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子夜》中吴荪甫与民营企业家张近东摘要:吴荪甫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20世纪30年代的人物,是一个有着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中国民族资本家,他为发展民族工业做了不懈努力,但同样有着残酷的资本家手段压迫着工人。
作者笔下的吴荪甫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他发展民族工业最终还是失败了,也注定是失败的。
张近东是苏宁电器的董事长,有着不凡的魄力和前瞻性,敢于创新,最后走向成功。
这两个人物一假一真,一前一后,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但两人相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有其相同点,当然也有其不同点。
关键词:吴荪甫;民族资本家;张近东;民营企业家;时代背景《子夜》是茅盾先生的代表作,吴荪甫是《子夜》中的主人公,是茅盾先生塑造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吴荪甫在《子夜》中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形象。
吴荪甫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年轻时曾去过欧美,有着法兰西资产阶级的性格。
他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资本家的的典型,有着当时一般资本家不具备的手腕和魄力,因为其年轻时曾游历欧美,所以有着较高的资本主义管理水平。
在20世纪30年代,欧美代表着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所以吴荪甫游历欧美对其人物性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游历欧美也相当于现在的与国际接轨,能够接收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管理理念。
吴荪甫同样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在吴老太爷的丧事上仍然和手下的人商讨关于他的厂的事以及和杜竹斋商讨与赵伯韬的合作计划;而且他一心扑在他的事业上,连他的妻子林佩瑶与雷鸣有私情他都不知道,这些都表明他有着很强的事业心。
吴荪甫也有雄心,要发展民族工业,要把“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他有着决心,他曾经有过“丝厂老板难做,工人再要米贴,情愿关门”的念头,但随即又想:“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的民族工业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的工业一定有希望的!”这表明他进行实业救国,振兴民族工业的决心;他富有冒险精神,敢于同外货作斗争,他期望有一天“高大的烟囱如林,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驶过原野”。
所以他按照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大力振兴民族工业,想要实现它的资本主义理想王国,但是在中国走资本主义路线是不行的,这也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他很会看人用人,懂得怎样将别人为自己所用,他能够让自视清高的屠维岳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屠维岳也为他瓦解工人的放抗运动出谋划策,他还有着一个企业家的铁腕,一口气吞并了八个小厂,并且还吞并了朱吟秋的丝厂和陈君宜的绸厂,以壮大自身的实力;他还和太平洋轮船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金融界巨头杜竹斋组建“益中信托公司”,这些行为都包含着他自身的野心,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所具有的野心。
作者是这样描写吴荪甫的:“荪甫的野心是大的。
他又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他喜欢和同他一样的人共事,他看见有些好好的企业放在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的庸才手里,弄成半死不活,他是恨得什么似的。
对于这种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荪甫常常打算毫无怜悯地将他们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
”吴荪甫一方面作为一个民族资产阶级,他有魄力,有手腕,想要实业救国,振兴民族工业,所以他不断地扩充自身的实力,吞并八个小厂、朱吟秋的丝厂和陈君宜绸厂,同时和其他资本家组建益中信托公司,在他自己的故乡双桥镇经营了发电厂、当铺、钱庄、米厂、布店、油坊等企业,并企图按照资本主义的模式建立起他的“双桥王国”,这虽然说是为了振兴民族工业,但其实本质上包含着他个人的利益和野心,另一方面,他憎恨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生死角逐,不与其合作,在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面前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进步性,但同时他曾游历欧美,有着资产阶级性格,这决定了他与工人运动是对立的,他害怕同时镇压工人运动,剥削压榨工人,他有着反动的本质当他在报纸上看到双桥镇被革命以后,他咬牙切齿的说:杀!杀!但同时又为了获得超额利润,打造他的资本主义理想王国,更加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减少工人工资,克扣米贴,收买公贼,开除工人,严厉镇压工人运动,甚至动用国民党反动军警镇压,这无疑暴露出了他的反动本质。
他与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矛盾重重,又与工人阶级结下许多的矛盾,在家里与妻子貌合神离,同时有调戏四小姐、奸污女仆和玩弄交际花的卑劣行为,这是吴荪甫性格上的缺失,在最后与赵伯韬决战的关键时刻,他的亲姐夫杜竹斋也背叛了他,和赵走在同一条线上,最终使吴荪甫走向失败,在吴为成和马景山的谗言下又对为他死心卖命的屠维岳信心产生了动摇,这性格上的却失使得他像一个人在战斗,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或参谋,在遇到危机是孤立无援。
吴荪甫的性格上有着两重性,一开始他仿佛对赵伯韬的圈套了如指掌,应付自如,这时他像伟人一般镇定自若,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的计谋一次次落空,逐渐走向了困难的境地,这时镇定自若的夜逐渐乱了方寸,在家里为了一些琐事会发一通火,工人的暴动又压的他喘不过气,在与赵对决的最后,他的镇定已不能左右他的行为了,他把自己所有的资产做抵押与赵对抗,这表面看是有魄力的一举,但其实是他在无助之下的孤注一掷,是最后的挣扎。
这一面是镇定自若,一面是孤注一掷进行最后的挣扎,这充分体现吴荪甫人物的两面性,他也是个人,避免不了一些人性的弱点,在强势的外表下不是始终如一的强势。
吴荪甫命运悲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的必然。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一方面帝国主义为转嫁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中国加紧政治、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为了获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在中共领导下进行工农运动,吴荪甫正是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时的中国实际上处于民族危亡之际,吴荪甫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振兴民族工业,是在是困难重重,他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和吞并的八个小厂资金无法周转,像脱不下的“湿布衫”。
同时益中信托公司也遭受到赵德阴谋破坏,但吴荪甫在这种情况下仍顽强拼搏,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可最终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所以吴荪甫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
这是吴荪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而中国现代民营企业家张近东先生则是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张近东先生是苏宁电器的董事长,他是一个典型的领导型的民营企业家。
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人们都“下海”寻求致富法则,张近东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下海致富。
张近东的成功离不开其个人的努力和家族的支持,但张近东坚持强化苏宁团队的集体奋斗,坚持团队致富,这是他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号召力的体现,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是“苏宁”走向成功,这也是其领导力的体现。
张近东受过高等教育,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他自己也将经营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创新,使得“苏宁”有着一套先进的适合自己发展的经营管路模式;张近东的成功也离不开其自身的因素,他曾以“苏宁”这个小舢板单挑南京国有商业企业“八大航母”,但最后还是以其充足的准备、创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与厂家共融共生的经典营销模式战胜了“八大航母”;张近东脚踏实地做实事,靠一点一滴积累最后走向成功;他还有着创业者必要的胆识,他凭借其超人的胆识和团队走向成功,要想创业,孤军奋战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支撑,而张近东又凭借其领导才能使得他们这个团队也走向成功;张近东的眼光有前瞻性,刚下海时,虽然电器行业比较热门,但是空调这一行业还是比较冷门的,张近东凭着他独到的眼光,从空调行业入手,使得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张近东同样积极在国际方面进行发展,在国内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一个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张近东先生创业的时代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这与吴荪甫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异同点,而张近东的人物性格与吴荪甫同样有着异同点。
不同之处:一、时代不同:吴荪甫所处的时代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收到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的压迫,洋货倾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内国际环境极其恶劣,中国的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所以吴荪甫想要发展民族工业是非常困难的,而张近东则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下海的,当时的中国国内环境以经非常稳定,国家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并且国家有政策支持,中国同样与各国建交,国际环境也很稳定,中国迈向大国行列,这时的国内国际环境是极其稳定的,国家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创业,所以吴荪甫和张近东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
二、人物性格不同:吴荪甫是一个有手腕,有魄力,有事业心,有雄心的人,他想要通过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振兴中国民族工业,所以吞并其他企业,实则是想打造自己的资本主义理想王国,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张近东则是一个具体的人,他也有事业心,但没有吴荪甫那样强烈,他也有魄力,眼光独到,但是这是为了致富,不不是和吴荪甫一样表面上是为了振兴民族工业,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吴荪甫战斗到最后,众叛亲离,只是其一个人在战斗,国内局势复杂不堪,根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援,而张近东的成功不仅有其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有家族的支持和一个强大的创业团队,他不是一个人在拼搏,而是一个团体在拼搏。
三、两个人物一假一真,一虚一实:吴荪甫是茅盾先生笔下创作的一个人物,他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当时社会上一批民族资本家的结合体,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吴荪甫所具备的一些性格以及人物特征是一群人的结合体,而张近东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不具有一群人的性格特征,他只是代表他自己。
四、两人阶级立场不同:吴荪甫一方面放抗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但同时镇压工人运动,压迫剥削工人,而张近东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物,所以他不需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但是他要跟着当年领导工农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走,支持党的政策,这是两者的又一不同方面。
五、结局不同:吴荪甫是一个失败的民族资本家,而张近东是一个成功的现代创业家。
相同之处:一、都曾吸收过先进的管理模式:吴荪甫年轻时曾游历欧美,有着较高的资本主义管理水平,在现代也是属于与国际接轨,张近东接受过高等教育,自然学习过先进的管理知识,在2005年张近东率领苏宁高层赴美访问考察,看到国际上先进的管理集团,知道自身不足回国后加以改造,这与吴荪甫是相同的,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
二、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的因素:吴荪甫的事业的发展与其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张近东的成功也是与其自身的努力和能力相关的,吴荪甫有魄力,有手腕,有雄心,张近东有领带才能,有团队精神,有胆识,有眼光的前瞻性,这些能力都是其事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事业发展过程中都收到竞争的压力:吴荪甫的事业收到赵的觊觎,想要得到其的产业,所以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对其产业进行阴谋破坏,张近东的苏宁一开始也收到同行业的打压,一个刚刚出生的行业对着八大航母,最终以其充分的准备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