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启示摘要:本文通过中美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汲取美军在军事指挥人才培养上的成功经验,从中探求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为改进和完善我军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军事;指挥;培养模式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我军担负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和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建设任务,培养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比较研究我军和西方军事强国代表——美国的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经验,可以从中探求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为改进和完善我军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一、美军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特点(一)美军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美军培养军事指挥人才主要依靠院校教育,同时以部队训练与自我发展作为必要的补充。
院校教育。
美军院校教育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军官基础教育。
主要由三军军官学校、地方高等院校附设的后备军官训练团、候补军官学校实施。
学员入学后进行基础教育和军事训练,学制四年,毕业时达到大学本科生水平和初级军官的要求。
二是军官深造教育。
美军将深造教育分为任职专业训练、初级、中级、高级、联合军种以及到地方院校和出国进修等不同层次,各级军官在任职或晋升前,均需进入相应级别的院校学习,结业后方可晋升。
部队训练和自我发展。
美军强调训练是军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军官在训练中,不仅向下属传授各项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组织、领导和指挥能力。
因此,美军把参与部队训练作为培养军官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军认为,一个合格军官仅靠院校的学习和部队训练是不够的,要以日积月累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加以补充。
美军要求军官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并将自我发展情况纳入军官考核内容,鼓励军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不断充实自己。
美军有关院校经常有针对性地向各类军官推荐自学读物,指导军官的自我教育。
美军还通过远程教学、函授教育为军官自学提供帮助。
(二)美军培养模式的特点各军种自成体系的三级培训体制,实行军官逐级培训。
美军院校教育主要是对军官的教育,对军官的教育又大致分为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
美军各军种都采用三级院校教育模式,并且各军种自成体系。
美军对军官的培训是逐级进行的,美军规定,每名军官在晋升军衔和职务前都必须经过军事院校的培训,否则不予晋升。
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分段进行,基础教育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
美军基础教育阶段一般在陆、海、空三军军官学校或后备军官训练团进行,专业教育阶段在兵种院校进行。
美军认为,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是为未来发展提供足够发展潜力的基础。
因此,美军三军军官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军事知识为辅。
例如,西点军校的学员在校学习的4年中,要学完44门科学文化课程,占全部课程学分的75%,军事课和体育课仅占全部课程学分的25%。
海军军官学校和空军军官学校的科学文化课的课时比例,与西点军校的基本一致。
发挥地方院校优势,军地联合培养人才。
美国的国民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教育体系之一。
目前,全美有500多所国民教育高等学校设立了后备军官训练团,美陆军每年新任少尉军官的70%以上来自于此。
为提高军官学历层次,美军与国内许多国民教育高等学校签订协议,并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文化教育基金,选送现役军官到国民教育高等学校攻读研究生。
目前,美国三军军官研究生中,陆军的大部分、空军的70%、海军的20%都是依托国民教育高等学校培养的。
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培养,以提高军事指挥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美军十分重视实践性、开放性培养环节。
一是实行军官交流轮换制度。
把交流轮换作为培养锻炼军事指挥人才能力的必要手段,并在法律上予以保障。
美军军军官一般2-4年就更换一个岗位,从少尉到上校,每个军官平均更换岗位6次以上。
二是在院校教育中运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如:作战实验室模拟演练、演习、到部队参观见习和代职等。
三是开放办学。
如:请地方的专家和权威来校讲课;请外军教官来校授课和进行学术交流;招收外国军事留学生;派遣军官或学员到外军军校学习深造;派遣教官和学员出国考察、访问、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等。
二、我军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特点(一)我军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军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上,逐步形成了院校培养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1.院校培养我军实行初、中、高三级培训模式,贯彻经院校培训提拔军官的规定。
目前,主要有以下培训方式:一是生长干部培养。
由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组成,主要由地方高校和军队综合性大学对高考统招学员实施4年本科学历教育,学员毕业后获得理工科学士学位,然后进入初级军事指挥院校进行1年的任职前的培训。
即“4+1”模式。
二是干部晋升培训。
主要指为适应现职军官晋升职务(军衔)或转换岗位的需要,对其进行的上岗前培训,主要是晋升团职和军职前的培训。
由中级指挥院校和高级指挥院校实施。
三是专项培训。
主要指为改善现职军官知识结构,适应部队建设发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装备、新技术培训为重点而进行的各种短期培训。
2.实践锻炼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军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一条根本途径。
一是“压担子”。
对那些看准了的优秀指挥人才,大胆地使用,放到关键岗位上去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二是放到艰苦复杂的地方经受锻炼。
我军实行有计划地安排机关干部到基层代职的制度。
对于少数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干部,安排他们分期分批地到艰苦地区或一线部队的基层任职,锻炼其能力,磨练其意志,促进其成才。
三是干部交流。
为培养、锻炼军事指挥人才的全面素质,有计划、有意识地把重点培养的干部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任职,以开阔其眼界,丰富其经历,提高其指挥能力。
(二)我军培训模式的特点按“德才兼备”标准培养人才。
德才兼备是对我军军事指挥人才的基本要求。
军事指挥人才是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骨干和中坚,必须是党和国家利益的忠诚捍卫者,同时,要具备“打得赢”的本领和抓部队建设的能力,否则不可能履行军官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无论是在院校教育还是实践锻炼中,我军都注重从“德”、“才”两方面培养人才。
例如,在院校教育时,学员除学习军事理论课外,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活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初、中级培训各军种自成体系,高级培训各军种合训,实行军官跨级培训。
我军陆、海、空、二炮各军种设有自成体系的初级、中级院校,为本军种培养初、中级军事指挥人才。
高级培训则主要由国防大学承担,各军种中高级指挥员在同一所学校合训。
我军实行排、团、军三级培训方式,军官在晋升团职、军职前要进行培训,培训期一般一年,培训内容比较全面。
进行军事学历教育。
军事学是我国的学科门类之一,军事学下设的各学科专业可按本科、研究生进行培养,并可授予军事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军事学的本科、研究生培养主要由各级指挥院校和少数综合院校承担,这种军事学学历教育的形式,是我军所特有的。
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式培训并存。
由于历史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军仍有部分军兵种院校存在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共存的情况;在培养类型上,既有正规的按级培训,也有打破常规的中青班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既有科学文化基础教育与军事职业教育分校施训的“4+1”模式,又有在同一学校、同一学期内完成科技知识学习和军事专业学习的“指技合训”模式。
三、中美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中美在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都把院校教育和实践锻炼作为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途径,但在培养中对自我提高的重视程度不一样美军认为,院校培养、实践锻炼和自我发展是培养领导者的三大支柱,把自我提高放在与院校培养、实践锻炼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我军历来强调个人的进退去留服从组织安排,自我提高甚至被看作“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设计”,因而长期排斥在人才培养的范围之外。
近几年来,我军逐步认识到自我提高的重要作用,也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手段鼓励自我提高,但把自我提高作为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必要途径虽然达成了共识,但是相关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二)都是三级培训体制,但具体实施培训的方式不同中、美两军的军事指挥院校都分为初、中、高级三级,分别培训初、中、高级军事指挥人才。
但美军实行的是逐级培训的方式,凡军官晋升上一级军衔和职务前都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而我军实行的是跨级培训,只在拟晋升团职或军职时,送中级或高级指挥院校培训,在晋升其它职务时没有相应的晋升前培训。
(三)都把依托国民教育作为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重要方式,但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一是比例不同,美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生长军官,占全部生长军官的比例较大。
我军开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生长干部才起步不久,目前地方院校培养出的“国防生”所占生长干部的比例还不高,而且大部分“国防生”将作为军队的技术干部使用,能成为军事指挥干部的就更少了。
二是依托的层次不同。
美军不仅依托地方院校培养生长军官,而且,作为军官学历层次的提高也主要依托地方院校。
我军依托国民教育主要在本科生层次,研究生层次的培养主要在军队院校,只有少数地方院校与部队协议代培一些研究生。
四、中美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的几点启示(一)院校培养、实践锻炼、自我提高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的基本方式院校教育具有系统性、规范性、专业性的特点,是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主渠道。
但是,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战法的运用,武器装备的使用,联合作战的组织实施等是仅靠院校学习无法掌握的,必须要在军事实践中才能真正得以学习掌握。
同时还要看到,现代战争对军事指挥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院校教育的短暂和实践锻炼的局限,可能使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不够完善,必须用自我提高的方式进行弥补。
现代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也要求军事指挥人才通过自学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得以提高。
可见,自我提高也是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全面素质所必不可少的途径。
只有把院校教育、实践锻炼和自我提高这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培养军事指挥人才,才能达到信息化战争对军事指挥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二)军地联合是培养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的重要途径军地联合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反映了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规律,是世界通行的一种培养模式。
美军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军地联合培养军事指挥人才有利于发挥军地院校各自的优势,有利于弥补军队院校培养能力和资源的不足,有利于培养一批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有发展潜力的生长干部。
我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目前还比例不高,层次较少,方式不多。
但这种模式必须坚持,在扩大比例,提高层次,多方式军地联合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以适应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需要。
(三)逐级培训是信息化战争对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化战争带来的作战样式和军队体制编制扁平化的变化,基本合同战术单位已经逐渐由团向营转变,基本合同战役单位由军向师(旅)转变,营、师(旅)两级军事指挥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变化客观要求增加营、师(旅)指挥员级别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