私有化的进程中以竞拍的形式出售一定数量的国有股份。

由于投资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公司在蒙古国境内落户,投资总额达4.8亿美元。

自由贸易区内企业在政策上享受各种优惠,贸易区内企业进口的商品原材料一律免除进口税、附加税,加工后的出口商品也免除各种出口关税。

对于在贸易区内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内外公司、企业也一律免除各项税收,而投资从事其他商业事务的公司在经营的前5年免除收入税,后3年税收减半。

蒙古国是《华盛顿公约》和《纽约公约》的签字国,这将保障投资纠纷的解决和仲裁结果的执行。

2.金融体系1991年蒙古国建立双层银行体制,商业运营部分由可汗银行接管。

自此,确立了蒙古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其主要目标定位于在经济转型期稳定币值和抑制通货膨胀。

商业银行方面,根据出资人的不同,银行分为国有,私人和合资三类;根据资产结构不同又分为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银行;根据业务种类不同分为专业银行和普通银行。

目前蒙古国境内主要银行有蒙古贸易开发银行、可汗银行、首都银行、阿诺德银行、培隆银行、爱瑞银行、西客银行、信托银行、乌兰巴托城市银行、索斯银行等。

一般情况下政府及各级机构不得干预银行运作,银行对政府行为不承担责任(特殊情况除外)。

但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银行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蒙古国商业银行曾一度陷入危机。

为此,政府从1999年5月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加快银行体制改革,并采取了对一些亏损严重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特别管制,对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实行私有化等重要措施。

投资利润、股利、资产与证券收益、投资项目变卖后资金的汇回在蒙古不受限制,但是商业银行外汇储备水平低下,汇款申请有时需要等待。

3.税收体系1990年以后,蒙古国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实行税制改革,建立健全税收制度,改革国家预算体制等重要手段。

同时,对如何减少财政赤字、增加预算收入、实现经济稳定采取了不少具体措施。

税收体制改革使蒙古国国家预算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国家预算收入由过去的以来自国营企业单位的周转税为主的单一结构变为以所得税、商业服务税、外贸收入、社会保险提成等为主的多种收入结构。

三、双边经贸关系及风险分析双边贸易近年来,中国与蒙古国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国。

2002年,蒙古国同中国的贸易额为3.56亿美元,约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8.9%。

2005年,中蒙贸易额达到8.60亿美元。

其中,中国向蒙古国出口3.19亿美元,增长36.7%;中国从蒙古国进口5.41亿美元,增长17.3%。

中国在对蒙古国贸易中连年逆差。

目前,中国向蒙古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粮食、蔬菜、水果、百货、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工艺品等;自蒙古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煤炭、石油、矿产品及畜产品等。

除铜矿粉进口等采取转账结算外,占中蒙贸易相当大比重的边境贸易及旅游贸易几乎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

双边经济合作中国与蒙古国于1991年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

在贸易额不断上升的同时,中国对蒙古国投资也在快速增长。

1998年底,我国在蒙古国中资企业仅为28家,投资额为303.33万美元。

据蒙方统计,2004年,中国对蒙古国投资1.27亿美元,投资项目415个,分别占外国对蒙古国投资额和投资项目数的50.2%和53.8%。

目前,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的最大投资国之一。

截至2004年,中国在蒙古国注册的企业高达1640家,注册资金总额为4.6亿美元,占蒙古吸引外资总量的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