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与哥特时期服装
01
02
03
04
课程目标与重难点
课程目标:了解元明时期、与哥特时期的服饰特征 重 点:了解哥特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难 点:对哥特风格与哥特元素的把握
·壹· 元 明 时 期 的 服 装 特 征
一、历史背景
提问:元朝与明朝的是谁建立的?
元朝--忽必烈 明朝--朱元璋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 统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忽必烈自1271年建立元朝,民族组成主要以蒙古族为主。元代由于民 族矛盾比较尖锐,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纺织业、工业遭到很大破坏。 宫中服制长期延用宋式。直到321年元英宗时期才参照古制,制定了 天子和百官的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 的"质孙服"制,汉人称"色衣"或"质孙服”。这是承袭汉族又兼有蒙 古民族特点的服制。
直裰
明朝的直裰只有领子有边缘,衣长过膝, 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加内摆叫道袍,加 外摆叫直身),两侧开衩(道袍打褶子,直 裰不用打褶子)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 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剪 规则)系扎的腰带络穗、丝绦。 袖子的形状: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 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一)女子服饰
二、元代服饰
元代的服装制度与汉唐相似。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 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 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 主要是“质孙服”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 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下马。元代的贵族妇 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 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 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 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一)男子服饰
明朝男子便服,一般用袍衫,形制虽 然多样,但都未脱大襟、右衽、宽袖、 下长过膝的特点。庶民百姓服装,一般 是上身着衫袄,下身着裤子,裹以布裙。 贵族人家男子的便服多用绸绢、织锦缎, 上面绣有各种花纹,这些花纹大多含有 吉祥意思。儒士、生员、监生等读书人 大多穿襕衫或直裰。
汉族男子的主要 服饰
请同学们回答哪个是质孙服?
(三)女子服饰
袍服:元代妇女服装分贵族和平民两种衣。贵族
多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 鼠皮和羊皮。服装为宽大的袍式,衣袖形似灯笼, 袖口窄小,袖身宽肥,长齐足背,都是左衽[从右 向左扣],正与汉人相反,而一般的平民妇女,多 是穿黑色的袍子。窄袖交领袍衫,
元代贵族女子的袍服
“比肩”是一种有里有面
的较马褂稍长的皮衣,元
代蒙人称之为"襻子答
忽”。“比甲” 则是便
于骑射的衣裳,无领无袖,
前短后长,以襻相连的便
服。
比肩
比甲
元代男子主要骑射服饰
元代普通男子服饰
云肩
三、明代服饰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 非常重视。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 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明装与唐装相比,在 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 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 领蜕变成圆领,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 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 袖圆领"。
襦裙:元代平民妇女穿汉 族的襦裙,半臂也颇为通 行。
元代平民妇女的主要服饰
元代汉族女 子服饰仍沿 袭汉服特征
汉族女子穿襦裙、半臂、褙子、对 襟、披帛、挂玉环绶
(一)元代男子服饰
元代男子服饰,衣袖较紧、窄,下裳较 短,衣长至膝下,造型像百褶裙。 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种 有里有面的较马褂稍长的皮衣,元代蒙 人称之为"襻子答忽”。“比甲” 则是 便于骑射的衣裳,无领无袖,前短后长一、对宋代服饰影响最为明显的思想是? 二、最具特色的宋代服饰是什么? 三、宋朝服饰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有哪些?
通过学习通选人随机抽取一位同学来讲解PPT
目录
· catalogue ·
哥
元 明 时 期 服 装 特 征
明
哥
代
特
官
时
服
期
的
服
特 特装
点 点的
特 元 设素 计在 中现 的代 运服 用装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 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 年。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治国方针,对整顿和恢复礼仪极其重视, 并根据汉族传统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禁胡服、胡姓、胡语。在 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之下,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 庄,气度宏美,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
汉族女子的主要服饰
(二)质孙服
质孙服的形制是上衣连下 裳,衣式较紧窄且下裳亦 较短,在腰间作无数的襞 积,并在其衣的肩背间贯 以大珠。质孙本为戎服, 即便于乘骑等活动,质孙 是蒙古语“华丽”的音译。
汉族女子的主要服饰
元代-质孙宴
皇帝要亲自举行国宴百 官应讲究服饰要穿上华 丽的衣服赴宴,因此而 得名质孙宴其实质就是 一个皇帝的赐服仪式, 是元代达官贵人地位和 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赐 质孙服多以显示对臣僚 的宠爱受赐者往往以此 为荣。
(一)罟罟冠
开始是民间流行的普通妇女日常所戴的防风、 保暖的帽子,由于它位于人体的最显眼的部 位,最能反映出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和经济 实力,因此人们将一些物件装饰在上面,使 得它的装饰性增强,高度逐渐增加。随着蒙 古势力的增强、地域扩大,贵妇人们对穿着 越来越注重,罟罟冠的装饰也越来越华丽, 贵族和富裕人家的妇女争相将珍贵的饰物如 珍珠、琥珀、宝石、羽毛等装饰于其上,使 之逐步演变为蒙古贵族妇女喜爱的冠帽,并 成为贵族妇女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民间使用 的罟罟冠则较简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 步为轻巧、方便的软帽取代,从而使罟罟冠, 成为贵族妇女的专用冠帽。
明朝妇女服饰,主要有衫、袄、霞帔、褙子、比甲、云肩及裙子等。 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分为命妇服装和一般妇女服装。命妇服装又分 礼服和常服、便服,礼服是朝见皇后,礼见舅姑、丈夫的以及祭祀时 所穿的服装,一般以宽衣大袍的大袖衫为主,由凤冠、霞帔、大袖衫和 背子组成,常服、便服则为合身、窄瘦、修长的长袄与长裙为主,明 代女性服饰,以合领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瘦长的百褶裙为主,大袖 衫是明代礼服的主要形式,形制为对襟式,襟宽三寸,用纽扣系合, 袖子很长,长度达到三尺二寸二分,袖宽三尺五分,名副其实的大袖 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