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之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走向商品化的30年宿迁学院五系音乐教师---陈锐文章摘要:中国的流行音乐在每个时代的环境中,都经历了赞叹与批判,风风雨雨中走过了30年,使大众接受了这股文化潮流的冲刷和洗礼。
流行音乐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以这种特有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变革和发展走上了商品化的发展道路。
这也注定这股文化存在特有的两面性。
关键词:流行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价值体现商品化两面性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国大地上吹起。
流行音乐文化也随之迅速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人不仅看到了经济的腾飞,也看到了流行音乐以它时代气息的律动节奏给人们的心理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这股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冲刷着、洗礼着中国大众。
使之欣然接受了这股文化。
一、回顾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流行音乐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风风雨雨的走过了30年。
1977年开始,少量的港台歌曲传入内地,打破了之前的中国大陆音乐传统性。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刘文正、邓丽君等歌手的磁带音乐传入内地,中国大众欣然追捧。
80年代后,台湾校园民谣风靡内地,内地的流行音乐开始进入了一个开拓时期。
随之影音公司成立。
唱片公司的格局被打破。
媒体、学术界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引起强烈的争论,对流行音乐的批判也随之而来,传统的左翼文艺理论以他们的基本框架去抨击流行音乐,视为等同于历史上的“时代曲”“黄色歌曲”判定流行音乐的低俗性质。
但是流行音乐的崛起是随着经济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巨大的经济利润使这股新生力量迅猛的发展起来,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国音像出版单位有300多家,大量的内地歌手开始翻唱港台作品。
邓丽君等港台歌手是所有歌手学唱的样板。
随着对流行音乐的争论慢慢的淡化,流行音乐开始迎来了它最美的春天。
84年春晚邀请了香港歌手张明敏等参与演出,这已经表明了在国家级的层次上已经开始接纳认同流行音乐了。
继而《我的中国心》,《阿里山的姑娘》等歌曲传遍大街小巷,1986年,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设立“通俗唱法”,这使中国内地的一些原创作品,例如《让世界充满爱》和《一无所有》等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而宣告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开始崛起。
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作品的风格的转变,《信天游》式的“西北风”风格作品开始盛行起来。
一批批作品的问世,使中内地的原创歌曲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
“西北风”歌潮在美学角度上的观念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在歌词上有文化批判的意识存在,在音调上使用的是北方慷慨悲壮的音乐素材,在演唱形式上则借鉴的是摇滚乐的形态和技法。
“西北风”是音乐人在特定在历史环境下对摇滚乐文化的一种吸收,在当时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它的出现适应了那一时期大众百姓的心声,体现了大众对事业的期待,向往和渴望,然而,这一时期音乐的风格所承担的文化意识又过于凝重,对传统和历史文化批判的同时也陷入了逻辑悖论,这种音乐风格在当时的大环境影响下是不可能持久的,特别是它不能适应快速发展中的社会生活。
随着一曲《跟着感觉走》,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次高峰期也就消退下去了,这时随之而来的是港台式流行音乐模式的引进,中国流行音乐进入到了港台、内地音乐鼎足而立,相互交融的新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依然是迅猛发展,在文艺事业里卡拉OK在中国内地飞速发展,致使明星效应的出现,由此给中国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是复杂多元化的。
首先,港台音乐和内地音乐进入到了大融合时期,随之娱乐事业的发展,除了港台地音乐外,日、韩欧美的流行音乐也大量的渗入中国。
1990年以后,港台音乐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时期,90年代初,包装明星大量涌现,对“四大天王”追星的效应同样也传入中国内地,吸引了大批年青人开始追星。
港台的明星效应极大的冲击着国内的流行音乐发展市场。
于是出现了以广州为基地的音乐人们顺应港台的态势,对内地歌手进行包装,在音乐风格上也转向都市题材,贴近年青人的审美需求。
内地歌坛经过几年的成熟后,打造了一批新歌手和新作品,这些歌手和作品的亮相宣告了新一代音乐人和歌手的崛起。
这也使得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进入到了第二次高峰时期。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流”和“韩流”在内地日益盛行,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又进入到了一个低谷时期。
“80后”成流行音乐主要消费群体,因为他们的童年都是在日本的动漫的熏陶下长大的,所以“日流”和“韩流”对其影响很大,这使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进入了一种低迷时期,由年龄决定的“代沟”现象在歌坛上显得格外明显。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通用的名词“网络歌手”“网络歌曲”“选秀”“音乐选秀”等网络音乐开始盛行,多种音乐网站的建立,互联网时代的流行音乐发展是在传统唱片之外,网络歌手开辟了另一片空间。
几年间,电视网络铺天盖地的选秀,歌手选拔比赛,多之又多。
“超级女生”的成功之后,多家媒体开始了模仿效应,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流行音乐已经从90年代的音乐会,明星包装等形式进入到了一个由“追星”到“做星”的时期,全国出现了“海选”的潮流中。
回顾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30年,发展历程,它始终没有脱离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不断深入,流行音乐也从欣赏、娱乐的层面进入到了经济的范畴,我们可与肯定的说中国流行音乐已经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现在的人是用金钱来衡量流行音乐多种形态的存在的价值的。
这种体现从经济学观点上来看流行音乐就是一种商品,有着较多社会价值体现,而这种商品化的存在也必然有着它的两面性的存在。
二、流行音乐的商品性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艺术与宗教、道德、科学等作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他认为艺术等精神生产虽然受物质生产普遍规律的支配,但他们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这就说明了艺术也同样存在着生产力的问题。
艺术生产力则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商品的概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流行音乐的定义确切地说是只游离于传统作品之外用通俗技法编写演唱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音乐。
流行音乐以它直白的语言,简介朴实的音乐形式,贴近大众生活感情的内容,真切直白地反映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传达着普通的人的内心情感。
容易让欣赏者接受,并产生共鸣。
正是流行音乐的朴实简单,让普通的人们有音乐听,有歌曲可唱。
这体现出了其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在商品中它又体现出了使用价值。
流行音乐从本身看它不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是音乐人,艺术家对生活的体现。
对生活的升华,通过艺术活动到选出来的音乐产品。
例如:唱片的录音,音乐的创作都要消耗音乐工作者的劳动时间,故它是具有普通商品的价值。
音乐走上商品化的道路体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物质物品的形式,如乐谱集册、CD唱片;其二:音乐文化的娱乐服务活动形式,如KTV、酒吧、大型的音乐活动中的演唱与演奏。
总之,通过对流行音乐生产力,使用价值的论述,我们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的30年发展,使之成为了商品,这是经济发展(生产力)来决定其性质的。
三、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主要是流行歌曲的发展。
30年来,我国的流行音乐发展经历“都市浪漫小曲”、“西北风”、“摇滚乐”、“卡拉OK”、“网络音乐”几个时期,我们可以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1、都市浪漫曲:这一类型的歌曲都以都市为背景,捕捉都市人的生活、情感、思想、描写出都市人复杂的内心活动。
如《何不潇洒走一回》、《香港小夜曲》等都是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映都市人的生活观念和情感观念的。
2、“西北风”:西北风吸收了陕西、甘肃等西北地的民间音调。
作为流行音乐和素材并接合着当代的流行音乐元素。
例如《黄土高坡》的曲调粗犷、富有山野的气息。
演唱风格刚劲、豪迈、西北风的题材大多反映了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农民生活不富裕的现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3、“摇滚乐”:改革开放以来,摇滚乐激荡了一批年轻的心灵,摇滚乐在形式上一般激越、疯狂、表演狂野、豪放、音乐上给人以震撼的感观刺激,音乐富有青春朝气倡导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例如:崔键《无地自容》、唐朝《梦回唐朝》等,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流行音乐,不论是在哪一个阶段的发展,它都体现着社会价值观,音乐的形式和表达都反映社会中的点点滴滴。
真实而又贴近生活。
它体现出了社会价值的曲相。
四、中国的流行音乐已经商品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商品社会阶段,中国音乐也进入到了商品化发展模式。
那么它主要表现在:媒体型音乐商品化:唱片音乐商品化。
1、电视广告音乐:经济越发达,广告越兴旺。
每个企业都在利用广告的宣传来加深自己企业的形象和地位。
一部制作精良的广告宣传是全方位演绎企业形象的方式。
广告音乐在电视广告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传媒条件下的广告音乐是一种高投入,高效益的音乐商品。
音乐在电视广告中被广泛的运用,在令广告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渲染上浓厚的商业气息。
广告音乐已经成为社会音乐商品化的主要形式。
2、影视音乐:很早以前大家知道电影是无声的,那么通过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有声电影电视。
音乐也必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作曲家从实践中认识到为电影配乐的实质是为电影的节奏效果在作注释。
例如中国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乐曲曾获奥斯卡奖项,音乐为电影带来如此之大的影响和效应,发行出版商当然不会放弃这种牟利的好机会,影视音乐的大量发行也让其成为商品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3、数字音乐:网络时代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数字音乐有MP3音乐,RM音乐,手机彩铃音乐等。
他们的出现加快了通俗音乐的商品化进程。
在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字音乐的出现是必然的,商品化是它的本质特征。
4、唱片音乐:我们知道音乐制作人通过唱片把音乐制作出来,然后投放到市场上去销售,从中得到高额利润。
音乐制作人也会从中获得报酬。
在这种商品的交易中,音乐充当了媒介,表现了十足的商品化性质。
五、中国音乐商品化的两面性音乐商品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
所以是安心将走向商品化的道路。
这种商品的道路发展也必将对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流行音乐走向商品化的道路。
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两个方面来讲有着它好的一面,就是推动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在另一方面看来,商品化了的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如果单一地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实行经济商品结合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即被弃化。
音乐领域的各个识体也就只看重的是金钱,从而也不利于好的音乐作品的产生。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歧途,剩下的只是“计较”思想“计算”理论,音乐成为商品,不能扭曲了其本质。
纵观论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流行音乐的性质所在,我们只希望中国的流行音乐能以着其良好的状况去发展,为人类的生活作出贡献,期盼着中国的流行音乐人不要忘记其音乐的本质来为音乐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