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课件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课件


大家谈:你最念念于心的是哪一句?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1):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风再 起,换了人间!
• (2):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 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 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 界。
•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短短 十四个字,道尽多少悲凉的尾巴。
宫,后有诗《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 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
(qiè)笥(sì)中,恩情中道绝。”以秋扇闲置为
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
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 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
成灰,失望就这样由沮丧到彻底看轻看淡。
• 友情的文字,爱情的词,悼亡的佳作,容若却 是不甘心文字只有此种变幻。满腹学识,于是便 模拟古诗,很富创意地站在女子角度写下这首决 绝词。
• 文中有很多用力抒情的痕迹,平素喜欢容若含 蓄的人便会觉得失望,然而试想,一个被深深爱 着的人抛弃的女子,恨怨纠结于心,恐怕任何文 字都难以言表那许多恨。恨得咬牙切齿,恨得想 要抓狂,却又必须强忍着,嘱咐自己放下,然后 开始新生活。
离相弃。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
怜惜她。
典故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
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
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
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
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 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 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令·拟古决绝词》。
二、纳兰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
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பைடு நூலகம்《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纳兰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气质上颇似
他的绝唱。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四、研读作品
• 本词题为《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一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 词题“拟古决绝词”,点明了这首词 是“拟古”,作者要模拟古诗的风格和题 材写一首。
贾宝玉的贵胄公子,身居“华林”而独被“悲凉之雾”。
当了康熙的侍卫,却深以为苦,“惴惴有临履之忧”。他
率真,性好自由,喜欢“闲云野鹤”式的生活:“仆亦本
狂士,富贵轻鸿毛”,他爱书,爱友朋之乐,还很钟爱他
的闺中伴侣,纳兰性德仅活到三十一岁,这位才华绝代的
人物,来到世间不过“惊鸿一瞥”。
三、纳兰情愫
• (一)纳兰与其表妹
• 纳兰词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 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五、词作赏析

于文字中,容若找到了女性视角的
最好诠释,于是写下这首毅然决然的分手
词作。在文字中他是个满腹愁怨的女子,
想着情人昔日与自己见面的甜言蜜语,而
今时过境迁,新人胜旧人,爱情竟成永诀。
厚重的情感变得轻飘飘,因爱生恨,恨已
(三)纳兰与沈婉
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 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婉。沈婉,浙
江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
“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 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因“寒疾”,于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与世长辞, 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
渌水亭设宴,“集南北名流,咏中庭之双 树”,却没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Made by 沫语 2014级初等教育文科2班
一、导入新课 二、纳兰简介 三、纳兰情愫 四、研读作品 五、词作赏析 六、名家评论 七、课内拓展
一、导入新课

秦观曾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思考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主旨
似乎与之背道而驰。
曲以寄哀思。
对照课文后的注解,谈谈对本词的 理解。
• 该阙词章与白居易《长恨歌》皆涉及 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废国。 从感情意义上看,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 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 理枝”的誓言,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 试问谁人不动容?

• 他拟的决绝词《白头吟》:晴如山上
云,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 绝。
•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 1、诵读文章,谈谈个人的感想。 • 2、文章中出现出现了两个典故,谈谈你是
如何理解诗中的两个典故的 。
• 典故一:汉朝班婕妤被弃
• 典故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典故一:汉朝班婕妤被弃
•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
• 《百家讲坛》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 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 恋曲。他们曾有婚约。纳兰性德正是风流 年少时,初遇自己的表妹,这一切是不可 预料的,也是不可阻挡的。只可惜如此美 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
• 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痛 苦忧伤就更加突出了。
(二)纳兰与卢氏
不知是家人的催促,还是纳兰性德觉得 表妹不再回来,或是卢氏太好,纳兰娶了卢氏。 1674年,纳兰22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 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18,“生而婉娈,性 本端庄”。成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笃深然而这 段感情并没有持久,卢氏红颜薄命,仅三年,卢 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的痛 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尤在银缸。忆生来, 小胆怯空房”。妻子的死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反 而更加的悲痛。
SUCCESS
THANK YOU
2019/7/8
• 此词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 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
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
好。然后描绘变心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 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 恨情殇可见一斑。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 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 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