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环境工程基本理论

第8章环境工程基本理论

7
1.环境管理的手段
(1)行政手段 (2)法律手段 (3)经济手段 (4)技术手段 (5)宣传教育手段 (6)非管制手段
8
3.环境管理的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6)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8环境工程基本理论
• 【学习指南】 • 了解: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标准的概念、
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 熟悉:环境管理的手段、环境管理的职能、
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 掌握:环境管理的内容、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监测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 环境标准分为两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 国家标准是国家对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在一 定条件下的允许浓度所做的规定适用于全国范 围。地方标准是地方政府参照国家标准而制定 的,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
13
化。
适用范围分为 环境要素分为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饮用水水质标准
大气控制标准 渔业用水 水质控制标准 农田灌溉水 噪声控制标准 海水 土壤控制标准 地面水 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管理标准: 环境保护名词术语标准: 环境保护图形符号标准: 环境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17
(4)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范 围内以抽样、分析、试验、统计、计算、 测定等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污染环 境的因素繁杂,污染物的时、空变异性 较大,对其测定的方法可能有许多种, 但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考虑, 环境监测必须制定和执行国家或部门统 一的环境方法标准。
• 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控制环境污染的各种措施。 各种措施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 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等。
•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 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 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通过全面规划、合理 布局,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允许极限。
1
8环境工程基本理论
• 8.1环境管理 • 8.2环境标准 • 8.3环境监测 • 8.4环境评价
2
8.1环境管理
• 8.1.1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 • 8.1.2环境管理的职能
3
• 8.1.1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
• 1.环境管理的概念
• 环境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人类生存与发展而对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2)根据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 1)环境计划管理 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6
8.1.2环境管理的职能
环境问题要想得到控制和解决,必须对 环境问题的特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等 进行分析研究,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 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管理方针政策。 (1)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2)研究解决环境问题 (3)环境与发展的环境管理战略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性质和内容 分为部门行业污染物、通用专业污染物、 一般行业污染物、地方污染物四种排放 标准。
16
(3)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是指在环境保护标准化
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 图式、量纲、指南、导则、规范等所做的 国家统一规定,是制定其它环境标准的基 础,处于指导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9
5.环境管理的职能
(1)宏观指导 (2)统筹规划 (3)组织协调 (4)监督检查 (5)提供服务
10
8.2环境标准
• 8.2.1环境标准的基本知识 • 8.2.2环境标准的实施
11
8.2.1环境标准的基本知识
1.环境标准的概念 •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
称。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社会财产安全和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 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 政策和有关法规,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考虑生 物和人体的承受能力,以及控制污染的经济可能性和 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 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速率(限量 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 •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环境管 理特别是监督管理的基本手段和依据。
统一的方法标准,才能得出统一、正 确的标准数据和测量数值,在进行环境质 量评价时才有可比性和实用价值.
18
(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是对环境标准样品 必须达到的要求所做的规定。它是为了在 环境保护工作中和环境标准实施过程中校 准仪器、检验监测方法,进行量值传递由 国家法定机关制作的能够确定一个或多个 特性值的材料和物质。
12
2.环境标准的分类
• 环境标准体系的各种标准互相联系、相互依存、 互相补充,具有良好的配套性和协调性。
• 我国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为六类:环 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保护 其它标准。它由政府部门制定,属于强制性标 准,具有法律效力。
• 环境管理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 持续发展。
4
2.环境管理的内容
(1)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的 指标体系
(2)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控、测试和评价 (3)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
5
3.环境管理的类型
(1)根据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1)资源环境管理 2)区域环境管理 3)部门环境管理
按照环境要素和污染要素分为大气、
水质、士壤、噪声、放射性和生态环境
质量标准等。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 标准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 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的 控制所做的规定。它是实现环境质量标 准的主要保证,也是对污染进行强制性 控制的主要手段。
污染物排放标准 按照用途分为 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
污染警报标准
14
基础方法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 范围内,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所做的规定。 它是在保护人体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循 环的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 量所做的限制性规定。它是国家环境政 策目标的体现,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的依据,也是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 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