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书院 导游词

岳麓书院 导游词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它历经宋、元、明、清,到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

由古老的书院到湖南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

岳麓书院是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修复最好的一所古代书院,更是难得的一所延续着教育功能的书院。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

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这是书院1010周年院庆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的,“千年学府”这四个字是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字而成。

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大家看两侧的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幅对联高度概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地位与作用。

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书院,感受一下书院的千年历史与浓浓的学术意境。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赫曦台,它的由来呢与书院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学术峰会有关。

南宋年间,当时的山长张栻邀请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来学院讲学,开创了不同学派间学者相互辩论交流的会讲形式,史称朱张会讲。

当时,二人每天早上登岳麓山看日出,每当日出东方,朝霞似锦的时候,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赫曦是指红色的朝阳。

将这座台命名为赫曦台是为了纪念朱熹和张栻。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这种布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其中的讲堂、御书楼和文庙,分别体现了书院讲学、藏书和祭祀三大功能。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

“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

大门两旁悬挂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幅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才辈出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讲堂外悬有“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

毛泽东曾两次寓居半学斋求学,“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讲堂内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央悬挂的这两块鎏金木匾。

一块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思是学习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在于天人合一,旨在表彰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另一块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匾为原物。

这块匾是为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其中的“道”便是指理学,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湖湘学派是理学南传的正宗,它表明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

大家一定会奇怪,讲坛上为什么会放两把椅子呢?讲坛上放两把椅子一来是纪念“朱张会讲”,二来是古代的讲学制度的体现,古代的“讲解”,是由一个老师讲,另一个老师解。

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是著名理学家张栻所撰,他阐明了岳麓书院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目的的办学思想。

岳麓书院在千年办学过程中,讲究的是培养经世致用之才,故而“经世务实”精神成为了岳麓书院的显著特征。

御书楼是书院藏书功能的体现。

这座宋代风格的三层楼阁建筑,因其存放大量御赐的图书而闻名,是书院唯一一座三层建筑。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位于书院左侧的文庙,这里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也是书院祭祀的主要场所。

大成殿是文庙中最主要的建筑,“大成”二字表示了孔子的成就和地位。

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