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阳学说(一)

阴阳学说(一)


细胞内液
mEq/L(水)
10.0 140.0 5.0 27.0 182.0 10.0 25.0 80.0 20.0 47.0 182.0
阴阳学说
普遍性
“现代科学所探讨出的世界结构 的某些部分,已见诸阴阳学家的 思考中”---李约瑟
阴阳学说
普遍性 相对性 相比较 无限可分性 相互转化 联系性 同一层次,同一范畴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阳生于阴,阴生于阳”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昼不精夜不瞑
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3 阴阳消长
阴和阳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运动 变化之中,以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互为消长: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 皆消皆长:阴阳皆长 阴阳皆消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冬 春 夏:阴消阳长 夏 秋 冬:阳消阴长
汉字的多义性
阴阳学说
常识?哲学?医学? 气?实体?属性?
阴阳学说
普遍性
相对性
联系性
阴阳学说
普遍性
《素问》:阴阴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素问》: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摩擦生电 正反物质 人体生物电 动作电位
阴阳学说
血浆
mEq/L(血浆) mEq/L(水)
Na+
142.0
时间 季节 性别
昼 春夏 男、 雄
夜 秋冬 女、 雌
温度 温热
寒凉
湿度 干燥
湿润
亮度
状态
明亮 晦暗
动、升、刚、兴 奋、开放、扩散
静、降、柔、抑 制、闭合、凝聚
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1 对立制约
对立:阴阳双方事物属性相反 寒热、明暗、水火、气血
制约:统一体中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制衡。
阴阳学说
首见于《诗经》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阴阳学说
阴阳的哲学含义:
造字 《说文》阳:山南水北,阴:水南山北 《周易》阴爻和阳爻
阴气和阳气(本义) 相互对待的两端(引申义)
阴阳学说
阴阳的医学意义:
张介宾《类经·阴阳类》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是标示两种具有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 的对立的特定属性和形态特征(特定运动状态或 趋向)的范畴
1
5.4
离 Ca2+
5.0
5.4

Mg2+
3.0
3.2
总计
155.0
167.0
HCO3-
27.0
29.0
CI-
103.0
111.0
HPO42- 2.0
2.2
SO42-
1.0
1.1

有机酸
6.0

蛋白质
16.0
子 总计
155.0
6.5 17.2 167.0
组织液
mEq/L(水)
140.7 4.0 2.5 2.0 155.5 30.0 114.0 2.0 1.0 7.5 1.0 155.5
阴阳学说
化分阴阳属性的标准
依据:“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标准:水火依据,派生具体标准(相比较)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含 有阴阳两方面的属性。自然界所有相对立的事物和现象的属性, 都可归于阴和阳这两个方面。
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
属性 空间
阳 天、上 外、左
阴 地、下 内、右
阴阳之间最根本、最显著的一种作用 推动发展变化,维持协调平衡
冬至-立春-夏至
阴—有 阳—无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2 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根基。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天地男女升降;形神气血呼吸坎离;阴阳一体。
互用:阴阳之间相互资生、促进、助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