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纳米材料改性防锈颜料——复合铁钛粉
纳米材料改性防锈颜料——复合铁钛粉
与防锈颜料无关。复合铁钛粉作为一种防锈 颜料可适合于多种漆料,通过刷涂实验证明, 铁钛防锈漆具有良好的配套性和施工工艺 性。
优秀防锈漆(表中“原配方”)得分34.5 分,复合铁钛防锈漆得分38.5分。
3讨论
中船重工七二五所厦门分部金晓鸿等用 复合铁钛粉制成环氧面漆和聚氨酯铁钛防锈 漆,又寸其进行了综合检测.检测结果见表8。
不同的分子修饰方法、分散的比例和加 工的时间,其效果差别较大。图1是经过透 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的粉体图片。
经过反复实践,使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 米材料进行分子修饰,偶联剂与被分子修饰 的材料质量比大约为1:3,而且偶联剂必须 要进行稀释处理。被分子修饰的纳米材料与 磁铁粉的比例大约为9:1 000。通过对上述 二种氧化粉体进行复合处理。经过试验测试 优化其品种,最终确定复合铁钛粉的配方。
复合铁钛粉制成的各类防锈漆,具有优 异的防锈性能,使得传统的防锈漆提高更高 挡次,这完全有赖于科技的进步,新工艺、
4 4.4耐湿热试验
新材料的应用。涂料工业是一个传统而历史
将红丹醇酸防锈漆、铁钛醇酸防锈漆和 悠久的产业,有着极其丰富而成熟的材料和
铁钛环氧防锈漆送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进行 工艺。由于“836”、“973”国家高技术研究
耐湿热试验,(送验日期:2002年3月14 日),其检测结果见表9。
发展计划的实施,使我国的新材料研究开发 上升到国家层次,在此过程中,纳米材料的
表9红丹与铁钛醇酸防锈漆的 耐湿热试验结果
品名
试验肘间/h 样板表面状况
研制、表征、应用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使 得在纳米材料应用方面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 基础和氛围。但是应用这种技术必须在理论 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才能掌握。
——!!塑坚垄垒堕!垡墨笙窒堡垄凰鹪
表4复合铁钛粉制成防锈漆测试的结果
在制漆过程中,由于复合铁钛粉仅作为 一种防锈颜料添加在漆料中,所以整个制漆 工艺过程和原制漆工艺过程~样,不需增添 和改进任何设备。
4.4其他试验 4 4 1耐盐雾r性能和结合力比较试验
标等于或优于原有红丹同类防锈漆,特别是, 耐盐水浸泡时间和耐盐雾时间比原同类产品 大大延长(见表5)。
第三届国际防腐及防腐蚀涂料技术研讨会
选用2种或2种以上的材料,其中一种可以 选用相对较粗的廉价材料作为主料,另一种 或几种可以选用相对较细的材料作为分散相 辅料,这样既可以达到材料“复合”,又能达 到粒径“搭配”的目的。
在金属防锈体系中,主要是用涂料来阻 止氧、水和氯离子对金属的氧化腐蚀.阻断 电流流动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如果运用纳 米材料作为分散相,以合理的搭配比例分散 到涂层中,使得涂层既致密又稳固,那么, 这种涂料的性能一定会超过常规涂料的性 能。显然.运用纳米技术,通过复合改性某 种材料,研制一种无毒的、性能价格比高的 防锈颜料是可行的。
锈漆
4.2性能比较
由于防锈颜料的防锈性能不便于直接又寸 比,只有通过制成防锈漆,按照国家标准进 行制样并测试其性能。对于一般的防锈漆, 常规指标基本相当,考察的重点指标是比较 耐盐水浸泡和耐盐雾时间(见表3和4)。
表3 3种红丹防锈漆国家标准中耐盐水时间
4.1配方举例 复合铁钛醇酸防锈漆参考配方: 醇酸漆料45%铁钛粉40% 填 料5% 溶剂6% 催干剂2% 其他2% 按国家标准GB/T1727—1992要求制作
堡坚壅垒竖堡::垡重堡窒堡垦感隅
a。磁铁粉有大量微米级粉体
a。磁铁粉有极少量纳米级粉体
b.,b。磁铁粉q,,DH未复合处理的纳米材料,有团聚现象
c,,c。磁铁粉中加入经适量偶联剂处理过的适量纳米材料,分散均匀
一㈨一
d1,d2磁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经偶联剂处理过的纳米材料,出现团聚
图1经过透射电子互微统测试的粉体图片
国家和有关部门权威机构检测结果表 明.复合铁钛粉制成的防锈漆各项常规指标 等于或优于原有红丹同类防锈漆.特别是耐 盐水浸泡时间和耐盐雾时间比原同类产品大 大延长。
4.3复合铁钛粉适用性试制测定
复合铁钛粉可方便地用于现有油,I生、酯 胶、酚醛、醇酸、环氧、聚氨酯等漆料制作 防锈底漆。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各项常规指
4 4 2复合铁钛粉与三聚磷酸铝和磷钼酸锌 钙的比较
将复合铁钛粉、三聚磷酸铝和磷钼酸锌 钙分别按1 0%、20%的质量分.分另0制成醇 酸防锈漆,在实验室进行耐盐水(3%NaCl) 浸泡试验和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耐盐雾试 验。试验表明,复合铁钛防锈漆防锈性能优 于三聚磷酸铝防锈漆和磷钼酸锌钙防锈漆。
4 4.3防锈颜料综合性检测 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付大海等人,将复
红丹醇酸防锈漆
138
出现小泡
纳米作用能(亲和力)进行复合的关键,
铁钛醇酸防锈漆
720
小泡密布
就是保证纳米粒子能在纳米尺度上均匀分散
纳米材料改性防锈颜料l复合铁钛粉
铁钛环氧防锈漆
1 920
无变化
于基体中。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表面排
检测结果表明,铁钛防锈漆的耐湿热性 列的原子数目与内部原子数目之比明显增
2制备
在无机金属氧化物中,自然界最丰富和 人们接触很密切的,当是铁系氧化物。而且 氧化铁红、铁黑早已被作为颜料使用。纯度 磁铁矿精矿粉(Fe30一,俗称“磁化铁”)具 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应用潜力。在我国资源 丰富,可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价格低廉, 可以抵消因引入纳米材料而提高原料成本的 因素,增强市场竞争力;化学性能比较稳定, 不又寸环境造成污染;且它本身对钢铁就具有 相亲性.容易得到对钢铁的良好附着力。它 可象红丹一样,根据需要制造不同类型的防 锈漆.工艺简单;制造的防锈漆施工工艺与 配套性和传统防锈一样;贮存、保管、运输 的要求与原同类产品相同。因此,完全适合 作为制备复合铁钛粉的载体。
国内油漆厂家使用的防锈颜料分为有 毒、无毒两大类,以铅、铬系为代表的防锈 颜料具有优良的缓蚀钝化功效,但对环境造 成污染。现有的无毒防锈颜料制成的各种防 锈漆,其防锈性能有的不如红丹防锈漆.有
的虽然防锈性能和红丹防锈底漆相当,但是 价格较贵,这就使得表面防护费用增加、或 者防护费用不增加但防锈性能下降的趋势。 因此。现有涂料的防锈性能不能满足国民经 济建设的防腐需要。由于科技的进步,纳米 时代的到来,给研制新一代的环保防锈颜料 一复合铁钛粉提供了机遇。
第三届国际防腐及防腐蚀涂料技术研讨会
4复合铁钛防锈漆
未经处理的磁铁粉作为防锈颜料用于制 作防锈漆,经过大量试验证明.其具有一定 的防锈性能。将磁铁粉加工成300目的细度, 用于醇酸制作防锈漆,将试制的防锈漆进行 测定.发现其防锈性能随磁铁粉的纯度变化 而变化,但其防锈性能远次于红丹。用复合 铁钛粉代替红丹应用到防锈涂料中,测试其 性能指标时,不仅附着力提高,而且在耐盐 水及耐盐雾的时间这两项技术指标数倍超过 红丹防锈漆。
表1 WD-A一325型复合铁钛粉技术指标
样片(实际干膜厚度65~70“m),并按 GB厂r1763—793.1(甲法)的规定进行试验, 其主要技术指标与红丹醇酸漆相比较如表
2。
表2铁钛和红丹醇酸漆的对比
名称男纛…肾硬度鬻
堕塑
!!g
红丹醇
酸防锈
2
合格
50
0.25
7
滚
醇酸铁
钛粉防
1
合格
50
0.30
58
——
!!堕坚壅垒竖!垡重笙窒堡垄厩隅
纳米材料改性盼锈颜料一复合铁钛粉
掌
金广泉。曹跃云(海军I程大学)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改性的防锈颜料——复合铁钛粉,分析了其防锈机理。比较了与红 丹系防锈颜料的防镑效果。1
关键词:纳米:防镑:颜料:复合铁钛粉
0前言
涂料是最经济、最方便的防腐材料。防 锈漆在金属防护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红丹防锈漆由于防锈性能优秀,使其在 防锈漆料界称王近百年。由于红丹对环境造 成污染.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近年来. 许多发达国家~直不间断地在开发无毒防锈 颜料,像美、法、英、日、德等国的公司, 都各自开发出了许多无毒防锈颜料,包括: 磷酸盐系、硼酸盐系、钼酸盐系、金属粉末、 金属氧化物等,其中磷酸盐系列防锈颜料是 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但是对其的开发主要是 在磷酸盐的基础上进行改性。改性的方向是 形成多金属聚磷酸复盐,改性的多聚磷酸金 属盐的防锈性能可略超过红丹,但其生产成 本很高,在防锈性能方面并没有从技术上有 根本性的突破。
试验见表10。
显著提高(即综合机械性能提高),在涂层-
表1 0在黄铜和红板上的耐盐水实验
样品类别 浸泡盐水时间/d 样品表面状况
将铁钛粉、红丹、磁化铁粉按照常规配 方分别制成环氧铁钛防锈漆、环氧磁化铁粉 防锈漆和环氧红丹防锈漆,经武汉材料保护 研究所进行检测(送验日期:2002年3月 14日).比较3者之间耐盐雾和结合力性能, 测定结果见表6。
表5部份产品实测技术指标
第三届国际防腐及防腐氧铁钛防锈漆耐盐雾性能和 结合力均优于环氧红丹防锈漆和环氧磁化铁 粉防锈漆。
合铁钛粉与一优秀防锈漆配方(表7中“原 配方”,原配方中锌盐含量为6%,铝粉含量 10%,铁红含量15%,合计含量31%)用取
表7铁钛粉取代后的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检测标准
检测结呆
堕兰查垒坚坚:’垡重笙壅堡望躁隅
代法进行比较,即将复合铁钛粉分别取代 锌盐、铝粉、铁红及全部,制成多种环氧防 锈漆样板,进行了检测.通过加权打分进行 了对比研究结果(见表7)。
在进行纳米材料表面改性的过程中,偶 联剂的正确选择很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分子 修饰的效果,而且还与纳米材料的分散效果 密切相关。用常州亚邦亚宇助剂有限公司生 产的钛酸酯偶联剂又寸纳米氧化钛进行分子修 饰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纳米氧化钛与磁铁粉 进行混合,然后,用振动磨进行加工复合处 理。振动磨一方面不停地振动,能使磁铁粉 与纳米氧化钛充分搅拌,另一方面,经过级 配合理的钢球的反复撞击、挤压、振动,又 能使聚合的粉体分散,使得两种不同数量、 不同粒径的材料充分分散和复合。利用有机 基团的空间阻碍作用,阻止颗粒的相互接近, 以达到阻止凝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