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概况本设计为年产10000 吨酱油固态酱油生产工艺的初步设计。
生产工艺是低盐固态浇淋生产法;蒸煮工艺采用传统的、技术方面十分成熟的旋转蒸料锅法;制曲工艺采用厚层通风制曲方式;利用传统发酵设备的发酵池发酵,浇淋以减少酱醅对发酵池的占用时间。
夜酱油发酵由制酱演变而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法也不断的改进。
按照发酵方法,当下国内应用较多的有:低盐固态发酵法、高盐稀醪发酵法、低盐稀醪保温法、固稀发酵法其他传统工艺法。
各种方法各有优点,国内普遍使用低盐固态发酵法。
2 设计基础2.1 设计依据酱油、醋作为调味品,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市场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调味品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品种多、销售面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调味品“地产地销”的局面已被打破。
企业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科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创造新产品,并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在增加品种的同时也使产品达到规模化生产。
各种名、特、优、新产品不断涌现,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对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改善烹调方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2 设计原则1、做到精心设计,投资省、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并且回收期短,使设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原则。
2、设计工作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学会查阅文献。
收集设计必需的技术基础资料,加强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并进行深入调查,与同类型厂先进技术经济指标作比较,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问题。
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以达到或超过国内同类型工厂生产实际平均先进水平最好。
3、解放思想,力求设计在技术上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并根据设备和控制系统在资金和供货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4、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出设计的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千厂一样。
工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的确定,要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建厂地点,时间,三废综合利用等条件,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5、发酵工厂设计还应考虑采用微生物发酵的工厂的独特要求,既要注意到周围环境(包括空气、水源)的清洁卫生,又要注意到工厂内车间之间对无菌、卫生、防火等条件的相互影响。
食品类发酵工厂,还应贯彻国家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卫生、优美、流畅,并让参观者放心的原则。
6、设计工作必须加强计划性,各阶段工作要有明确的进度。
2.3 设计范围1、选择产品的方案,并确定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相关参数(绘制工艺流程图)。
2、生产工艺的物料衡算。
3、工厂总平面的布置及运输(绘制总平面设计图)。
4、车间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各种设备型号、规格明细表)。
5、生产车间设备布置(绘制生产车间设备布置图)6、简要分析原料的供应情况,劳动定员,项目经济分析等。
7、简要设计相关的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设计生产规模10000 吨/年。
第一年筹建试生产,第二年生产规模为3000 吨,第三年生产规模为8000 吨,4 年达到生产规模10000 吨。
(二)产品方案以脱脂大豆、麸皮为主要原料,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本产品具有纯天然、口味丰富、鲜美、酱香和脂香浓郁、菜色好看、无焦糊味、无苦味等特点。
(三)项目建设年限一年(五)主要原料供应情况:1、大豆: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
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
豆饼就是大豆主要是黄豆和黑豆榨油后的副产品,在各种植物中营养价值最高。
大豆分布较广,在东北、长江流域、黄淮流域、江南各省南部、两广、云南等地都有种植。
其中以东北地区的产量较大,且质量较为优质。
并且东北地区为一年一熟,春播秋收。
因此在其收获成熟的秋季可以适当多收购一些大豆储备用于生产2、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
小麦被磨面机加工后,变成面粉和麸皮两部分,麸皮就是小麦的外皮。
小麦的分布也较广,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东南等地区。
六厂址的选择3.1 厂址选择原则酱油发酵车间应在居民区的下风侧,河流上游,水电汽源丰富,并且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以利用技术后达到好的经济效果。
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的使用标准设计以简化设计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
原料来源立足于国内,立足于本地,选择优质廉价的原料。
并注意节约粮食、提高利用率、提高产量。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原料消耗,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
发酵工厂原料用量大,以交通方便为原则。
废物排放量大,尽量靠近城市排水系统。
安全防护措施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2 本设计所选厂址根据以上选择原则,本设计初步选址定为吉林省,主要考虑吉林省的风向和交通运输的方便,为避免空气污染,初步将厂址选定在长春市。
(七)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项目建筑物和构筑物生产车间标准化车间辅助车间机修室、化验室、辅料库、成品库等动力设施配电房、锅炉房、冷冻机组等给水设施水泵房、水井、水塔等全厂性设施办公室、食堂、浴室、厕所、围墙、大门等第二章总平面布置及运输一、总平面布置(见附图)1 总平面设计的一般要求工厂总平面设计是工厂总体布置的平面设计,他的任务是根据工厂建筑群的组成内容及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厂址条件及有关技术要求,协调研究建、构筑物及各项设施之间的相互空间和平面关系,正确处理建筑物、交通运输、管路管线、绿化区域等布置问题,充分利用地形,节约场地,使所建工厂形成布局合理,协调一致,生产井然有序,并与四周建筑群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总平面设计基本要求如下:A 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生产流程的要求。
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生产作业线应顺直、短捷,避免作业线的交叉和还回。
B 总平面设计应当将占地面积较大的生产主厂房布置在厂区的中心地带,以便于其他部门为其配合服务。
C 总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区的主风向的影响。
D 总平面设计应将人流、物流通道分开,避免进行交叉。
E 总平面设计应遵从城市规划的要求。
F 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和规定。
2 本设计中工厂总平面设计本设计中的总平面设计遵循发酵工厂总平面设计一般原则,采取分区布置。
工厂分为厂前区、生产区、厂后区、厂房左侧区和厂房右侧区。
厂前区包括办公楼、食堂、自行车棚、机动车棚及建筑小品等。
生产区包括酱油生产车间、面酱车间、醋生产车间、料酒车间及各类储罐等。
厂后区包括污水处理站、酱渣处理、原料库等。
厂房左侧区包括食堂、浴室、蒸汽房、质检室、变电室、配电室、职工宿舍等。
厂房右侧区包括原料库、销售部、废料处理场等。
全厂总面积为37220m2,建构筑物面积及堆场、作业场占地面积为13548m2,建筑系数为36.4,土地利用系数为52.3,绿化系数12.1。
二、工厂运输处理好的原料由原料筒仓到原料输送车间的运输,成品由包装车间到成品库的运输均采用叉车。
现选用杭叉公司生产的CPD25 型电瓶叉车。
该车的各性能指标为:起重量2.5 吨,起重高度3 米,起升速度空载:4.2m/min;满载:2.6m/min。
前进速度13km/h,行走电机10kw,起升电机10 kw,蓄电池电压48v,容量700ah。
每天搬运原料量为(9.66.4)8 吨,一次运2 吨,则需4 次,叉车跑一个来回约3 分钟,每天搬运原料约需13 分钟。
每天搬运成品酱油为34 吨,一次2 吨,则需17 次,加上包装重量,约需19 次,一次约3 分钟,则每天搬运成品酱油需1 小时。
故每天叉车工作约1.2 小时即可。
因此选取一辆CPD25 型电瓶叉车即可。
第三章劳动定员本设计中的劳动组织定员我们只讨论主生产车间,即蒸煮车间、发酵车间、淋油车间等。
具体定员情况如下:原料输送车间一人,负责原料的输送及记录。
蒸煮车间两人,一人负责拌种及熟料的输送,并负责每天生产所用原料量,一人负责在高层控制各管道的阀门、润水量以及控制蒸汽压力。
制曲车间两人,负责熟料的输入及成曲的输出。
发酵工段两人,负责测量酱醅温度及操作天车完成酱醅的移池及酱渣的清除。
淋油工段一个人,负责浇淋。
化盐工段一个人,负责头油的化盐及初油的输出。
因制曲工段及发酵工段需三班制,各调休一人,既再需两个人,软包装车间一人,瓶装车间四人,一人负责洗瓶机,两人负责灌装生产线,一人负责巡视和检查流水线。
成品仓储室一人,负责下线成品的堆放和调用。
另设车间主任及副主任各需一人,负责整个车间的总体安排及人员调动。
因此可知所设计车间人员20 人。
第四章车间工艺第一节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参数一、工艺流程4.2 工艺流程介绍4.2.1 该工艺特点现在普遍使用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是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在无盐固态发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酱醅中食盐含量在10以下时,对酶活力抑制作用不大的特性生产的。
目前,全国大多数厂都在延用这种工艺。
80 年代末期,全国各地全面推广低盐固态发酵生产技术,极大推动了我国酱油工业的发展,一直到今天,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已经成为我国的酱油生产主流工艺。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新工艺,原料仍然是豆饼与麸皮,特点是:拌曲用11~13 oBe’盐水,酱醅含盐量6~7,发酵温度45~50℃发酵周期15~25d,虽然与传统工艺生产的酱油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比固态无盐发酵法生产的酱油,在产品风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的优点是:一是酱油色泽较深,滋味鲜美,后味浓厚,香气比无盐固态发酵显著提高;二是生产不需要添加特殊设备;三是操作简便,技术不复杂,管理也方便;四是提取酱油仍可采用浸出淋油方法;五是原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氨基酸的生成率均较高,出品率也稳定;六,生产成本较低。
4.2.2 工艺流程1 流程简介按加入种曲的形式不同,分为添加自制曲种和市售酱油曲精两种;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本设计采用自培养曲种的工艺流程。
该流程简图如下:图1 2 前期水解过程此阶段任务是将原料蛋白质和淀粉进行分解。
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各种味的氨基酸,淀粉被淀粉酶水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麦芽糖和糊精等。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是较难的,时间需要也长。
然而这个过程是酱油酿造中提高原料利用率的关键,是后期发酵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好这一关。
酱油酿造原料是以蛋白质原料为主,蛋白酶的作用适宜温度为40~45℃,因此固态低盐发酵前期温度宜控制在40~45℃这个温度可促进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此温度至少应控制在12~15d水解方可基本完成。
3 后期发酵阶段前期水解过程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淀粉质原料分解成了小分子、胨、肽、糊精和糖类。
后期发酵过程的任务是利用酱醅中的各种酶类及空气中落入的有益微生物,将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转变成酱油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