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十三五”规划目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一)水资源条件(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三、水资源供需分析(一)需水预测(二)供水预测四、水资源配置(一)配置原则(二)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三)水资源配置方案(四)非常情况下供水对策五、重点工程(一)市级工程项目(二)金普新区工程项目—23—(三)普兰店区工程项目(四)瓦房店市工程项目(五)庄河市工程项目(六)长兴岛经济区工程项目(七)花园口经济区工程项目六、保障措施(一)水资源量保障措施(二)水资源质量保障措施(三)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措施(四)水资源管理保障措施—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和《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规划及相关技术规范,以2015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针对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市发展战略目标和水资源条件,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保障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用水权益,确保饮水安全,保障生产用水,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以水定产业布局,以水定发展模式,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镇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承载能力,从根本上扭转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合理调配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维护河流湿地和地下水系统的正常功能。

坚持节约和保护。

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23—务,推进增长方式转变,转变用水模式、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水平、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抑制需求过快增长,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

坚持本地水源与外调水源相结合。

大连属资源型缺水城市,开发本地传统新水源的难度较大,要结合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制定可行的中水回用和海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

在合理利用非常规水源的条件下,实施大伙房水库输水及其它外调水工程。

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统筹调配流域和行政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各地区和各行业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建立公平合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水资源配置与保护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综合管理。

通过健全法制、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需水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可持续利用。

(三)规划目标。

通过全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大连市“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同时实现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水资源高效利用目标、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目标和供水安全保障目标。

建成完善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实现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的—24 —合理配置与使用。

到202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不超过16.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超过11立方米,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以下。

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一)水资源条件。

大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59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度680.7毫米。

降水量受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区分布不均。

年降水量分布呈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1.60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0.7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08亿立方米,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为6.22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现状供水工程。

全市共建成蓄水工程2897座,其中,大型水库有碧流河、英那河、转角楼、朱隈、松树、刘大和东风水库等7座,中型水库16座,小型水库183座,闸塘坝2691座。

建成提水工程590处,引水工程91处,地下水工程8616处。

全市现有海水淡化装置12座,海水淡化能力为5.75万立方米/日,主要用于工业和海岛生活用水。

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30座,污水处理能力为124.75万立方米/日;中水回用工程29座,中水回用能力为1.94亿立方米/年。

—23—2.供水量与用水量。

2015年,大连市总供水量为16.0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10.51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5.7%;地下水为3.6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3.0%;其他水源为1.8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1.3%。

在其他水源供水量中,中水回用量为1.74亿立方米,海水淡化利用量为755万立方米,雨水利用量为40万立方米。

此外,大连市直接利用海水量达到37.24亿立方米。

2015年,大连市总用水量为16.01亿立方米(不含直接利用海水量),其中,农业用水为5.3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3.4%;工业用水为4.6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9.2%;城镇生活用水为4.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9.2%;农村生活用水为1.3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2%。

3.供用水变化情况。

1998—2015年,大连市供用水量由11.9亿立方米增加到16.01亿立方米,年增长率为1.66%。

生活用水量增加2.7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由27.0%提高到37.3%;工业用水量增加2.4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由18.6%提高到29.2%;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由54.5%下降到33.4%。

4.水资源利用效率。

大连市人均用水量由2001的166立方米/人·年提高到2015年的267立方米/人·年,年均增长率为3.2%。

大连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基本呈逐年递减状态,2001—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4 —7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4.9%,农业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41.8%。

2015年,大连市主要用水指标均低于辽宁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和农村生活用水指标比辽宁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略高,总体用水效率水平较高。

三、水资源供需分析(一)需水预测。

根据用水量的历史资料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充分考虑节水措施,限制高用水、高耗水行业发展,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采用定额法对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

经预测,2020年全市总需水量18.13亿立方米。

其中,居民生活需水量为2.70亿立方米,农业需水量为5.51亿立方米,工业需水量为4.80亿立方米,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需水量为1.94亿立方米,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为1.86亿立方米,不可预见、水厂自用和管网漏失水量为1.32亿立方米。

(二)供水预测。

到2020年,全市供水能力预测为16.43亿立方米。

1.本地水源供水能力。

到2020年,大连市本地水源供水能力为10.97亿立方米,其中城镇为5.0亿立方米,农村为5.97亿立方米。

2.外调水供水。

到2020年,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年输水量2.88亿立方米。

3.中水回用。

到2020年,大连市年中水回用量为2.04亿立—23—方米。

4.海水利用。

到2020年,大连市年海水淡化量为0.54亿立方米。

四、水资源配置(一)配置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保障城乡居民享有饮水安全、生产用水安全以及良好水环境的基本权利,考虑区域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特点,公平合理地处理区域之间水资源权益关系,相应承担水资源保护的义务。

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

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合理调配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生产和生活共用以生活为主,生态其次。

统筹考虑现状用水情况与未来用水需求,并适度留有余地,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按照节水、降耗、治污、减排的要求,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和利用效率,统筹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

协调和平衡各地区用水要求,综合水量、水质和水生态因素,控制流域内各地区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不超过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不超过其纳污能力,生态环境用水量不低于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水量。

(二)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

—24 —1.城镇供需分析。

根据城镇需水量预测以及可供水量预测成果,进行大连市城镇供需平衡分析,到2020年,大连市城镇缺水量1.40亿立方米。

2.农村供需分析。

根据农村需水量预测以及可供水量预测成果,进行大连市农村供需平衡分析,到2020年,大连市农村缺水量0.59亿立方米,余水量0.29亿立方米。

—23—(三)水资源配置方案。

1.城镇水资源配置方案。

在优先使用本地水源基础上,缺水由新建境外调水工程解决。

—24 —2.农村水资源配置方案。

农村缺水由当地合理开采地下水和修建小型水利工程解决。

—23—3.重点工业园区水资源配置方案。

大连市23个重点工业园区所需水资源量已统一配置在各所在行政区内,原则上由各行政区统筹解决。

—24 —(四)非常情况下供水对策。

考虑到特殊干旱年形成的水资源匮乏、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水质恶化或断水等因素,需认真做好防范,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消除非正常供水对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1.预防性措施。

加强供水水域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区域污水收集系统,建立雨污分流排水管网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加强对现有水源工程的挖潜改造。

建立抗旱、抗洪决策指挥系统,加强防灾、减灾指挥的组织和应变能力建设。

加强地下水资源储备,平常年份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并适当补充地下水,在特殊干旱年可将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地。

2.应急对策预案。

—23—(1)特枯年和连续枯水年。

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可供水2.88亿立方米/年。

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可提供水量0.24亿立方米/年。

压缩用水量,实行控制性供水,在保证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压缩工业和农业用水量。

适度开采地下水。

提前或应急启动新的境外调水工程。

(2)饮水水源地水质突变。

各地区均有双水源供水,如出现一个水源水质突变事件,可立即启用另一个水源供水,使基本需水不受影响。

在紧急情况下,可开采深层地下水,以维持一定时期全区基本用水需求。

五、重点工程(一)市级工程项目。

1.境外调水工程。

根据水资源配置结果,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完工后,大连市2020年仍缺水1.4亿立方米,需要通过新建境外调水工程解决供水缺口。

2.引碧入连应急供水管线改造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