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论文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发挥比较优势的战略思考——羊绒产业优势的战略思考作者佟代泉学院商务学院指导教师导师职称完成时间2013年11月21日内容提要内蒙古自治区是羊绒制品的主要加工生产基地,羊绒产业是自治区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内蒙古羊绒产业的比较优势尤为重要。
通过对内蒙古羊绒产品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其出口面临的机遇是: 内蒙古羊绒生产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国际市场需求扩大;内蒙古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带动羊绒产业的发展。
其面临的威胁是:新的贸易壁垒、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的压力。
本文的重点就在于对内蒙古羊绒出口产品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扩大内蒙古羊绒产品出口、促进内蒙古羊绒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羊绒产业全球经济化比较优势机遇挑战战略目录一、内蒙古羊绒产业现状 (1)(一)羊绒制品产业基本情况 (1)(二)羊绒制品的质量状况 (1)二、内蒙古羊绒产业面临的机遇 (1)(一)内蒙古羊绒生产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1)(二)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国际市场需求扩大 (2)(三)内蒙古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带动羊绒产业的发展 (2)三、内蒙古羊绒产业面临的挑战 (2)(一)新的贸易壁垒 (2)(二)竞争更加激烈 (2)(三)环境保护的压力 (2)三、内蒙古羊绒产业的战略选择 (2)(一)发掘羊绒加工能力,注重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创新 (2)(二)加强羊绒市场的整顿和管理 (3)(三)疏通渠道,规范流通行为 (3)参考文献 (3)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发挥羊绒产业优势的战略思考一、内蒙古羊绒产业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羊绒制品的主要加工生产基地,山羊原绒产量占世界羊绒总量的40%,占全国羊绒总产量的50%。
羊绒产业是自治区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内蒙古不仅是重要的羊绒产区,同时也是全国和世界重要的羊绒制品加工地。
羊绒制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出口量占全国的50%左右。
目前全区销售收入上百万元的羊绒加工企业共有58家,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
鄂尔多斯、鹿王、兆君、维信、东达蒙古王、盘古等一批羊绒加工企业形成了内蒙古独特的“羊绒兵团”,在全国以及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一)羊绒制品产业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羊绒企业的形式和规模分为三种,一是集分梳、纺纱、织造和后整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大约占总量的5%。
这类企业具备先进的质量检验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完善的质量检验程序和制度,产品质量稳定。
二是没有分梳设备,需购买分梳绒自行纺纱、织造、整理的中型企业。
这类企业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一般具有简单的检验设备和人员,只能对某一项或几项质量指标进行检验,不能对产品的整体质量进行全面的把关,对产品的质量监控能力较差。
三是只有织造设备的小型企业或是前店后厂的作坊式个体户企业。
虽然也有注册商标,但是这类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一般都是外加工纺纱或者直接买纱,只进行产品的最终生产。
这类企业没有自己的质检人员和检验设备,不对所购置的原料和纱线进行外送检验。
企业地址不固定,有订单就开业加工,无订单就停业停产,隐避性强,监管难度大。
这类企业大约占加工企业的60%左右,对产品质量造成极大的隐患。
(二)羊绒制品的质量状况内蒙古自治区的大中型企业羊绒制品和名牌羊绒产品质量比较稳定,小企业的产品和贴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011年第四季度,设在内蒙古纤维检验局的国家毛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监督抽查了自治区27批羊绒衫,产品合格率96.3%。
2012年第一季度,内蒙古自治区羊绒衫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样30个批次,合格率为100%。
这两次监督抽查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和地址长期比较固定的小型企业。
在2012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内蒙古纤维检验局深入开展执法打假,主要针对小型企业和市场上个体经销部的疑似有质量问题的羊绒制品,重点是羊绒裤进行了抽样。
共抽查羊绒衫、裤40个批次,合格产品1个批次,合格率为2.5%,其中,实物质量合格率仅有17.1%。
不合格的主要项目是纤维含量,其次是pH值、色牢度、强力和标识等。
二、内蒙古羊绒产业面临的机遇(一)内蒙古羊绒生产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近年来,内蒙古羊绒产量一直呈增长态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羊绒产量实现平稳增长,居全国第一。
羊绒年加工能力达到2.3万吨,已经远远超过全世界的原料供应量。
其中阿尔巴斯山羊绒正成为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羊绒品种。
内蒙古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基地,羊绒的加工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地区特色的重要产业。
鄂尔多斯集团羊绒制品的年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已占到中国产销量的40%和世界产销量的30%以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销售收入连年居全国绒纺行业第一名。
如今,洛杉矶、东京、伦敦、莫斯科、香港、科隆、米兰均设有国际销售公司和20多家直销店,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外销羊绒制品400多万件,创汇2亿美元左右。
在内蒙古,销售收入上百万元的羊绒加工企业已有58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并涌现出了鄂尔多斯、鹿王、维信、东达、兆君等十几个知名羊绒品牌。
(二)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国际市场需求扩大目前,内蒙古羊绒制品60%以上的市场在国外,主要有美国、欧洲日本及东南亚的出口比重较大,欧美市场比重较小。
之所以向欧美市场出口少,主要是对方进口配额的严格限制。
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美对中国纺织品的许多不合理限制被逐步取消,将有利于羊绒制品的出口,从而对羊绒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内蒙古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带动羊绒产业的发展《2006年西部蓝皮书》指出:内蒙古经济发展潜力西部第一。
《蓝皮书》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的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内蒙古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西部省份。
据介绍,经济发展竞争力由经济总量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政府竞争力等7种竞争力综合得来。
从动态计量结果看,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说明内蒙古的发展潜力最大。
这必将带动其特色产业——羊绒产业的发展。
三、内蒙古羊绒产业面临的挑战(一)新的贸易壁垒尽管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攀升,羊绒出口也得到大幅增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纺织品贸易的绝对自由化。
在纺织品配额被取消后的第一年里,由于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是的中欧、中美贸易摩擦频频。
2008年前我国相关纺织品的出口年增幅比限定在8-12,5%和10-17%之间。
除了中美、中欧贸易争端,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等发展中国家也已向中国纺织品提出特别保护限制。
(二)竞争更加激烈作为中国做大的羊绒生产和出口地区,内蒙古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在资源上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就使其他企业都不敢轻视内蒙古羊绒业潜在的和现实的竞争能力。
除了国外绒毛及羊绒制品的大量涌入,会与内蒙古羊绒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外,与此同时,配额的取消,内蒙古羊绒业与国内其他企业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产业利润与发展空间愈来愈小。
(三)环境保护的压力发展畜牧业不仅是内蒙古特色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产业,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畜牧业。
但长期以来,内蒙古畜牧业走了一条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高所取的路子,草畜矛盾日益尖锐,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目前,草原退化、盐碱化、沙化面积已达5.8亿亩,占全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6%,并且情况还在恶化。
三、内蒙古羊绒产业的战略选择(一)发掘羊绒加工能力,注重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创新从目前情况看,内蒙古自治区受草原载畜量的限制,山羊养殖量发展空间不大,羊绒产量增幅有限,而羊绒加工能力却又很大的潜力可挖。
对此,如果能够规范市场,在若干生产环节上实行许可证制度,从而形成适度垄断经营,调整产品结构,注重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创新,从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提供必要的法律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做些工作,回事羊绒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羊绒市场的整顿和管理羊绒市场要想从“几年一大涨,几年一大跌”的恶性循环中跳出来,需要政府对羊绒的经营渠道、市场组织进行调解和规范,尽快成立权威的羊绒企业联合会,加强行业自律。
另外,将节水灌溉技术引入牧业生产,可有效解决困扰多年的畜草矛盾和干旱缺水难题。
退更换还林,退耕还草,沙化的治理,环境的改善,将会减少沙尘暴的袭击;草库仑的建设、饲养的深加工,也将有效地缓解风雪所带来的影响。
(三)疏通渠道,规范流通行为现阶段,重生产,轻流通,重市场设施等硬件系统,轻信息、通讯等软件系统的现象仍然十分明显,而且还没有一套通过市场形成价格、规避风险、调整余缺、促进良种推广繁殖、优质羊毛规模化、高品质生产的机制。
绒毛经营者也是盲目的,并带有很强的投机性,流通环节处于无序状态,形成价格的骤升骤降、羊绒卖难买难。
因此绒毛流通需要有相应的市场载体加以组织和实现。
参考文献1.窦建华,《国际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2.《北方经济》,2007年第2期3.《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4.阿里巴巴服装 2012-11-30 专题:服装行业动态5.《内蒙古统计》,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