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试题集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 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9. 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9.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3.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
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40. 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42. 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
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
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
44. 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
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
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
45. 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46. 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
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
⨯二、名词解释1.地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表示地面上的地理事物的分布,联系及在时间中发展变化形态2. 简述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
一:经线与纬线相互垂直二:纬线为平行圈三:在椭球体上,经线为椭圆;在圆球体上,经线为圆。
经线在赤道处相互平行。
3. 大地水准面:设想当海水面完全静止的时候,其向内陆延伸,形成一个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曲面,其处处与铅垂线垂直,则这个面为大地水准面。
4. 椭球体:选取一个椭圆,并绕其短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椭球体5.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6. 地图投影: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经纬网格状换到平面上的经纬网格的方法和过程7.地图比例尺 :8. 长度比:地面上的微分线段经投影后的长度与原长度之比9.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
正轴圆锥投影的变形与纬度相关,在相同的纬线上的变形值相同。
在切投影中,标准纬线上的变形为1。
其余纬线上的长度比均大于1.在割投影中,标准纬线上的长度变形为1 而两边的变形大于1.而标准线内的长度变形小于110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方位投影的变形是天顶距Z的函数。
即在同一等高圈上的变形值相等。
变形线与等高圈一致。
在正轴的情况下,变形圈与纬圈一致。
11. 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纬线为平行线,经线也为平行线,且纬线与经线正交12.地图概括,以及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
13. 等变形线:相同的面积变形或长度变形点的连线14. 方位投影:以一个平面为投影面,使面与地球相切或相割,将地球网格投影到面上的过程与方法。
15. 圆住投影:将一个圆柱与地球表面相切或相割。
将地球网格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将圆柱展开。
16.圆锥投影:设想将一个圆锥套在地球椭球体上,使圆锥面与地球相切或相割。
将地球网格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按一条母线将圆锥面展开。
18.高斯-克吕格投影:设想用一个椭圆柱套在地球椭球体外面,使椭圆柱的中心轴位于赤道的平面上,将圆柱面与一个子午线相切,然后按等角的条件将地球椭球的经纬线及其他要素投影到椭圆柱面上。
19. 墨卡托投影:将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的椭球柱面与椭球体面相切改为相割。
20.分层设色法:根据制图区域的特点,将等高线化为几个不同的高程带。
每一个高程带着以不同色调(深浅)的颜色。
来表示地貌的高低起伏。
21. 普通地图:以一种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制图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
22. 专题地图:突出一种或几种的要素的地图23. 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填空1把地图上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变形表现在(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三个方面。
2.地球球面投影到平面时,产生的变形有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3. 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
4. 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状符号)。
5. 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依比例尺)、(半以比例尺)、(不以比例尺)。
6. 地图注记分为()、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
7.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屈曲字列8.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壤)与(植被)。
9. 社会人文要素包括(居民地)、(交通路线)、(境界线)。
答案1 对2 错3错12对13对14 错15 对16 错17 错18对19 对20 错21 对22 对23 对24错26对27错29 对30 对31错33错34 错36对37对38对39对40错41错42错43对44对45对46错1.是遵循一定得数学法则,将客体(一般指地球、也包括其它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假想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并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曲面4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形成了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地球椭球体7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即L/D=1/M。
8长度比μ,是指地面上微分线段经过投影后的长度ds与其原有长度dsˊ之比值,用公式表达即:μ=ds/ds ˊ13投影面上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14以平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平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构成的一种投影。
15以圆柱表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平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柱表面上,然后将圆柱表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
16以圆锥表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锥表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表面上,然后将圆锥表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18以椭圆柱面作为投影面,并与椭球体面相切于一条经线上,该经线即为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投影到椭圆柱表面上,再展成平面,便构成了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19属于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圆柱割地球于两条等高圈(对地球而言)上,投影后两条割线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小于1.20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23图解计算法、等比例列法、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和开方根规律1 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面积变形2等角投影任意投影 3方位投影 4点状符号线状符号体积符号 5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6地名注记说明注记 7水平字列屈曲字列 8水系地势土质植被 9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